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有美国踩坑,055万吨大驱没犯同一个错误:我们没用核动力

南斋孤风中 2024-11-09 20:23:01

“核动力”,确实代表着强大、持久和科技的巅峰。

上世纪50年代,当核动力技术首次应用于军舰时,让军事迷们心驰神往。

为什么核动力这么吸引人?

想象一下,一艘军舰不用频繁加油,可以在海上航行数年。

这,简直就是海军的终极梦想!

美国的“长征者号”核动力巡洋舰。

曾创下过连续航行47万公里的记录,相当于绕地球11圈半。

因此,很多人希望中国也能造出核动力的万吨大驱。

但现实,往往不如想象美好。

美国,俄罗斯的试验

军事史上,核动力军舰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海上计划”。

2011年,当俄罗斯北方设计局提出23560型核动力驱逐舰时,好像让人看到了核动力军舰的美好愿景。

这艘万吨级驱逐舰,本该成为俄罗斯海军的新旗舰。

却在2017年之后,悄然消失。

1964年,美国曾创造过一个令人惊叹的壮举:

一支“全核动力舰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支由企业号航母、长滩号巡洋舰和班布里奇号驱逐舰组成的舰队,让人看到了核动力技术的无限可能。

这些军舰不用频繁加油,像永动机一样在海洋上自由驰骋,简直就是海军史上的一个传奇!

但这个传奇,很快就遇到了现实的考验。

美国,虽然后来又建造了弗吉尼亚级和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

但冷战结束后,这些核动力“大块头”全部退役。

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太贵了!

不仅建造成本高,维护费用更是天文数字。

一艘核动力巡洋舰的造价,可以建造两到三艘常规动力的军舰。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军事科技发展中同样适用。

听起来诱人,实则尴尬

一艘永远不用加油的巡洋舰,听起来很诱人对不对?

但实际上,这个“永不加油”的优势。

就像是给一个永远饿不死,但还是需要吃饭的人一样,显得有些尴尬。

为什么这么说?

核动力军舰也是如此。

虽然它不用加油,但船员总要吃饭吧?

弹药总要补给吧?

设备总会出故障吧?

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专门的港口设施、训练有素的核工程师团队,还要考虑核安全和废料处理等诸多问题。

需要这种军舰的国家,往往已经不需要它了。

强大的海军国家,通常在全球都有军事基地,根本不愁补给问题。

而如果一个国家海军实力有限,又何必要一艘可以环游地球的核动力军舰呢?

“最强”,未必是“最好”。

有时候看似最强大的武器,反而可能成为负担。

美国,除了航母和潜艇,其他军舰都选择了常规动力。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性的选择。

现代燃气轮机效率已经很高,配合补给舰队,完全能满足作战需求。

苏联曾大规模发展核动力舰队,造出了“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但这些“大家伙”,最终成为了沉重的负担,大部分在苏联解体后就报废了。

只有彼得大帝号,还在勉强服役。

成本太高

一艘现代万吨驱逐舰,装满燃料就能从上海航行到旧金山,这航程已经相当惊人了。

更妙的是,现代海军从不是单打独斗。

就像长途自驾,有“补给车”跟随一样,军舰编队中也有补给舰。

这些“海上加油站”,让常规动力军舰也能实现“环游世界”。

即使是最耗油的燃气轮机军舰,也能轻松横跨太平洋的一大半。

但说到核动力巡洋舰的价格,让我们看看这个惊人的对比: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长滩级核动力巡洋舰一艘要花3.3亿美元,而同期的小鹰级航空母舰才2.7亿美元。

这个价格差距,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

那多出的6000万美元,都够再买一艘大型驱逐舰了。

更不要说后续的维护成本,光年保养费就能让人肉疼。

美国海军,最终也得出这个结论,干脆把核动力只用在航母和潜艇上。

这才是明智之选。

首先看,维护成本这个“吞金兽”。

服役期间,核动力军舰就像是一个“娇贵的公主”。

普通军舰的维修,就像是汽车保养。

而核动力军舰的维护,则需要一支航母战斗群那样的专业团队。

任何小故障,都可能引发核安全问题。

所以必须时刻保持,最高标准的维护。

以美国核动力巡洋舰为例,每年的维护费用就高达3000-4000万美元,是同级别常规动力军舰的3-4倍。

仅核反应堆的定期检修,就需要专门的核工程师团队,每次大修费用动辄上千万美元。

但真正的“头疼”,在退役拆解。

让我们,看看美国企业号航母这个经典案例:

2012年,光荣退役后,却成了一个棘手的“大麻烦”。

2013-2017年,等待拆解方案制定和审批。

仅仅是取出核反应堆中的燃料,就用了整整6年!

经过11年,2023年仅完成了:

30%的隔舱拆除,30%的管道系统拆解。

40%的电缆清理。

核反应堆主体还基本未动。

这拆解时间,比它服役时间都要长了!

相比之下,一艘常规动力军舰的拆解通常只需要1-2年。

企业号这个“超长待机”的拆解过程,预计还要再持续8-10年,总费用可能超过15亿美元!

这比它的造价还要高。

这就是典型的“塔西佗陷阱”:

有时候最先进的技术,反而会成为最沉重的包袱。

核动力军舰服役时威风凛凛,退役后却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苏联的教训,更惨痛。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原本建造了4艘,但现在只剩“彼得大帝”号在勉强服役。

其他姐妹舰,要么报废待拆。

要么因为维护费用太高,而提前退役。

四两拨千斤

“乌拉尔”号,从1989年开始就停在港口,成了一个放射性的“大烫手山芋”,至今都没能完全拆解。

为什么拆解如此困难?

因为,核动力军舰,就像一个“移动的切尔诺贝利”:

反应堆区域的辐射剂量率,通常在100-1000毫西弗/小时,需要特殊的防护设备和程序。

放射性废料处理,要求极其严格。

每个步骤都,需要核安全专家评估。

核动力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技术方案,可能会成为一个难以预料的长期负担。

美国目前拥有近90艘大型水面战斗舰。

如果全部换装核动力,仅造价就将暴增2-3倍。

以现代军舰的价格计算,一艘核动力驱逐舰造价可能超过30亿美元,再加上每年3000-4000万美元的维护费用。

这,简直就是在烧钱!

即便是美国这样的经济巨人。

年GDP接近27万亿美元,掌控着全球金融体系。

能通过美元霸权,获取巨大的铸币税收益,也承受不起这样的军费支出。

要知道,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尝试过“全核动力舰队”的计划。

最终不得不放弃,连核动力巡洋舰都退役了。

就像古代的“盛唐陷阱”:

当时唐朝虽然富甲天下,但过度扩张的军费开支,最终成为了压垮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代军事发展,同样需要警惕这个教训。

美国,之所以最终只在航母和潜艇上保留核动力,正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幸亏055万吨大驱没用核动力。

如果,贸然发展核动力舰队。

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更会占用宝贵的技术资源和人才储备。

一艘核动力军舰,从建造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足够建造和维护,3-4艘常规动力军舰。

而这些常规动力军舰,配合现代化的补给体系,完全能够满足中国海军的战略需求。

军事装备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国情。

美国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中国更应该走务实的道路。

四两拨千斤。

有时候,看似普通的选择可能才是最优解。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脚踏实地才是正道。

0 阅读: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