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春晚会出现“林黛玉”?
蛇年的春晚出小品《借伞》这个源自《白蛇传》内核的故事,在观众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今年是蛇年,白素贞老少咸宜是国民度最高的蛇,她出现在蛇年春晚理所应当。
可春晚出现了林黛玉,这就不正常了!
在观众的眼中,春节是阖家欢乐的时光,因此春晚就应该办得热热闹闹、活泼喜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dbe71ebdffe68b11b13241e8757e2e.jpg)
在这个时间点就不应该出现林黛玉,因为林姑娘是与活泼喜庆绝缘的……
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留给太多观众的印象就是哭:她的眼泪可以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
她的眼泪似乎流不干似的,遇到各种事情都要哭闹一番。
可这真不是原著中的林黛玉。
咱们先来看看小品,在小品《点点关注》中:
小品中的林黛玉活泼俏皮,拜年嗑一句接着一句的;
小品中的林黛玉懂生活,能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把她的奶奶和老爸哄的特开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9600bd6d4238f60f36127328401120.jpg)
小品中的林黛玉会工作,把直播事业化成各种诗词段子信手拈来……
其实小品中的这个林黛玉,才更接近原著中林黛玉的形象。
原著中的林黛玉活泼俏皮,是大观园中的开心果;
原著中的林黛玉懂生活,能化生活中的矛盾于无形;
原著中的林黛玉有顶尖的工作能力,能应酬真正的大boss皇帝,这个能力远超所有的人。
林黛玉是一个走到哪都能给大家带来欢笑声的人,如果这姑娘真的上春晚,我相信她的节目会让观众久久回味……
一.活泼俏皮的林黛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9fc68355a74f3afc3d211dc2f2c9c4.jpg)
我说林黛玉活泼俏皮,这一点观众先别忙着怼我,这个话题得慢慢聊。
如果您只是影视剧的观众,真的不太容易接受我说的林黛玉活泼俏皮这个观点,因为林黛玉爱流泪,这一点给观众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
这就是影视剧狭隘的地方,任何一版影视剧都过分地强调了林黛玉的清冷孤傲,把她的哭拍得深入人心。
林黛玉同宝玉吵了几回嘴,还有《葬花吟》加《秋窗风雨夕》,其实她也就集中哭了这几回,不知道为什么令观众如此印象深刻。
其实原著中的林黛玉,更多的时间是在笑,逗大家甚至是哄大家在笑。
这是林黛玉和女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56cc757b7fd7f553603ac347e009b9.jpg)
大观园群芳结诗社,这个活动对于大观园的小女孩来说,就是一个群芳取乐子的大 Party,谁也别端起来装老学究,一切自然是越热闹越好。
然后呢?其实牵着头玩、领着大家热闹的,还得是林妹妹,别人还真没有办法领着大家把诗社玩出带乐趣的雅致来。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接着,就有了群芳给自己起别号。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这时候,观众就能看到林黛玉的活泼俏皮了:
“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b1e6b35ec4a375db764d76cf8b8288.jpg)
贾探春给自己取别号“蕉下客”,在林黛玉的编排和“渲染”之下,三丫头就变成了出自《列子》典故中的一只鹿。
如果此时就是春晚,林黛玉就是优秀的段子手。这种现砸挂的机灵,一般人的身上可没有。
之后呢?诗社就这样了活跃了起来,探春也打趣林黛玉爱哭,给林表姐取了个外号叫潇湘妃子。
潇湘妃子娥皇女英斑竹泪,这样的别号同样是一种雅致的调侃。
林黛玉和小姐妹之间的关系,其实从来都很好,她们之间有着频繁且活泼有趣的互动。
惜春这个姑娘很孤僻,连她的正牌姐姐迎春和探春同她的互动也不多,可林黛玉就能带动她说话,让她和小姐妹之间也有交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6810182275b2d80aa1994e19e8aa04.jpg)
还是诗社的情节,惜春这姑娘懒于诗词,有了贾母让她画大观园这个借口之后,惜春就直接请假了。
顺便说一句,惜春请假之后,下一个请假的就是同样懒得作诗的贾迎春。
惜春也很有意思,张口就告一年的假。
而林黛玉的反应更有意思:
黛玉说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
此时林黛玉不是在讽刺惜春,更不是在打趣惜春,她在帮惜春一个大忙。
惜春这姑娘从骨子里就不愿意作诗,可这不影响她愿意和小姐妹们一起玩儿,当玩和作诗产生矛盾的时候,她就没得办法,只能用告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00000b2f7a392b95ea00295816c0d4.jpg)
其实惜春这点小心思,别的小姐妹很容易就看透,这时候矛盾就败在了李纨和探春面前,李纨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李纨要是直接允许:就坏了诗社的规矩,还失了她这位大嫂子在小姐妹面前应有的尊严;
李纨要是不答应,她跟惜春以后也没法相处:惜春这姑娘又倔又孤僻,只要是四姑娘不想做的事情,平辈的面子她是不会给的。
而探春呢?
探春是诗社的发起人,诗社刚建立起来,她的堂姐和堂妹就都要告假,这让她情何以堪。
这个姑嫂间看上去很难解的扣,被林黛玉一句话就给解开了。林黛玉这一段俏皮嗑一出,她立刻成为了女孩子的中心,她也给了惜春足够的面子,直接给了惜春两年的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60f7534fb6b33370dc18b38bfde2f6.jpg)
这两年的假,是不会有人认真追究期限的,这个期限约等于永远。此时的惜春,也包括惜春的姐姐迎春都得到了特批,她们两个可以只参加诗社的party却不用作诗。
然后李纨和惜春的面子该怎么办?
李纨笑着打趣林黛玉刁,而惜春也说林黛玉打趣她,这个时李纨和惜春之间是和谐的。
也就是说林黛玉出头担了一个刁的不是,大观园群芳的面子和里子都圆了。
大家一片和谐……
这时,群芳在内心里,都会感谢林黛玉这个活泼俏皮的开心果,给她们带来的快乐的!
林黛玉的身上可不止俏皮活泼的优点,她还懂生活。
二.懂生活的林黛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f4930211aae67739e1bd7d5fd7da9e.jpg)
在小品《点点关注》中,“林黛玉”对不喜她直播的她老爸也玩梗:
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这句话其实说的并不合适。
原著中的林黛玉不会这么做,原著中的林黛玉相当懂生活,她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她更知道什么话该什么时候说……
这不是能乱玩梗的!
哎呦,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黛玉为什么会这么说话?自是有原因的。
林黛玉说这句话之前,发生了《红楼梦》中的线索性事件《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afe79616e233d46d814afd85bd03f2.jpg)
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一对儿,这话就是骗局。
很多的观众就被这简单的骗局给骗了,认为薛宝钗和贾宝玉是姻缘天定。
我说金玉良姻是骗局,自然有足够的论据:通灵宝玉本就不存在,又何来一个与它相配的金锁!
通灵宝玉,本来就是渺渺真人用法术做出的幻象,它的本质是像小山一样的补天石。
薛宝钗和莺儿说,相声般地编出一个故事引贾宝玉入局,恰好这个弥天大谎又被林黛玉听见了。
林姑娘该如何自处,考验林黛玉生活技巧的时刻就到了。
其实这段情节,可以和滴翠庭事件作比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ee2e6b2bfaa71eb73e2e9b51e7c0c9.jpg)
滴翠亭事件发生时,薛宝钗直接把她听到小红和男子贾芸私相授受的事情,甩锅给了林黛玉。宝姐姐的一句: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这个嫁祸的法子,算是把宝姐姐定在了耻辱柱上,几百年了,没有钗粉能洗白这件事。
也就是,说滴翠亭事件的最大受害人是宝姐自己……
林妹妹是个懂生活的人,她听到了宝钗的隐私该如何全身而退?
薛宝钗怀疑:她听到了小红的隐私,小红会的狗急跳墙,这大概率意味着,当别人听到她的隐私的时候,她一定会对那个人下狠手……
名声局,会伤人于无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76ad3e654764e420737aea057ea00a.jpg)
此时的林妹妹,就是读书人的典范:
哎呦,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很多读者、甚至包括精明的宝姐姐,都只以为林黛玉这个小女孩又在拈酸吃醋罢了,谁也没想到,这是林黛玉自保的法子。
林黛玉用的法子算是自污,却未伤害一个人,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典范。
这种关系到名声的大事林黛玉都能应对,至于亲人间吵嘴的小事,林黛玉更是应对自如。
因为史湘云说林黛玉长得像小戏子,贾宝玉给史湘云使了眼色,造成了史湘云大怒的结果:
史大姑娘不仅把宝玉训斥了一顿,还莫名其妙的牵扯到了林黛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936765e9bf0d076dfc313d0aed5fab.jpg)
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庚辰侧批:此人为谁?听去!)别叫我啐你!
此时我并不想评论这件事情的对错,只是想讨论一下这件事情该如何收场。
贾宝玉能让这件事情收场吗?
答案是不能,他要是有这个本事,史湘云就不至于作得这么大。
史湘云能让这件事情收场吗?
答案是不能,她要是有这个本事,当初就不会去作。
其实这件事情,除了林黛玉之外还牵扯到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宝钗,史湘云就是在薛宝钗的生日party上,说林黛玉长得像小戏子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3f9c9dee1d5fed3179df0af19bcce1.jpg)
按照常理,这件事情薛宝钗也难逃干系,宝姐姐能替她的湘云妹妹把这件事情抹平吗?
答案是不能,宝姐姐只是看上去办事周到圆融,骨子里她的为人很冷漠: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史湘云是闯祸了,不过宝姐姐可以装看不懂。既然宝姐姐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当然不会出面去管。
能抹平这件事情的,还只能是林黛玉。
三人说着,过来见了宝玉。黛玉先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二人笑道:“这样愚钝,还参禅呢!”
虽然史湘云在背后讲究林黛玉,可第2天,林黛玉还是能和史湘云、薛宝钗玩在一处,还带着史湘云和薛宝钗一起来找贾宝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ae3c7405b914b03243a202fd6c8abc.jpg)
随着林黛玉对宝玉高智商的一段参禅问话之后,众人都笑了,然后几个小孩子自然和好,用句小品里的话:就是涛声依旧了……
是呀,林黛玉是懂生活的,她不仅能很好的拿捏人际交往的进退,她还能把日子过得温暖滋润:
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林黛玉在潇湘馆里命丫鬟调了熏香、留着门等大燕子回来,什么叫带着烟火气的诗情画意,这就是。
林黛玉就算需要观众给点点关注,人家靠的也不是拿腔拿调地念几首酸诗,人家靠的,是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自然美感……
还不止如此,观众要是关注林黛玉的工作,更是能学到很多职场上的道理。
三.会工作的林黛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cb74e77c37238b08b26ef89fd3c8ac.jpg)
林黛玉的本事,是值得观众点点关注的。
像林黛玉这样的大小姐,是不需要自己处理生活琐事的,那些事情,自有丫鬟、婆子去做。
也就是说,观众去看林黛玉的工作能力,不能从干体力活的角度来分析,若论干体力活,林黛玉是比不过傻大姐的,更永远比不过刘姥姥。
林黛玉的工作水准强,体现在她有顶级的应酬能力,这种能力,则恰恰是普通的观众所不具备的。
很多观众,连应酬自己boss的能力都没有,若是真的见到了老板,别说展现自己的能力了,他们甚至手足无措到,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可人家林黛玉小小年纪的时候,就应酬过顶级的boss皇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3583ef17935c9be46cb11db4c59299.jpg)
元妃省亲对于荣国府来说,就是一场顶级的应酬。这场应酬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是颂圣,说白了就是给皇帝拍马屁。
这个马屁由谁来拍,确实极为重要的。如果这个马屁由贾赦、贾政来拍,若拍浅了,皇帝是大概率不会放在心上,若拍重了,皇帝会认为贾氏一族会不会有所图谋……
这就起到反效果了!
其实为贾氏一族拍皇帝马屁的最佳嘴替,是贾元春的小弟妹。当时元春的小弟妹都还年幼,拍马屁的话出稚子之口,连皇帝也会真的开心并真心接受。
同时,荣国府也需要借小孩子之口,向皇帝表忠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1a801646ae0e4285026612164b20c2.jpg)
可这种事,贾政又不能明说,他只能在和众人游大观园的时候,命宝玉各种作诗、词、对联,希望宝玉能领会到这份深意。
不过可惜,他老爸贾政的这份苦心,贾宝玉是一点都没能领会到。
贾宝玉都没领会到贾政的苦心,其他的小姐妹便更是懵懂无知。
贾元春命她的小妹妹作诗,她们全都敷衍应付:
这是迎春的诗作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迎春作的诗,说白了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家的园子真漂亮,姐姐令我作诗我很不好意思,这里美的像仙境一样,怎能不使人心情畅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d47bfac78d2ba3ebe5c0cabc225a02.jpg)
元春一看,只会觉得这些这首诗毫无作用。
这是探春写的答卷
文采风流(匾额) 探春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探春作的诗,说白了就是用各种华丽的词藻堆砌来夸奖贾元春。
元春一看,大概率会心里一紧:这么重要的场合,探春不夸奖一下皇帝,她夸我干什么!
这是惜春的应答
文章造化(匾额)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2515275040e66533f3ce27aef84ff9.jpg)
惜春作的诗,说白了还是在夸奖那美丽的园子,同现实联系不到一起,同样不能让贵妃娘娘在皇帝面前得脸。
这是宝姐姐的作品
凝晖钟瑞(匾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宝钗作的诗,就有点意思了,这个风格才是贾元春真正需要的。
在诗中,薛宝钗歌颂了因为皇帝重孝道,才有了荣国府轰轰烈烈地接待元妃省亲。
这是林黛玉作的诗
世外仙源(匾额) 林黛玉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1b8d9141a324a0d9a86ff89b2d598c.jpg)
这时候,观众以为我会夸这首诗吗?不是的,林黛玉做的这首诗,实际在总体上,和小姐妹在调子上是相同的。
区别只是,林黛玉的诗比小姐妹的意境要高一些,她通过描写园子的风景来赞美贾元春,再通过赞美贾元春,来感谢皇帝的恩宠。
有了薛宝钗的前一首,再加上林黛玉的这首诗,贾元春可以凑合着向皇帝交差了。
也难怪贾元春会做出这样的表态:
元妃看毕,称赞不已,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
诗仙林黛玉,并没有在这个时候要姐妹的强,并没有突出自己大展奇才,这才叫会工作。人在不该出头的时候千万别强出头,这是职场的生存之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8aa7cd09c8608b4f4943a5af93adda.jpg)
(顺便说一句,本篇文章写的是林黛玉,重点自然要集中在林妹妹身上。在元妃省亲的过程中,宝钗自己署名的那首诗做的也很低调,其实宝姐姐也能写出更好的,这同样是在藏拙,是一种职场的生存之道)。
黛玉更强的职场能力,体现在这里:
元妃省亲命弟妹作诗,她最渴望突出谁?
元妃娘娘当然不可能想突出林黛玉或是薛宝钗,薛林再好也不姓贾,都是别人家的姑娘 ;
元妃娘娘甚至不想突出三春这几个小堂妹,她能做到连亲弟弟贾环都不见,这只能证明一件事情:她只想突出贾宝玉一人……
而体会到娘娘意思的林黛玉,则把一首真正的颂圣诗,送给了贾宝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942278611272e24e65505ba1846942a.jpg)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首诗不但对皇帝把马屁拍足,同时还情景交融,仿佛当时的日子是太平盛世,百姓过得安逸富足。
有了这首诗,贾元春满意了,贵妃娘娘可以以她的至亲替她向皇帝表忠心,来体面地结束这次省亲的活动了。
元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四首之冠……
这个时候有观众会问:林黛玉公开替贾宝玉作弊,贾元春就真的装看不见吗?贵妃娘娘不会对林黛玉不满吗?
贾元春就算真的看见了林黛玉帮贾宝玉作弊,她也只会装没看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97dcc4227b5474f1fa3c052efa4e59.jpg)
贾元春需要的,是贾宝玉交给她一首以宝玉署名的佳作,至于这首诗是谁写的,她并不介意。
贾元春在内心,只会在内心里感谢林妹妹对她亲弟弟贾宝玉的扶持和帮助。
如果林黛玉混职场,完全能在职场上混得如鱼得水。原著中的林黛玉,比小品中的林黛玉厉害多了,真值得观众去点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