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宝的家长们,是不是都特别期待孩子牙牙学语,甜甜地喊出“爸爸”“妈妈”的那一刻?
可有些家长却犯了愁,自家两岁半的宝宝,想要东西时只会用手指,就是不肯开口说话。
案例直击:两岁半宝宝的“指语”世界有位家长最近特别焦虑,他家宝宝已经两岁半了,平时能听懂大人的话,让他拿个东西、做个动作都没问题,可就是不爱说话。想要玩具、想吃零食,统统用手指一指,要是大人没立刻领会他的意思,就开始哼哼唧唧发脾气。家长试过很多办法,鼓励、引导、甚至小小的逼迫,都没什么效果。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孩子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会指不会说”的阶段。但如果这个阶段持续时间过长,家长们可就得重视起来了。
揪出“元凶”:这个坏习惯,阻碍孩子说话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是家长不经意间的一个习惯,阻碍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那就是“过度代劳”。当孩子用手指向某个东西时,家长立刻心领神会,马上把东西递到孩子面前,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不用说话,用手指一指就能达到目的,自然就懒得开口了。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宝宝,每次用手指玩具,家长就赶紧拿给他。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了依赖,觉得说话是一件多余的事情。所以,想要孩子开口说话,家长首先要改掉这个“过度代劳”的坏习惯。
当孩子用手指东西时,家长不要立刻满足他们,而是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指着苹果,家长可以说:“宝宝是不是想要苹果呀?告诉妈妈‘苹果’,说出来妈妈就给你。”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因为说不出来而着急,但家长要耐心等待,多鼓励孩子尝试。当孩子终于说出“苹果”这个词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多和孩子说话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交流,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用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孩子。比如,给孩子洗澡时,可以说:“宝宝,我们要洗澡啦!水有点热,妈妈先给你试试。把小脚丫放进水里,哇,好舒服呀!”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
唱儿歌、讲故事儿歌和故事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好帮手。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唱儿歌、讲故事,让孩子在欢快的节奏和有趣的情节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跟着一起唱、一起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静待花开: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可能会早一些,有些孩子可能会晚一些。家长们不要过于焦虑,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相信孩子一定会迎来语言的爆发期。
所以,家有两岁半还“金口难开”的宝宝,家长们先别慌。从现在开始,改掉“过度代劳”的坏习惯,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相信不久之后,你就能听到孩子滔滔不绝地和你聊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