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北安监狱,关押15年以上重刑犯的高等级戒备监狱

历史海大富 2025-03-14 05:55:33

“北安”两字与监狱结合,听起来还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坐落在黑龙江省的北安监狱是监狱界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就连在这里工作的干警都屡次出现在表彰名单中。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里的囚犯大多身负大案,过着“望不到人生尽头”的生活,如何将他们改造好,就成为干警们主要思考的问题。

放眼望去,全是重刑犯

北安监狱的历史悠久,始建于1948年12月,当时连解放战争都没打完,监狱中的罪犯便已经很有“来头”了。

作为改造犯人思想的重要场所,北安监狱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黑龙江省公安厅从黑龙江省人民法院处接了“交接棒”,短暂更名为省公安厅教育感化院,此后,黑龙江省第二监狱、北安新生机械厂都曾是它的名字。

严打时期,监狱曾隶属于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直到1994年才被命名为黑龙江省北安监狱。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北安监狱成为一所“重刑犯监狱”,身处其中的犯人几乎都有着15年以上的刑期,他们身上有个明显的共同特点:看不到未来与希望。

自由是人人都向往的,一个人若是在高墙内度过十几年的漫长时光显然是吃不消的,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会始终折磨着他们;归根结底,这条路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既然走上了违法乱纪之路,就必须得接受法律的审判。

跟着一位老民警视角,就能感受到这所监狱的与众不同。

李晓峰从警30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罪犯,但如果将诸多重刑犯放到一起,就连他都会觉得有压力,北安监狱中,最“难缠”的便是九监区。

2023年5月24日傍晚,原本在二监区工作的李晓峰马上就要上夜班了,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改变了他的工作轨迹。

上级的表达极为简单:“你是否愿意出任九监区监区长?”

当时的九监区具体是什么情况,李晓峰心中非常清楚,由于那里的罪犯心眼多、破坏力强,搞得民警队伍都有些涣散,面对性格迥异的罪犯,很多工作根本难以推进。

他还是毅然回答:“我一定尽我所能破解危局。”

上级想要听到的就是这一句话,九监区的情况就是“危局”,李晓峰在这方面有经验,若是他不行,恐怕也很难找到合适人选了。

他深知,那里是“和平年代的火山口”,特别是面对一帮已经基本对生活丧失希望的重刑犯,更是不能松懈;改造压力很大,关键就在于需要因人而异,不能用相同的方式对付每一个人。

以往年轻的民警到来后,面对结构复杂的罪犯也有些束手无策,不少犯下大案的罪犯尽管戴着厚重的镣铐,依旧面露凶光。

北安监狱内有一个名为李某的囚犯非常出名,他已经53岁了,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他的性格特点就是愤世嫉俗、性格极端,想着再怎么好好表现出来后都垂垂老矣,倒不如破罐子破摔。

由于平日里跟身边所有人都搞不好关系,同时也不愿意认真改造,经常受到干警的批评,更是陷入了自我放弃,认为出监狱已是不可能。

根据其他服刑人员提供的线索,李某还是自杀倾向,只是找不到机会。

监狱内还有个高戒备监区,专门关押那些极度极端的犯人,这些人几乎都不能正常融入社会,换句话说,他们几乎已经彻底没有任何希望了。

待到李晓峰到来后,很快就了解了李某的情况,其他干警的建议也很中肯:“干脆把他送到高戒备监区管理。”

李晓峰听闻后却摇了摇头:“这样的罪犯已经被家人和自己放弃了,我们是最后的底线,越是到了这个时候,越要做最后的努力。”

为了能具体了解李家的情况,他特意派了副监区长前往李家家访,详细了解他家中的具体情况,劝说其家人用亲情温暖他。

这一步完成之后,李某的态度有了明显改观,开始认真改造了。

但李晓峰是个刨根问底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希望把还有未来可能的罪犯送去高戒备监区,经过大量努力后,他成功解决了李某因财产性判项无法呈报减刑的问题。

李某看到监区长为了自己的事情如此上心后,立即开始认真改造,若是他能做到日复一日,就能在2026年获得减刑机会。

像李某这样的罪犯在北安监狱还有很多,因人而异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过去也不是没有出现过问题,2015年3月,北安监狱就有一个丧失了人生希望的老年服刑犯选择上吊自杀,当时这个犯人已经69岁了,工作人员是午休期间在监舍卫生间发现他上吊的。

干警们需要做的,就是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但靠“严防死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了解罪犯们心中到底想的什么。

重刑犯监狱不再令人“闻风丧胆”

这些年,北安监狱的干警经常会获得荣誉,荣誉的背后,正是他们无数个夜以继日的辛劳。

管理重刑犯监狱的压力可想而知,干警们的压力也很大。

面对顽固的重刑犯,不仅要有“硬汉”角色镇住他们,还得有“暖男”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2016年初,46岁的李洪奎升任北安监狱副监狱长,主要负责监管改造工作。

罪名各异的重刑犯“汇聚一堂”,如何改造是李洪奎主要思索的问题,从出现在这个岗位开始,他就没有一天能好好休息,生活中也从来没有节假日,哪天不在监狱里,他就总觉得不安心。

时间久了,他摸索到一套方法,令其他干警啧啧称奇:无论是什么样的犯人,李洪奎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之处,从而打开交流的突破口。

囚犯居某,是李洪奎印象极深的一块“硬骨头”。

很多罪犯在丧失希望后只是态度消极、不配合,可这个居某可不一样,他就是要出来当“刺头”,在北安关得久了,反倒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平日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完全不把狱警的话放在眼里。

因为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居某已经被转监三次、关了四十多次禁闭,结果每次回来他都跟没事人一样,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单纯的惩罚措施已经完全无法压住他了,李洪奎却静静观察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情绪变动,却被李洪奎发现了。

居某的父亲病逝后,听闻消息的他突然有了一丝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李洪奎看得出那是他在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他立即找到居某的母亲了解情况,听了很多过去的事情。

这也让李洪奎下了判断:居某是个亲情观念很浓厚的人,可以采用亲情教育的方法。

在李洪奎的劝说下,居某的母亲走进北安监狱,家长里短的温暖突然焐热了居某冰冷的内心,他也意识到:现在已经失去父亲了,不能再失去母亲,一定要好好改造,早日回到母亲身边尽孝。

就连其他狱友都惊奇,一向“臭名昭著”的居某突然跟换了一个人一样,每天都很积极。

2017年,居某因病做了肾脏手术,他所需要的药品狱内医院并没有,这件事被李洪奎听说后,立即就为他申请用药。

后来居某才渐渐知道了这件事,他深受感动。

监狱举办的一次活动上,居某敞开了心扉,他说:“过去我思想极端、仇视警察,直到我遇到了李洪奎,他改变了我对警察的态度,我也一直视李洪奎为恩人。”

与居某想法类似的还有因杀人、抢劫等罪名被六次转监来到北安监狱的薛某,起初的他一心求死,对如何改造完全就是一副“没兴趣”的态度,在遇到李洪奎后,他的思想态度逐渐发生转变,逐渐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内心,讲述了自己一路走弯的“风雨人生”。

李洪奎身上的工作几乎就做不完,之所以做不完,正因他对工作无比负责。

他不仅要了解囚犯心中所想、制定改造计划,还需要及时了解其他干警的心理动态。

当姚铁峰成为北安监狱六监区的监区长后,李洪奎深知他的压力会很大,便主动找他促膝长谈,两人聊得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正是有了像李洪奎这样的好领导,北安监狱的重刑犯们也没了那么多“故事”,大多数人都走向了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出狱的监狱生活。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连续多年的劳累工作,2018年3月李洪奎就被确诊为心肌炎,他却放弃了休假养病的机会,依然奋斗在北安监狱的第一线,心无旁骛、从不示弱。

2019年11月27日,还在工作岗位上的李洪奎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当时的他只有49岁。

遗体告别仪式就在北安殡仪馆举行,来自省内外的400多人冒着严寒前来为他送别。

重刑犯人居某得知这一消息后流下了眼泪,这是他对李洪奎的无声肯定。

生前,李洪奎曾对自己的妹妹感慨:“这个家里多亏了你的嫂子,等我闲下来一定要带她出去旅游,好好放松一下心情。”

可他的妻子没能等到丈夫兑现承诺的这一天。

北安监狱的其他干警依旧传承着李洪奎的精神继续努力下去,其中,第四监区监区长韩国峰还上了“十佳监狱人民警察”候选人推荐名单。

在他的管理下,拥有重刑犯200多人的监区顽固犯人占比急剧降低,罪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率一直为零,从警生涯中,他还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评为优秀公务员8次。

“监狱改造”的推动本身就需要在监狱内形成一种改造风气,这就需要一代代民警连续奋斗,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教育改造罪犯的最大效能,越来越多年轻的干警才能学习到方法,从而转化到工作当中。

这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要去负起责任挽救迷失的灵魂。

如今,北安监狱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这个关满了重刑犯的监狱,与其他普通监狱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正是无数干警努力奋斗换来的。

参考资料

1.新时代“十佳监狱人民警察”候选人——北安监狱韩国锋 东北网

2.北安监狱李晓峰:把简单的事做好,将平凡的事做实 黑龙江监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