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特朗普当选,马斯克野心很大:用硅谷的方式,改造美国

南斋孤风中 2024-11-06 16:14:40

美国大选揭晓。

特朗普当选!

之前,美国正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当独行侠,还是继续当联盟队长?

现在,尘埃落定。

想要保护?先交保护费

特朗普喊出“美国优先”,主张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这一思维,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当年华盛顿就告诫后人远离欧洲纷争。

“大洋那边打得热闹,关我们什么事?”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算账。

凭什么美国要给全世界当保安?大家都该分摊费用!

先说北约这边,特朗普的态度很直接:

“不出钱,就别指望美国帮忙打仗”。

对于北约引以为傲的“一人受攻击,大家来帮忙”的第5条,他直接打了个问号。

不交会费,还想享受服务?

特朗普说:“没门!”

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想玩一手大翻转。

他说:“取消对俄制裁,战争自然就结束了”。

在亚太地区,特朗普的想法很“生意人”:

韩国要加强军队?

行啊,多买点美国武器,小岛国想要保护?可以,先交保护费。

最让人瞪眼的是他的核武器政策。

特朗普表示:

核武库要扩大,核试验要恢复,什么限制核武器的条约统统不要!

特朗普的政策,其实是把美国的世界警察,变成了“收费保安”。

他要求盟友们要么付钱,要么自己养军队。

这和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全球秩序,完全相反。

传统的国际关系,讲究软实力和长期信任。

而他,更像是在谈一笔笔“买卖”。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派政治家都看不懂特朗普:

在他们眼里,国际关系是建立联盟,而在特朗普眼里,这就是一门生意。

组建太平洋联盟?

反观哈里斯,她的想法是:

“一个人的拳头哪有一群人打得响?”

这其实是延续了二战后的传统。

当年美国就像“联盟队长”一样,带着北约、日本、韩国等国家对抗苏联。现在哈里斯想继续这么干。

具体来看,哈里斯要做三件事:

第一,在欧洲这边,继续给乌克兰“送装备”,对抗俄罗斯。

第二,在中东,她想当“和事佬”。

一边安抚以色列:你有权保护自己。

一边又提醒:别把巴勒斯坦平民打疼了。

最后,在亚太,她要搞“朋友圈”。

拉着日本、澳大利亚这些老朋友,再发展新朋友,组建太平洋联盟。

说白了,这次选举是在问美国人民:

你们想要一个独来独往的美国,还是一个广交朋友的美国?

这个选择不光影响美国,还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局势走向。

这场大选,到了一部大片的关键情节。

观众们都在等着看,这个世界的“剧情”怎么发展。

用硅谷的方式,来改造美国

马斯克和特朗普这对组合,简直像是硅谷版的“商业巨头遇上政治强人”。

历史上类似的组合,并不少见:

1920年代,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就曾经认真考虑过竞选总统。

1980年代,IBM和其他科技巨头也都和里根政府关系密切。

但马斯克的押注方式更加惊人。

他就像一个“梭哈“的,德州扑克玩家。

把所有筹码,都推到了特朗普这边。

19世纪的铁路大亨们,他们也曾经在总统选举中下过大注,希望影响美国的发展方向。

如果特朗普获胜,马斯克可能成为现代版的“工业沙皇”。

马斯克的野心似乎更大:

他不只想改革几个产业,而是要重塑整个美国的运作方式。

马斯克的方案主要是三点:

砍支出、裁员工、提效率。

先说开支削减。

马斯克要砍掉政府三分之一的支出,这是2.2万亿美元!

这么大的数字,就像是把整个苹果公司的市值都省下来。

逻辑很直接:

“美国政府,也要像企业一样过紧日子。”

移民政策。

要驱逐2000万非法移民,这个规模堪比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人口大迁移。

把工作还给美国人。

住房问题上,马斯克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限制非法移民贷款→降低购房需求→房价自然就下来了。

能源政策更是直截了当:多开采石油,价格自然就便宜了。

马斯克的方案像是一剂“猛药”:

短期阵痛,换长期健康。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商界巨子介入政治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国家治理,远比企业管理复杂。

经济改革需要精准把握力度,既不能太猛,也不能太慢。

1912年,金融大亨摩根试图影响大选,结果反而加速了对企业垄断的管制。

1929年大萧条就是一个警示:

过度追求效率和紧缩,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马斯克这场豪赌,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科技精英的一个普遍想法:

“用硅谷的方式,来改造政府”。

其实20世纪初,有人认为可以用科学管理原理改造政府的“效率运动”。

但政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商业项目。

改革政府,可比发射火箭要复杂得多。

哈里斯的主张是怎么样?

向富人多收税,给中产和穷人减负。

19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当时政府也是这么做的:向富人征收高额税收,用来支持普通民众。

具体来看,哈里斯的方案像一个三层蛋糕:

顶层是富人,要多交税。

年入百万以上的人,要交28%的资本利得税,大企业也要多缴税。

这和1950年代,艾森豪威尔时期很像,那时候富人税率甚至更高。

中间层是“甜心层”,1亿中产是重点照顾对象。

特别有意思的是“多生多减税”政策。

这让人想起1950年代,“婴儿潮“时期的福利政策。

那时候,美国政府也是通过各种优惠鼓励生育。

底层是保障层。

最低时薪提到15美元。

这比1938年,首次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时惊人的变化还大。

当年规定的是每小时25美分。

考虑通货膨胀,现在涨到15美元,可以说是历史性的提升。

在住房政策上,哈里斯玩了一手“捧杀”:

一边要建300万套新房,一边要打击炒房客。

1960年代,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计划,当时也是大规模建设保障房。

对待炒房者的态度:取消他们的税收优惠。

用税收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

从历史角度看,哈里斯这套方案,像是把新政时期的“大政府“理念和现代进步主义结合在一起。

她试图用政府的力量,来重建社会平衡。

这,是典型的民主党传统。

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再分配政策往往会遇到强大阻力。

理想很美好,实施起来却面临重重阻碍。

哈里斯提出的产业支持计划。

半导体、人工智能、汽车、生物科技等公司的中小公司,政府会帮扶三分之一。

19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新边疆计划。

当时美国也是重点扶持航天、科技等新兴产业。

特别强调中小企业参与,这像极了二战后为了防止大企业垄断的“分蛋糕”政策。

教育政策的转向很有意思:

不再迷信学历,转而重视实战技能。

这其实是在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学习。

让技工、蓝领工人同样能过上体面生活。

把自己的事做好

我们需要清醒的是,不管他们谁上台,对中国都不会友好。

大国竞争是一个长期现象。

19世纪英国和德国的竞争,20世纪美苏的对抗,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实力。

解放台湾也非常关键。

只有解放台湾,才不会被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制肘。

技术创新,往往是国家实力的关键。

当年日本就是靠产业升级,才在20世纪70-80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

所以中国现在强调发展战略性产业,这是很有远见的选择。

就像邓公说的“韬光养晦”,重点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能靠外部环境的恩赐。

而是要靠,自身的不断进步。

就像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一样,现在也要保持战略定力,走好自己的路。

1 阅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