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传统很可能传承自夏商以来,比如成汤灭夏的时候,也还是封了很多夏王朝的遗族,武王灭纣的时候也分封有宋国,而且也封有夏王朝的遗族。这种传统应该可以称之为文明之战,即是不灭其宗族,让这些上古之贵族能有香火传承。因此这样的战争在春秋时代也便是受到推崇。
而不认同这种战争规则的族群,如东夷南蛮北狄西戎,很多时候在战争中即会灭其族群毁其宗庙,所以中原的诸侯往往对这些族群极为蔑视,认为非我族群其心必异。春秋时代的卫国等国被戎狄灭了国,齐桓公还要帮助卫国复国,可见血脉传承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中原与戎狄的确是有所不同的。
晋楚之间的邲之战,晋国人打了败仗,骑着战马、驾着战车拼命要逃跑,结果多次因战场混乱导致车轮、马腿陷入陷阱,追击的楚国人不仅不趁人之危,反而还要帮助晋国人脱困,等到晋国人脱困后才又继续追击。这是一般士兵的逃跑法。
还是在邲之战中,楚国将军潘党追击晋国将军魏锜,追到一半的时候大家都累了,魏锜干脆杀了一只麋鹿,还请到潘党共同来烤肉吃。事实上这个时候就是楚国大军已经追到晋国人了,潘党已经作为胜利者可以随便俘虏魏锜了。结果因为两人共享了麋鹿,潘党居然就把魏锜给放走了。
春秋之战,诸侯之国的战争很像是点到为止,很多时候不是为了侵占对方土地,而是为了征服对方,让对方成为自己的附庸之国。当然在这些战争中,因为很多封国太小,也难免就被强大的诸侯国灭掉了。也因之于此,很多诸侯霸主也往往为春秋之儒学家们所诟病,比如齐桓公、晋献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等,都是灭了很多国的,便有人认为他们的战争不是“贵族之战”。
可是这种所谓“贵族之战”到了战国时代,就成其为笑话了。比如宋襄公的仁义之战,在春秋时代还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宋襄公还以此作为自己称霸天下的资本,但到战国时代宋襄公就成为诸侯们的笑话了。战国,打一场战争,不杀几十万人,不灭十几座城池,似乎就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了。
比如,齐国人在战国后期就灭了殷商旧族宋国,而当时的齐国人姓妫。这个妫姓是谁呢,他们其实是夏王朝的后族。成汤灭了夏,夏人的后代又灭了商人的后代,至于周武王的子孙们,更是打得不可开交,到最后反而是被嬴姓的秦王朝掀翻了锅盖,八百年王朝就此消失。所谓的什么“贵族之战”“仁义之战”也就不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