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个年,我们错过了哪些艺术圈热点事件?

99艺术 2025-02-10 10:57:48

复盘春节艺术圈热点事件,你错过了哪个?

为期一周的春节假期结束了,虽然有很多艺术机构还没有正式开工,但不能阻碍艺术世界的渐渐复苏。

佳士得率先公布将于3月香港艺术周期间举办春季拍卖,雷尼·马格利特和刘野的巨作着实吸睛;收藏圈风波再起又爆新瓜,区块链富豪孙宇晨“吃香蕉”的热度还未完全消散,又向美国知名藏家大卫·格芬发起讼诉,争夺7800万美元的贾科梅蒂雕塑《鼻子》;《蒙娜丽莎》将在卢浮宫升级后拥有专属展厅。聚焦到个体上,翠西·艾敏被白金汉宫授予勋章,邦妮·布伦南上任佳士得新CEO,艺术家乔·贝尔 、大卫·林奇、张伟逝世……

返工第一周,这些春节大事件,你都get了吗?

1

佳士得首次于3月香港艺术周举办春拍

雷尼·马格利特 《千里眼》粉彩 水彩 设色铅笔 纸本36 x 26.8 cm.约1962年作估价:港元 15,000,000 - 25,000,000

佳士得香港将于3月28及29日在The Henderson举行本年度首场拍卖。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力推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雷尼·马格利特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刘野的经典作品。

《千里眼》中可见马格利特为人熟知的代表性意象,巨大的叶片与树木作为大自然中的部分与整体,是艺术家最著名的灵感产物之一。《北京圣母》是刘野的代表作之一,当中可见西方美学与中式主题的碰撞与融合,见证其透过国际化现代视角追寻对人性的普世理解。

刘野《北京圣母》压克力 油彩 画布80.6 x 101 cm.1994-1995年作估价:港元12,000,000 -18,000,000

3月香港艺术周落幕后,佳士得上海将于4月3日举行本年度首场晚间拍卖,焦点拍品包括赵无极、白发一雄、Mr. 以及刘野的作品等。

2

孙宇晨起诉大卫·格芬,争夺5亿《鼻子》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鼻子》,1947年

2月4日,香港加密货币平台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以涉嫌非法占有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鼻子》的所有权为由向美国企业家、著名藏家大卫·格芬提起诉讼。

《鼻子》是孙宇晨在2021年苏富比“麦克罗威收藏”专场上以7840万美元拍得,他声称他的前顾问熊子涵在背后策划了这笔交易,贾科梅蒂雕塑被换成两幅价值5500万美元的画作,外加105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

孙宇晨认为这个价格远低于他的目标,并且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执行。格芬的律师蒂博尔·纳吉认为这起诉讼“离奇且毫无根据”,并强调,没有证据表明格芬与熊有任何直接关系。

3

翠西·艾敏被白金汉宫授予勋章

艺术家翠西·艾敏在授职典礼后

2月4日,62岁的艺术家翠西·艾敏由国王查尔斯三世授予了白金汉宫艺术服务勋章。

艾敏的创作是一种公共的艺术,以自己的生活事件为灵感。她在80年代末的英国青年艺术家团体(YBAs)中崭露头角,1999年,被特纳奖提名并于同年在泰特美术馆展出了颇具争议的装置《我的床》。2011年她被任命为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的绘画教授,是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自1768年成立以来第二位入选的女性艺术家。两年后被授勋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她的基金会于2023年3月启动,在英国马盖特由公共浴池改建的工作室为艺术相关学生提供了免租金的创作空间。

4

《蒙娜丽莎》将在卢浮宫升级后拥有专属展厅

《蒙娜丽莎》前的游客图源:Le Parisien

1月底,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了一项被称为“卢浮宫新文艺复兴”的计划,提出将在2031年之前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修建一个新入口,并将“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移至一个专属展厅。

《蒙娜丽莎》由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莱奥纳多·达·芬奇于16世纪初创作,目前在卢浮宫博物馆最大的展厅展出,这里也是人群最拥挤的地方,每个人平均只有30-50秒时间观赏这件神作。

5

佳士得撤拍900万美元埃尔·格列柯画作

埃尔·格列柯,《圣塞巴斯蒂安》,约 1610-14 年。图片由佳士得提供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造就了诸多大师,在西班牙真正代表文艺复兴成就的即是埃尔·格列柯,他与戈雅、委拉斯凯兹并称西班牙画坛的“三巨匠”。

在格列柯去世后,他和他的作品逐渐被世人遗忘,直到三个世纪后的现代艺术萌芽,他的价值才逐步被认可,被马奈、塞尚、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奉为圭臬。

在罗马尼亚政府以“明确是罗马尼亚国家的财产”的理由干预后,估价700万美元至900万美元的格列柯画作《圣塞巴斯蒂安》在佳士得撤拍,这幅画预计成为下月佳士得纽约古典大师拍卖会上的最高价拍品。

6

菲利普·加斯顿巨幅壁画在墨西哥修复

修复前的菲利普·加斯顿、鲁本·卡迪什的《反恐斗争》Thomas Mayer / The Estate of Philip Guston and Hauser & Wirth

近一个世纪后,美国艺术大师菲利普·加斯顿的巨幅壁画《反恐斗争》经过精心修复,在今年1月31日墨西哥米却肯州博物馆向公众揭幕。这件壁画被描绘在40英尺高的墙壁上,由加斯顿与他的版画艺术家朋友鲁本·卡迪什合作完成,彰显了对法西斯主义的强烈谴责。

《反恐斗争》创作于1934-35年,取材于圣经故事、西班牙宗教和三K党,是加斯顿最早的代表作之一,完成时他年仅21岁。这幅壁画在1940年被隐藏在一堵假墙的后面,直到1973年被重新发现,由于多年暴露在潮湿和不稳定的环境下,遭受到严重损坏。对于后来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的加斯顿来说,其创作内核中关于社会和种族公正的思考在这件作品上有着强有力的证明。

7

邦妮·布伦南上任佳士得新CEO

Bonnie Brennan & Guillaume Cerutti(施俊安)图片:DARREN GERRISH

2025年2月1日起,佳士得将迎来一次重大领导层变动。目前担任美洲区区域总裁的邦妮·布伦南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接替已领导公司八年的施俊安。

此次领导层更迭与施俊安的新职位同步:他将负责监督佳士得所有者弗朗索瓦·皮诺和弗朗索瓦-亨利·皮诺的控股公司Artémis的艺术和文化活动。施俊安还将担任皮诺收藏的总裁。

布伦南过往较少出现于镜头前,她在2012年加入佳士得,此前在苏富比工作了15年。自2021年主导佳士得美洲区以来,此地区在佳士得全球拍卖销售份额增加了48%。布伦南还在私人收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安妮和戈登·盖蒂、安妮·H·巴斯和巴尼·艾布斯沃斯等。在她的领导下,佳士得将大力投资技术,多样化其产品,并吸引了更年轻、更多元化的受众。

8

苏富比任命筱原真澄为亚洲区董事总经理

苏富比新任亚洲区董事总经理筱原真澄图片来自苏富比拍卖行

苏富比任命资深奢侈品高管筱原真澄为亚洲区新任董事总经理,1月1日正式上任,向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斯图尔特汇报工作。原担任此职务的、拍卖行所有者柏嘉熙的儿子、自2021年春季起担任亚洲区董事总经理的洛嘉熙将调往纽约。

根据筱原的个人资料,他于去年4月成为苏富比驻东京的代表董事兼日本区负责人。在加入苏富比之前,他曾在意大利奢侈品牌华伦天奴担任日本和韩国地区的首席执行官及代表董事,任职3年。

9

2025蛇形画廊展亭,由孟加拉国女建筑师设计

©Marina Tabassum Architects (MTA)

孟加拉国建筑师玛丽娜·塔巴瑟姆及其位于达卡的建筑事务所Marina Tabassum Architects被选为2025年蛇形画廊户外展亭的设计师。

自2000年起伦敦蛇形画廊每年都会邀请1位尚未在英国建造过作品的国际建筑师设计一个临时夏季展亭。塔巴瑟姆的展亭设计主题为“时间胶囊”,灵感来自蛇形画廊附近的肯辛顿花园以及拱形花园格架。

展亭将于今年6月6日向公众开放,标志着蛇形画廊于2000年首次委托扎哈·哈迪德在海德公园设计首座建筑的25周年。

玛丽娜·塔巴瑟姆,摄影:Asif Salman

塔巴瑟姆是全球建筑界备受瞩目的建筑师之一,以扎根于本土文化、关注社会公平与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了建筑与自然、社区之间的关系。

10

佩斯画廊与Galerie Judin联合成立共享画廊

佩斯和朱丁画廊开设共享画廊空间

佩斯画廊和Galerie Judin将在德国柏林开启共享画廊模式,这是一个由废弃加油站改建而成的多功能空间,2005年由景观建筑师Guido Hager重新设计改建,工程在2008年完成,一年后荣获著名的柏林建筑奖,现已成为该地的当代艺术地标。

新空间由画廊双方独立运营,将在今年5月联合举办首场展览。随后佩斯每年举办2场展览,Galerie Judin举办3场展览,专注支持艺术家项目并加深与德国各机构和藏家的联系。

11

哈默博物馆公布2025洛杉矶双年展阵容

将于2025年10月至2026年1月初举行的“Made in L.A. ”双年展迎来第七届,近日洛杉矶哈默博物馆官宣了双年展阵容,由27位跨代际的艺术家参与,包括格雷格·布雷达、阿里·埃亚尔、博·门德斯等,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视频、装置、音乐等。

哈默博物馆馆长佐伊·瑞安表示:“虽然过去几周洛杉矶仍在与可怕大火作斗争,但是,当人们展望秋天的时候,我希望这次双年展能展示艺术家和这座城市的韧性。”

12

艺术家乔·贝尔 、大卫·林奇、张伟逝世

Jo Baer, 2020, © Yaël Temminck, 图片来自佩斯画廊

著名艺术家乔·贝尔于1月21日逝世,享年95岁。

在上世纪60、70年代,她以黑白硬边绘画探索非物体性的表现,并成为纽约极简主义 运动的重要一员。她的作品曾参与极简主义发展史上的多场重要展览,包括1966年古根海姆美术馆的“系统绘画”和德文画廊的“10”等。

大卫·林奇在工作室内,2002年. 图片:Chris Weeks/WireImage.

1月16日,全球艺术界失去了两位艺术家,分别是美国艺术家大卫·林奇和中国艺术家张伟,分别享年78岁和73岁。

在跨越50余年的职业历程中,林奇从他早期的画家生涯开始,逐步拓展至涵盖了绘画、摄影、版画、雕塑、音乐和电影等媒介的多学科创作实践。

尽管“艺术家”是林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身份,但他所执导的《橡皮头》(1977)、《象人》(1980)、《蓝丝绒》(1986)、《妖夜慌踪》(1997)、《穆赫兰道》(2001)和《内陆帝国》(2006)等前卫且极富创造力的电影,以及电视剧《双峰》(1990–1991、2017)令他闻名于世。他曾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一次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并于 2020 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荣誉奖。

张伟图片:星空间

艺术家张伟是首届无名画会的成员,曾参加“中国前卫艺术展”,“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亚洲协会香港中心“黎明前的晨曦:1974-85年间的中国非官方艺术”等国际展览。他的作品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M+博物馆等收藏。

1970至1980年代,张伟的家是北京在野艺术家们的聚集地,凝聚了众多无名画会成员、星星画会成员以及与二者交往密切的其他在野艺术家。张伟的家是中国早期“公寓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贡献和影响力对于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不可或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