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蒋纬国的感情史,大家都知道,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但要说最让他心头挂念的,非发妻石静宜莫属。你要问,为什么?这可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她”就像他人生中的一块硬伤,一块始终愈合不完全的伤疤。这个伤疤,不管他走多远,不管他在外面把啥都当成“笑话”挂在嘴边,脑袋里永远有个角落属于那个女人,那个他心里始终无法放下的女人。
至于他们俩是怎么从“第一次在舞会上相遇”到“日久生情”,那得有多戏剧性,咱先别着急。两人相识的故事,不是那种“你一眼就能看出我们俩是天生一对”的浪漫,而是带点“背景音乐”的那种。要说两家合适不合适,肯定是社会眼里的那种“美满良缘”——男人有背景,女人有家世,简直是“父母双全”的典范。
然而,事实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奇葩。蒋纬国那时候,看起来还是个顶级的“豪门公子”,可他家里有个问题,那就是“老蒋”——谁敢不听他的话?他最初的婚姻,有点像中学时期的必修课,你觉得是爱情吗?不,他是在“应付”。
直到石静宜出现,那位让他为之一震的女人。从湖北孝感出来,家里有钱,长得还漂亮,家教又好。你想,蒋纬国从来没觉得这世界上有什么女人值得他认真对待,直到他遇到她。石静宜那会儿,像个淡定的西施,完全不像那种把自己包装成“红楼梦”里的千金小姐,反倒是低调到让你觉得她身上有股自然的“高级感”。
再说,石静宜可不是那种眼里只有男人的钱和地位的女人,虽然她家的纺织业帝国很有规模,但她从不把自己放在那个“显赫高贵”的位置上。家里有教养,父母言传身教,把“做人”和“做学问”作为教育的核心。这点,蒋纬国特别看重,也给他一记“重击”——他突然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上等人”,这才是最伤的。
话说回来,蒋纬国其实是个有点“自闭”的人。你看,他心里的“宫廷剧”——无论是在政治上的博弈,还是家庭中的挣扎,他总想做个“听话的孩子”,让所有人都满意。可这石静宜,真不是个好“听话的孩子”——她眼里有个世界,不光是那种“家庭束缚”的空间,还有她自己的一片天地。你知道,这种女人,蒋纬国从来没遇见过。结果,两人从“暗恋”开始,慢慢到“明恋”,日久生情,这时候他才明白——原来,“爱”是这样的。
不过,石静宜最后的离世,完全打乱了他的节奏。你想,蒋纬国为了这个女人,折腾了多少年?最后,人没了,心还在。这种感觉,像是你下了个巨大的赌注,结果赌场老板直接把钱没收不说,还顺便在你心头插了根刺。蒋纬国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一生最深的痛,居然是跟一个女人有关。
他说,石静宜是他一生中最美的“牵挂”。如果你真的仔细想想,这种牵挂就像一道永远挂在天上的光,虽然一闪一闪,但它始终照耀着他那颗空荡荡的心。别人可能说,他老了,记得的只是过去的事,原来连自己心里的一点温暖都不愿意放手。但他说:“那是我一辈子最真挚的东西。”
想想看,像蒋纬国这样的人,能从一场舞会的邂逅中发现这么深刻的“爱情”,这简直比他在政治上的那些“步步为营”还要复杂。最后,石静宜就这样,成了他生命中那道永不消散的光,永远镶在那个人生的高墙上,闪烁着,不动声色地,照亮着他的一生。
02
石静宜从小在一个“优质家庭”里长大,父母对她的教育,堪比皇家养育,学业、礼仪、琴棋书画——她家是走高端路线的那种。她从不拿自己那富家小姐的身份说事,完全不像有些人,出生在个有点钱的家庭就开始跺脚,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石静宜那会儿,才真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简直是个行走的“贵族模范”,不过,她的内涵是实实在在的。
在大学里,她不仅成绩是满分,简直就是学霸中的学霸,尤其擅长英语,口音标准,听说读写无一不精,简直能用英文给你普及整个“世界历史”,要是她站在讲台上,简直比TED演讲还要引人注目。可惜她从来不拿这些事炫耀——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而她在西安的那些小巷子里组织爱国演出、上街游行,关注国家命运。要是把这事给某些人知道了,他们估计得问:“你不是应该去参加个派对喝点香槟吗?”
1943年的秋天,蒋纬国那时候正在陕西潼关驻军,忙得连自己要不要吃午饭都得做政治决策。正好,西安的名士刘楚才办了场生日宴会,搞得就像《权力的游戏》里的宴会,邀请的可都是政商界的重要人物。蒋纬国想了想,反正也没啥事儿,决定顺便去凑个热闹。咱说,蒋纬国的心思,比那时候的饭店菜单还复杂,搞得像是在家里烧个红烧肉,搞个政治“混合套餐”。他去那宴会的原因可能也挺简单——人多,场面大,正好可以跟几个高级人物聊聊,看看能不能从别人嘴里得点政治“调料”。
然后,命运开了个玩笑——蒋纬国一踏进宴会大厅,就看见了石静宜。你别说,这场面不比任何战争都要有戏剧性,蒋纬国心里那根“情感天线”立刻就感应到了,跟找到了自己失落多年的钱包一样,心里嘭嘭直跳。石静宜那会儿可不是随便一个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那种清新脱俗、气质非凡的“千里挑一”,你觉得她才是那个宴会的真正主角。她站在人群中,优雅又低调,浑身散发着“你在我眼里不过是个背景”的气质,完全是“天然去雕饰”的那种美。
蒋纬国打着政治交际的名义过去打了个招呼:“石小姐,我是蒋纬国。” 他说得像个机器人的介绍,腔调里一丝不苟。石静宜抬起眼睛,笑了笑:“蒋少将,听说过你。你现在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哎呦,这话里带着点轻佻的味道,显然石静宜并不买账:“你是来为抗日做贡献,还是为了找点政治上的‘知音’?”
蒋纬国笑了笑,心里却冒出了个问题——“这个女人,怎么这么会玩?” 这可不像那些看见他就巴结的女生,石静宜那股自信和不屑一顾的气场,真是让他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嘛,蒋纬国也是个机灵人,什么“敌人”都见过,石静宜这个“敌人”当然也不例外。他摆摆手:“我来这儿,纯粹是为了见见高人,看看未来的政治路线是不是能和咱家老蒋聊得来。”
石静宜笑了:“哦,是吗?那你应该好好和刘先生聊聊,我看他最近在搞‘对话’的事情,政治路线还挺有意思的。”
这时候,蒋纬国开始意识到,石静宜跟那些你一聊他就开始推销自己政治观点的人完全不一样,她就像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让人看得心里暖暖的。石静宜也没再多说,只是淡淡一笑,转身去和别的人交谈了。可是蒋纬国却有点迷失了。你说,这该不该叫“一见钟情”?可能不算吧,毕竟是个政治场合,谁会把“情感”和“局面”搞得混为一谈呢?
然而,那一刻,他的心里清楚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相遇,而是一个可能改变他后半生的故事。
03
蒋纬国20岁那年,蒋中正把他送去德国“洗脑”——不是去旅游,而是接受什么“军事训练”。说实话,蒋纬国那会儿年轻,气盛,长得也好看,简直可以在德国的军校里当个“德国风格的海报模特”。高大英俊,站那儿就像是个活生生的雕像,完全是个混合体,既有军人的威风,又透着书生的温文尔雅。比起那些整天拿着算盘想着怎么发财的年轻人,他简直就像是个穿着军装的“文学青年”。
这不,他回到国内后,脑袋里带着几分“洋味”,就开始和那些学者、教授们打交道,嘴里冒出一堆不知从哪儿学来的高大上词汇,感觉自己也差不多快变成“文化大师”了。于是乎,在西安的宴会上,蒋纬国就像是大海捞针似的,突然看到了石静宜——这就像是他人生中的“文化震撼”吧。
宴会的场面那叫一个复杂,贵妇、名媛、权贵家的小姐们都穿着“迷人”的礼服,拽着长长的裙摆,就像是“嫁妆秀”一般地围着蒋纬国转,试图引起他的注意。可问题是,蒋纬国眼睛不眨,一眼就看中了站在角落的石静宜。这个姑娘完全不同于那些为了上位而装腔作势的小姐们,她打扮得体,举止优雅,浑身散发着一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气息,让人一看就觉得特别舒服。
蒋纬国看着她的眼睛,不禁皱了皱眉——他不禁想:“这姑娘有点不对劲,怎么这么自然,不像那些拗着脖子、做作的小姐们?” 就这样,他决定走过去套个近乎,顺便找找这位姑娘到底是不是隐藏的“内外兼修”。
两个人很快开始了那种“青春爱情大戏”——他开始带着她聊点什么“德国的空气质量、英国的王室、苏联的政治”,听起来似乎也有那么点“政治风味”,不过两个人聊着聊着就发现:原来彼此挺投缘的,真是天作之合。
于是,蒋纬国的心开始变得不那么“重军事、轻感情”了。他想,哎呀,这姑娘可不比那些想通过嫁给我“再上层楼”的小姐们强得多?于是,他决定回南京跟蒋中正打个电报——告诉父亲:“老爸,我有个不错的选择,您看看是不是能提高咱家的地位,还能算是个‘政治联姻’的好机会。”
蒋中正收到电报后一看,心里顿时就有点打鼓了:这孩子做事这么快,难道真找到“合适的未来儿媳”?不过,一想到这门婚事的好处,他又觉得,这不正好吗?不仅能提高家庭地位,还能拉近与上层的关系,顺便让自己在政治上再增点分。于是,蒋中正给蒋纬国回了信:“这门婚事挺合适,可以定下来,既合适又有意义。”
话虽如此,蒋中正心里其实有个小算盘:“我这儿子行了,这回是打着政治的旗号‘抱得美人归’了。我都替他高兴,可得提醒他,不要陷进去——这不就是‘政治与爱情’的最佳结合体吗?”
所以,蒋纬国一接到父亲的回信,心里乐开了花。爱情,政治,家庭地位,三者合一,简直是“赢家全拿”式的好事。可谁知道,这个“定下来的婚事”,其实才刚刚开始,就注定会比他想象的更复杂,也更充满挑战。
04
蒋纬国这回终于明白了——不是每个婚姻都像电视剧里那样,简简单单两个人互相心动,结个婚,开心过一辈子。原来,婚姻这事儿,有时候比解数学题还复杂,尤其是当涉及到“父母权力”这种变量时。
石凤翔,石静宜的老爸,简直就是一个“父权社会”的活化石。你说这家伙在西北一带那可是数得着的人物,势力庞大,家里资产几乎能开个银行,他都不太在乎。但对于女儿的婚事,那可真是绝对“重典治国”。他看不上蒋纬国,不仅因为蒋纬国背后那一堆政治背景,更因为他心里根本没啥兴趣去当什么“政治联姻”的附属品。人家女儿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怎么可能为了个什么“二太子爷”去屈从?
于是,石凤翔见胡宗南上门来说媒时,直接就给了个“现实版的拒绝信”——“小女身为草民,岂能配得上二太子爷?”这话说得直白、干脆,简直是把婚姻大事给“开膛破肚”了一遍。胡宗南一脸尴尬,嘴巴张了张,最后只能硬着头皮说:“那我是不是得去见一下蒋总,想想怎么跟他解释一下呢?”
不过,胡宗南能理解,毕竟“父亲是女儿的保护神”这种事,谁都懂。只不过,这样的“保护”一开始对蒋纬国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冲击”——原来,爸爸以为自己是“政治联姻的最佳选择”,结果发现石凤翔这个“重男轻女”的老狐狸,一点不买账。
于是,石静宜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问题来个“创意解决”。她思考了一阵,突然想到了一个方法:既然父亲心里始终不认可蒋纬国,她只能以“女儿发威”的方式给他一点“道理”。她写了封长长的信,说什么“我和蒋纬国是真心相爱,他和我父亲完全不一样,婚姻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她摆出一副“如果不让我嫁给他,我会一辈子不结婚”的决心,终于给石凤翔压下了这场风波。
“哎,行了行了,结吧,谁让你是我宝贝女儿呢?” 石凤翔最后咬着牙,觉得自己可能还是得妥协,毕竟如果真把女儿逼成老姑娘,那也是父亲的脸上没有光。
1944年圣诞节,胡宗南虽然手上有些“名将之风”,但当上了婚礼的主持人,也算是给这场婚姻加了点“政治润滑剂”。他不光亲自主持了婚礼,甚至还把自己的行辕腾出来,给这对新人安排了个婚房——说实话,胡宗南做得这些,完全可以当作“老爷子良心的补偿”。
蒋纬国和石静宜婚后的生活,也没啥大惊小怪。婚后不久,两人就带着满脑子的“政治使命感”去了汉中的军营上任,至于胡宗南的婚房嘛,俩人并没住多长时间。毕竟,战争这么大,婚姻这种事儿,再浪漫也得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这可不是电视剧里那种“甜蜜蜜”的婚姻生活,而是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将军和他的“战争媳妇”在背后默默支持的真实写照。
05
到了1952年,蒋纬国终于看到了“战斗”的曙光——不是战场上的硝烟,而是家里的一个小小变化。石静宜,经过八次“无果而终”的怀孕,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进展”。蒋纬国每次看着妻子肚子里那渐渐突起的小生命,心里一阵激动,又一阵心疼。要说这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他不怕,但家里的那点“小事”,他也还是不太能放下。
“这次真的可以吗?”蒋纬国每次问石静宜时,都带着几分紧张。
“你是军人,怎么那么多疑心?”石静宜抬起头,瞪了蒋纬国一眼,“你不是应该有点军事战略眼光吗?多怀疑一次,孩子可能就多踢你一脚。”
蒋纬国当然知道,石静宜并不是在说笑。对于她来说,怀孕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她经历过那么多的流产,每一次都像是重新洗牌,心情跌入谷底,但她从来没有对蒋纬国说过一声怨言。蒋纬国能理解,但心里却始终有种说不出的愧疚。毕竟,他身为丈夫,却无法给她带来任何安慰。
但石静宜就像个从来不怕麻烦的“坚强女人”,她的生活态度可比那些顶着黄金勋章的将军还要豁达。住在破庙里那种日子都能轻松度过,何况是怀个孩子,虽然肚子里有个“老蒋的未来政治接班人”,她还是能以一种“我不怕来十个孩子”的心态去面对。
“这次医生说了,孩子没问题。”石静宜一边整理床铺,一边转过身,笑着说,“你不要老是给我添乱,孩子的预产期已经定了,九月中旬。”
蒋纬国听到这个日期的时候,差点没笑出声来:“九月?那不是正好赶上我战场上最忙的时候吗?”
“你怎么不问问自己,怎么能让孩子在这片‘战场’出生?”石静宜笑着反击道,“要是我这次真能顺利生下孩子,你就是个‘好战士’。”
“我好战士的名字是不是得先写在宝宝的摇篮里?”蒋纬国打趣道,“以后等孩子长大了,看到摇篮上写着‘蒋家第三代,未来帝国接班人’,估计连自己都怕。”
“那你得先学会‘做个好爸爸’。”石静宜的语气中透着一丝调皮。
“我一直觉得做爸爸和做将军差不多——掌控全局!”蒋纬国说着,伸手去揉石静宜的肚子,“放心,不管是战场还是生活,我一定都会‘得心应手’。”
石静宜听着不禁笑了:“你最好能比战场上的表现还要靠谱!”
两人这样开玩笑,虽然身边的环境依然艰苦,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温暖。蒋纬国心里想着,石静宜是个无论环境多差,态度永远不变的女人,而他能有她这样一个伴侣,似乎也不怕什么战场,什么流产,更不怕任何未来的难题。毕竟,无论如何,这个家,才是他真正的战场。
但就像生活总会给你一个“后宫”的剧本一样,接下来的挑战又悄然而至。怀孕的石静宜有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她用尽全力去忍耐,但无论如何,夫妻俩知道,这个孩子,是他们共同的希望,不是别的什么。
06
石静宜心里一直有个“罗曼蒂克”的小愿望——她想要和蒋介石同一天过生日,毕竟,连老蒋都能把他的生日过成国家级庆典,自己生个孩子,岂不是也得顺带沾点光?要是能在那一天顺利分娩,孩子既是“蒋家第三代”,又是老蒋生日的亲密小伙伴,岂不天赐良缘?这一石二鸟,简直是政治和家庭的完美结合!
她心想着:既然孩子已经到了九月,为什么不借点“人定胜天”的古老智慧?于是,她开始了她的“时间操控计划”。多次去找医生,嘴里不忘喃喃道:“我要在九月十日生,不能错过!做一场完美的政治生育秀!”每次医生看着她那表情,心里都想着:‘你能给我开个门,我送你进去做“人生开场”吗?’
终于,医生也不耐烦了,觉得事不过三,干脆点儿:拿针头打吧。可是,谁知道命运爱开玩笑——那针头本来是为了让一切变得完美无瑕,结果把石静宜给“加速”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只见石静宜突然脸色发白,身子一晃,完全就像那种“只需要五秒钟的短片”——光鲜亮丽的背后,竟是个“急转直下”的惨剧。
医生也只得尽力抢救,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石静宜和孩子都没能熬过去。
石静宜,那个性格刚烈、从来不被任何事情压垮的女人,最终在35岁这一年,留下了一个没有华丽场面的“最终章”。
07
蒋纬国那时候在美国,心想着妻子快要临盆了,得等着听到那一声“宝宝来了!”结果他等到的却是一通让他直接心脏停跳的电话:“石静宜已经去世了。”
他当时在电话那头愣了好几秒,整个人就像被雷劈了一样,突然变得空洞无物。还没来得及擦去脸上的笑容,突然从天而降的这个消息就把他所有的心情瞬间打入深渊——“你怎么能死得这么简单?”蒋纬国一边颤抖着拿着电话,眼睛一边不停地眨,仿佛随时能爆发出洪水一样。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还是石静宜临终时那句话:“今生缘浅,来世再见。”可惜,石静宜已经不在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已经不再是她温柔的语调,而是让他感觉像被扔进了冰冷的海水里,浑身无力。
蒋纬国痛得整个人像个空壳,仿佛被生活狠狠踩了一脚,他甚至一度开始怀疑是不是上天跟他开了个大玩笑:“我那不是爱人,那是我活得像个俘虏,怎么一下就搞成这个样?”然而,痛哭过后,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泪水,眼睛空得像个没有灯泡的夜晚,只有一阵阵无尽的压迫感在心头扑打。
更糟糕的是,这句“来世再见”不是给他一个“自己继续痛”的空间,而是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制造了极大的困扰。她心里想:“我是谁,我是什么,怎么又突然成了‘后宫大妈’的其中一位?”从那以后,每当第二任妻子出现在公众面前,总有人悄悄传个小风声:“嘿,她就是那个‘来世再见’的‘真香’前妻的替代品。”
第二任妻子其实早就心力交瘁,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她解释,但这个“来世再见”成了她心中永远不肯散去的“烙印”。有时,她会把蒋纬国叫到一边,装作无所谓地说:“你老蒋是不是早就打算‘来世再见’了?我只是个补充品?”
蒋纬国没办法回答,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杂货店老板,什么都能卖,但偏偏没得售后服务。所有人都劝他:“忘了她吧,给自己找点安慰。”可是每次站在石静宜的墓前,看着那座静静矗立的石碑,他的内心却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她去哪了?” 他一次次问自己,问墓碑,问天问地,但从来没有答案。
于是他动手为自己和养母姚冶诚修建了两座墓,仿佛在给自己安排一个合理的结局,准备在某个时候,能够和他们一起“团聚”。他觉得,反正人生这么复杂,既然来不及找答案,那就让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复杂。“到时候三个人一块儿坐着聊,以后谁敢再提‘来世再见’我就给他点点名。” 只是,这个‘再见’最终成了他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痛,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底,走到哪儿都没法摆脱。
08
1955年,蒋纬国参加了一个舞会,头顶一盏昏黄的水晶灯,空气里弥漫着香水和香烟的味道,蒋纬国刚从一堆政治人物的寒暄中脱身,心情有点沉闷——自从石静宜去世,他仿佛成了个活死人,连笑容都练得僵硬。他端着酒杯,心里想着:“今晚又得过这一关。”可就在这时,他瞥见了她——邱爱伦。
邱爱伦当时才19岁,犹如一只刚出笼的小鸟,眼睛明亮,笑容灿烂,像是专门为蒋纬国的忧郁心情设计的补药。她那种开朗、无拘无束的个性,直接给蒋纬国的阴霾心情泼了盆冷水。他看着她,就像看到了从地狱爬出来的自己突然被一缕阳光照射到,整个人立马活了过来。
蒋纬国有点呆住了,心里默默感叹:“这姑娘,是从哪儿来的?怎么能这么亮?”邱爱伦一抬头,看见了蒋纬国那个年纪稍大、眼神带点忧伤的男人,竟然不怯场地朝他微微一笑,蒋纬国心里一惊:“她笑得好像觉得我也能搞点笑话出来似的。”
于是,蒋纬国这次也就开始跟她聊了起来。邱爱伦的谈吐风趣,讲起话来不紧不慢,活像个戏台上的小丑,身上的一切都带着那种自由、无所畏惧的气息,给蒋纬国带来了久违的轻松感。她的笑声轻快、清脆,让他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那个没有太多负担的年代。
不知不觉,蒋纬国竟开始期待每次与邱爱伦见面的时光——她好像能把他从痛苦的过去拉出来,带他去一个新的世界。他开始有点愣住:“这是咋回事?这姑娘和静宜不像,性格也不一样,怎么我突然又有点期待未来了呢?”
然后,1957年,他们在日本结了婚。蒋纬国41岁,邱爱伦21岁,俩人一对“父女恋”照进了现实。蒋纬国对这个比自己年轻不少的小妻子宠爱有加,每次看她笑,他就能从她那活力四射的笑容中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幸福。每当邱爱伦用那种俏皮的眼神看他时,他忍不住想:“她是不是觉得我已经上了年纪,越来越需要她这样一个阳光女孩的滋润了?”
不过,每次看到邱爱伦,他的心里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起石静宜——她那种温柔、稳重的气质,和邱爱伦的活力不太一样,但又有一种奇妙的联系。蒋纬国心想:“邱爱伦像是石静宜的活力版,或者说,她就是石静宜的复生版。”这种对比让他感到一丝矛盾,但又有些让他心安——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不断地往前走,偶尔回头看看。
到了1962年,邱爱伦终于给蒋纬国生了一个儿子——蒋孝刚。蒋纬国已经46岁,感觉自己似乎终于找到了那块“缺失的拼图”。看着儿子刚出生时粉嫩的小脸,蒋纬国心里激动得差点喊出来:“这孩子!我终于也能当爸了!就差不多,直接和这个孩子合影,拿到‘好父亲’奖了!”
不过,说实话,蒋纬国心里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终于有了亲生儿子,喜的是——终于有人能替他接班,后继有人了。至于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蒋纬国不太关心——反正,能替他“延续血脉”就好。蒋纬国看着小蒋孝刚,心中突然泛起了一丝复杂的情绪:“这小家伙,得会照顾自己,得比我强。”
然而,蒋纬国的快乐也短暂,毕竟一个年轻儿子的降生并不会让他完全忘记过去的痛。每当他看着小儿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已经远去的日子——石静宜,那个永远无法逾越的“她”。
09
久而久之,蒋纬国开始意识到,自己好像娶了一个不太适合跟自己“拼命”打拼的伴侣。邱爱伦依然是那个充满活力、活跃在社交圈的年轻女人,穿衣打扮得体,每次出门都像是要参加什么盛大的时尚派对。她总是忙着跟别人聊八卦,讨论“谁又跟谁在一起了,谁又穿了个啥不可思议的衣服”,好像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些“时尚新闻”。蒋纬国瞪着她那张对时尚永远充满热情的脸,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活在过时历史中的老人——“这孩子不把我当回事,直接当老爸养了!”
蒋纬国已接近五十,觉得自己的日子仿佛已经过了“尽情撒欢”的年纪,每天脑袋里都是些政务、时局,忙着考虑各种“前途问题”。尤其是1964年湖口兵变之后,蒋经国那副如同铁板一块的态度,让他感到自己像是被推到悬崖边。蒋中正虽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显然是给他放了个“自由”的小差,差到让人心里不安。这种心情,蒋纬国有点想吐:“我这下是自由了,是自由死了!”
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去回想自己是否选错了伴侣。邱爱伦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她只关心怎么把最新的裙子穿上去,怎么能找到下一个“八卦王”,然后吃点甜点,把生活过得漂亮又闪亮。她一边冲着蒋纬国笑,一边聊着自己最爱的话题:“对了,今晚咱们去参加那个什么什么晚会吧,传说那里的时髦劲头,简直能让人‘走在时尚前沿’!”
蒋纬国一听,心里就开始堵得慌:“时尚前沿?我都快走到政治的边缘了,你还在这儿给我讲裙子呢?”
每天对着邱爱伦那张没心没肺的笑脸,蒋纬国有时候真觉得自己成了个活生生的古董。邱爱伦倒好,满脑袋装的都是怎么把自己弄得光鲜亮丽。她看蒋纬国沉默不语的时候,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见他一副“我快要快憋死了”的表情,连个安慰都不想说。
蒋纬国望着她,有些心酸:“你这要是能陪我去捣鼓点政治,我也许能多活几天。”他心里愁眉苦脸:“我今天真是嫁了个轻飘飘的太太,啥事都能聊得很开心,就是这政治课一向当空气。”
而且,邱爱伦明显不理解蒋纬国的那些烦恼。蒋纬国曾尝试跟她聊过自己最近的处境:“你知道,蒋经国那家伙就像个大阴影,总觉得他能把我弄死。”邱爱伦不以为意,笑得像个小女孩:“哎呀,听你这么一说,我都快被吓死了。不过,你就别把自己想得那么悲观啦,世界上还有好多时尚派对等着你参加呢!”
蒋纬国听得要疯了,心里已经开始埋怨:“时尚派对,派个鬼啊!你这玩意儿能带我上政治局嘛?”
两人开始渐渐地步调不一致。蒋纬国更想要找个成熟稳重、可以安慰他,给他指引的伴侣,但邱爱伦依然生活在她的青春泡泡里,根本无法理解他的困境。蒋纬国有时候会皱眉,摸摸自己发际线:“看来,没准我要去找个真能帮我搞点实事的对象了。”他叹了口气,“不过,哪个时尚达人能理解我这些政治心病呢?”
邱爱伦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蒋纬国有自己的“脑袋疼”方式,两个人渐渐地不再有太多共鸣。蒋纬国内心的孤独感越来越重,觉得自己像个落单的老狐狸,跑到了不合适的窝里。而邱爱伦,依旧过得无忧无虑,想着下一个聚会的地点,脸上带着永远的笑容。
10
邱爱伦那时候基本上觉得她和蒋纬国就像两条并行的铁轨,表面上光鲜亮丽,可一到转弯处,就开始撞了。她依然是那个玩世不恭的小姑娘,眼里总是装着“明天的派对”,对政治、对男人的苦恼,一点兴趣都没有。蒋纬国呢?已经四十多岁,生活里多了几个老花镜,心里的阴霾比天还重。两个人的距离,比长江还远,心灵上就像一场交通事故,躲也躲不掉。
终于,在某个没什么特别的晚上,两个相对无聊的角色坐在沙发上,终于爆发了一场你猜不出的“大戏”。蒋纬国原本那点还算得体的沉默不再,他清了清嗓子,一脸郁闷地说:“其实,你知道吗,我一直在想,静宜要是还活着……我也许会更轻松一点。”
邱爱伦愣了一下,目光有些茫然:“静宜?那谁啊?你那前妻吧?”
蒋纬国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怀念:“嗯,她不光美,性格也不错,做什么都让人觉得安心。跟你可不一样。”
邱爱伦一愣,眉头瞬间拧成了麻花,心里简直有个炸弹在倒计时:“什么叫‘跟你不一样’?你是在说我不够好是吧?你觉得静宜哪儿好,来,给我说说!说完我就去翻你衣柜!”
蒋纬国愣住,没想到会被当场拆穿,他挠了挠头,半吞吞吐吐地说:“不是…我只是觉得…她能理解我。我有点老了,心里有点事,想说说,想有人听。”
邱爱伦觉得自己那颗刚吃完晚餐的胃开始翻腾了:“哦,听听,听听,讲个前妻的故事。我这才是‘青春’呢,连你那个怀旧剧都不想看。”她瞪了他一眼,站起来,双手叉腰,“你是不是嫌我太年轻了?嫌我太愚蠢了,跟我说个什么往事!你就喜欢那种大方又懂事的女人对吧?你真是够了!”
蒋纬国有点懵:“我哪有,我这不是……”
邱爱伦接着不依不饶:“不然你怎么老拿她跟我比?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时尚小妞’能和你前妻比?我就跟你说,这年纪差距,心态差距,差得跟你的老花眼镜一样远!”
蒋纬国被骂得有些无语,突然觉得这日子真是有点儿像电影——一个男主角背负着历史的沉重,一个女主角只关心自己的社交圈。真心想活下去,简直就是找死。
争吵到最后,邱爱伦甩门而出,蒋纬国站在屋里,静默了几秒钟。然后,他拿起电话,给某个“华视”的女演员发了个短信,短信内容简直就像是他对现实的告白:“今晚的局,我得陪陪你,今晚不行,明晚也行。”
一看就知道,剧情已经无法收场。
而此时的邱爱伦坐在车里,一边给自己涂口红一边愤愤不平:“蒋纬国,你也真是个‘老派’的傻蛋,你居然拿‘前妻’压我一头,真是给我气坏了!”
她瞪了一眼车窗外的路灯,好像看到了蒋纬国的未来:“算了,男人嘛,有那啥的性格,年轻的就过,年纪大的就去‘怀念’。随他去,反正我有我的派对。”
两人之间的关系,仿佛一根慢慢断裂的绳索,已经没救了。蒋纬国拿起酒杯,端详着酒面里自己那张复杂的面孔,心里暗自叹气:“我怎么会结婚呢?我根本就不适合结婚!我就是想找个地方安静的待会儿,偏偏非得天天和人争吵。”
结果,蒋纬国的“华视”女星绯闻,成了这场婚姻戏剧的爆点——那些积压的矛盾像烈火一样烧了起来。邱爱伦愤怒离开了家,蒋纬国则开始意识到,自己大概是打错了算盘。两个人的爱情,变得和过去那些复杂的政治局势一样,充满了阴霾和误解。而那段过去的“怀念”,似乎是他们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11
蒋纬国和邱爱伦两个人在一起,像是一对剧场演员,一个总想演悲剧,一个总想演喜剧。最后居然都没演好,直接分了。
为了避免被媒体那些八卦记者围得跟猪圈似的,蒋纬国和邱爱伦决定用最“政治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分居。不离婚,那可是得给自己家族留面子。你知道,那种“离婚”字眼一出来,哗啦啦的,全世界都能听见,简直就像给自己贴上“家务事搞不定”的标签。
分居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老蒋家从来都是“内外有别”。然后两个人悄悄地各过各的日子,外面那些耳目很忙,但谁也没把这事当回事。毕竟政客离婚的事太普通,分居才算高端。
然后呢,1975年9月,邱爱伦突然宣布要照顾宋美龄去美国养病,听上去光鲜亮丽,像是大新闻。但其实,大家心里明白,这个“养病”其实是她自己也得休养了。什么照顾宋美龄?倒是想给自己一段“治疗”的时间,逃离这个已经不怎么有趣的婚姻。她一走就是几年,大家还以为她去了美国会变个样儿,结果不久后发现,这两个人关系早就已经不再是“夫妻”,而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直到1997年蒋纬国病重,大家才知道,这段婚姻早就“名存实亡”,就像一个精致的摆设,没人敢碰,怕弄坏了。蒋纬国躺在病床上,没几天就彻底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经典案例。然后,邱爱伦回来了,慢吞吞的,脸上挂着“这么多年没见,咱们说什么呢”的尴尬表情。
蒋纬国看着她,半晌没开口,终于叹了一口气:“你知道的,我要是能活下去,可能还得闹个‘复婚’什么的。可惜,时过境迁。”
邱爱伦一听,差点笑出声:“复婚?你这话太政治了,复什么婚,谁还愿意接受这些无聊的‘历史遗产’?”
蒋纬国眼睛一闭,慢慢悠悠地说:“算了,能陪我走到这一步也不错。对了,死了之后,我想和静宜合葬,她才是我的‘真爱’。”
邱爱伦心里一阵苦笑,表面上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说,我就按你的意思办。反正墓碑上的字我已经想好了,写上‘蒋纬国暨夫人石静宜之墓’。”
蒋纬国听着,眼皮都没抬:“那就好,别写错字。”
然后就这么简单,蒋纬国也就安安静静地走了,而邱爱伦也按照这个“愿望”给他办了。她拿起笔,狠狠在墓碑上刻下了那几个字——“蒋纬国暨夫人石静宜之墓”。
过后,她转身走掉,走得干脆利落,连个回头都没有。你知道,结局就是这么简单,没什么言语,也没什么情感,只剩下一个墓碑和两个名字,这些人,已经成了历史的摆设,像是某个政客的过往,不值得再浪费时间去怀念。
真是,岁月如歌,唱得多么荒唐,生活再美好,最后的墓碑还是无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