齐白石风格独特山水画被批评,气得想绝笔,如今一小册页卖1.95亿

陈洪标写字说画 2020-09-10 22:38:43

陈洪标|文【全文共字数1807个字, 图片11张】

齐白石风格独特山水画被批评,气得想绝笔,如今一小册页卖1.95亿!

▲齐白石剧照。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尽管作品雅俗共赏,接地气,深受大众喜爱,但是也有他不擅长的方面,比如画山水(见下图二)。

齐白石最有名的是画虾,最拿手的是写意花卉果蔬,加上工笔的草虫,要让他画大山大水,还真的有些为难他了。

因为他从农村一个雕花匠开始,靠的就是临摹《芥子园画谱》,学会了一手草虫的工笔画,后来学画肖像,以养家糊口。

一直到27岁,齐白石正式拜师学画,眼界打开了,画技得到提升,开始了从湖南湘潭老家走出去,经过“五进五出”,把大半个中国都走了个遍,广交书画朋友,名声渐起。

真正走上画坛,让大众知道齐白石的,是到京城去闯荡,在好友陈师曾的指点下,进行对传统的技法突破,通过五年的“衰年变法”,独创了“红花墨叶派”,才立足京城,扬名天下。

人怕出名猪怕壮。齐白石一出名就遭到同行的嫉妒。

尤其对他的花鸟草虫,和传统国画相差很大,既不是阳春白雪,又没有古朴之风,更没有传统笔墨的意境,而且什么老鼠、青蛙、游猪等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入画,内容显得很俗气,不高雅。

而他的山水画更让受不了,在他的山水画里找不到前人画山峦写巨石的皴法,也没有山石的实质,外形也很夸张,你说它是写意,但它又有山的线条色块,你说那线条勾勒的是山吧,又千篇一律的非圆即方,不像真实的山峰,夸张变形的厉害。

对于看惯了并热衷于画优雅精致的传统山水画的一些人来说,当然无法欣赏齐白石的这种“不伦不类”的风格,所以嘲笑和批评是免不了的,有的说它笔墨“直露”,格调不“文雅”,有的甚至用一些更刻薄的语言加以嘲讽。

例如周肇祥指斥齐白石“不守古法”,属“野狐参禅”。余绍宋则认为他:“尤为荒谬,令人作恶。”

甚至还有人写文章在报章上嘲讽齐白石:“出身木匠竟成名画家?一只蜜蜂价十元!”

齐白石心里也很不服气。

为此,他毫不客气地写了一首诗“骂”了回去:“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曾经阳羡好山无,峦倒峰斜势欲扶。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

意思是说,他画山水不承宗派而师造化,因为胸中自有“甲天下”的山水,那是来自“老父看惯”的桂林山水。比如曾经看过阳羡的好山无数,那“峦倒峰斜势欲扶”的样子,和前朝各位绘画高手的“平铺细抹死工夫”相比,简直能笑出猪声。

另外,他在《画山水题句》中,也对画匠们千古雷同画山水的手法进行了嘲讽:“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所受的委屈,“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自己好不容易删尽了雷同,却遭到了同辈们的谩骂。

尽管齐白石心里很清楚,自己走的路子没错,但是,毕竟三人成虎,这些嘲讽让齐白石很受伤,甚至想绝笔不再画山水。这在他一幅画的跋中流露出此意:“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

从当时的创作情况来看,齐白石几乎不画山水了,偶尔为之,也只是为答谢好友而已,把主要精力用于画花鸟。

与齐白石交往甚密的好友文素松(字舟虚,号寅斋)一生淡于名利,却嗜好书画古董。在别人都在贬低齐白石山水画的时候,他力挺齐白石,并鼓励他继续画下去,因为在他眼里齐白石的山水画远胜于明末清初山水画宗师石涛。

1931年,齐白石给文素松画了一件24开的山水画册页,取名《咫尺天涯》。

随后的五六十间,这件册页先后远游欧洲四国。

1994年出现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可惜只剩了十二开(见上图),另一半不知去向。但这次拍卖却创下了齐白石作品成交的最高纪录。

在2016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更是以1.95多亿的天价成交。

有专家认为,齐白石的这件山水画册页之所以能拍出天价,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山水画和传统的不一样,“胆敢独造”的山水风格,用笔率直、雄健,充满活跃的生命感。

其中在三个方面的特点很明显:

一是删简。把传统山水画中的各种复杂的皴法,全部删掉,以勾勒为主,突出山水的主体;

二是新奇。无论从构图、造型,还是笔墨、色彩、点景,都很奇异,不同寻常。因为他主张“扫除平凡的品格”;

三是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

而这件山水册页充分体现了齐白石独处的山水画风格,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作。所以拍出天价也算是实至名归。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