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邻国印度,近年来一直紧盯着我们,处处都要跟我们比个高下,却每次都被比下去。这种越挫越勇的蛮劲,在外界看来是自不量力,毕竟两国实力差距摆在那里。不过,印度国内多数民众并不这样认为。
根据2020年印媒披露的印度某机构做的“国家情绪调查”统计结果,在“关于中印军力对比”的问题上,有7成以上的印度人认为他们的军队能打败解放军,只有不到1成人持相反的观点。对此,有印度专家提醒,双方的实力差距在扩大,一旦开战,印度会很快失败。

一 印度对中国崛起的忧虑
长期以来,中印边界问题,一直是印度政府的一张政治牌,时不时就制造紧张局势为执政服务。冷战之后,印度对两国边界的态度,总体上采取“拒止性威慑战略”,即部署优势兵力,达到震慑的目的。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一骑绝尘”的崛起之势,让印度陷入地缘安全焦虑,它的边境策略转变为“惩罚性威慑战略”,这使得印度做出越境的冒进行为。
印度边境安全政策调整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巩固本国对实控区的控制力,同时对我国境内的西藏以及公海领域实施武力震慑。二是主动攻击以强化震慑效果,让中方知道它的震慑不是摆摆样子,而是会付诸行动。

自2009年之后,印度在两国边境的军事活动越来越频繁,增加军队部署,加强在实控区巡逻。2009年,印军在两国边境东段增加6万兵力,第二年又增加5000人,还在藏南地区部署了进攻性战术导弹。2013年,印度还批准组建一支在战时专门负责进攻西藏的山地作战部队。莫迪上台后,非常重视提升边境部队的武器装备水平,比如,配备环球霸王运输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此外,印度高度关注我国西南边境的基础建设,并且重视加强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印度政府计划在中印边境东段修72条公路,覆盖实控争议区。第二年又计划在西段修建35条公路,覆盖实控争议区。

到了莫迪时期,印度开始逐步推进边境基建。截止到2020年爆发边境对峙前,印度政府在中印边境地区修建公路长达4764公里。对峙发生后,印度加快推进边境基建,还特别为后勤补给线修筑交通设施。
与在中印边境增强军事存在几乎同时,印度寄希望于加强同美国的军事合作,提升自身军事现代化水平,同时遏制我国在南亚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莫迪更是看准了美国重返亚太核心是遏制中国,及时调整策略采取更强硬的 “亲美抗中”的策略。对此,美国积极回应,双方一拍即合。
此后,印度积极参与美日印澳等美国组织的小圈子,参加双边和多边军演,同时两国开展军事合作,比如加强防务技术交流,联合研发武器以及军购协商。

其中,印度最重视的军购得到极大满足,美国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国。单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印度对美军购支出就从几百万美元增加到数十亿。印度如愿买到了很多先进装备,比如AH-64E阿帕奇直升机、C-17 环球霸王运输机、MK-54 轻型鱼雷、鱼叉导弹、FIM-92 毒刺导弹、地狱火反坦克导弹、AIM-120 中程空对空导弹、MPQ-64 哨兵防空雷达等,使得它的武器档次有了质的提升。
可以说,武器装备的升级,让印度有了不切实际的自信,在边境搞所谓“惩罚性威慑”。
二 印度有军事大国的野心
莫迪上台不久,就在中印边境制造支普齐对峙事件。印军对中方在边境地区的基础建设反应特别敏感,以“安全关切”为由进行阻挠。2017年,印军又制造了洞朗和班公湖对峙事件。印度以“安全关切”为由,非法越境阻挠中方正常巡逻活动。

到了2020年,印军刻意制造中印边界西段冲突,先是在加勒万河谷一带,非法越境挑衅,之后又在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鸣枪威胁,还悍然抢占班公湖南岸高地,制造新的争议区。这次边境紧张局势持续到2022年,印军又非法越境,阻挠我方正常巡逻,制造了东章地区巡逻事件。
刻意挑起中印边境紧张局势的背后,还有另一个动机,那就是莫迪的“印度梦”,即要把印度变成在有全球话语权的大国。这个所谓的“大国梦”,既包含经济大国,也包含军事大国。制造边境紧张局势,成了他打造“军事强国”叙事的重要一环。

这一点,从印度国内舆论的强硬态度,以及民众对中印军力的错误认知,可以直观看到。印军每一次挑衅都在国内进行虚假宣传,宣扬印军“挡住”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堪称“威武之师”。此举既助长了印度民众的民族情绪,又产生一种对本国军力的错误认识。
众所周知,印度农村人口在全国占比高达72%。由于生活环境限制以及文化水平低,他们不具备分辨信息准确性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到了,印度某机构对12021名印度人做了问卷调查,其中有67%受访者来自农村,当被问道中国是否值得信任时,8成以上认为不可信;当被问及中印军力对比时,7成以上认为本国更厉害。
不过,印军的真实水平,在前线有最直接的反馈。冷战以来,印度在边境有不少战事,跟我们有过冲突,没占到任何便宜,还跟巴基斯坦有过冲突,表现也是令人唏嘘。

比如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以及2001年爆发的印巴军事对峙。卡吉尔冲突中,印军投入的兵力和武器是巴军的好几倍,还一度受挫,最后虽然打赢了,但伤亡代价很大。印巴军事对峙中,印军更是事故频发,尤其是不少是操作事故。
多年来,对于作战过程中出现的低效、低级失误,印军也有改革的想法。比如,2004年,印军提出了改革军队分防御军和打击军的旧机制,将打击军整编为“合成战斗群”,强化防御军的装甲力量和步兵的机械化力量,但10年过去了,这个计划依然没有落实。
三 中印军事实力对比
莫迪上台后,也提出雄心勃勃的军事改革计划,比如在军工方面,放低军事工业的准入标准,刺激本国军工发展,同时在军购时争取技术转让,组建本土生产线;在陆军整编方面,成立“合成战斗群”,特点是规模小、要素全、反应能力强、部署迅速。
客观讲,某些改革确实有积极影响,比如“合成战斗群”。但这些改革,能使印军整体作战实力提升到可以跟解放军掰手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按照全球最新火力指数排名,我国跟俄罗斯并列第二,印度第四。即便看数据,我们在海陆空三方面也是绝对碾压印度的。早在2017年,印度在两国边境挑衅的时候,环球军力网发布了全球军力对比,其中就有中印军力对比。我们参照几个重型装备的数据,做粗略的比较。
军费预算,我国是17847亿美元,印度是741亿美元。坦克数量,我国有约7500辆,印度约5000辆。弹道导弹数量,我国至少约有1500枚,印度至少有约200枚。航母数量,我国有3艘,其中有两艘完全是自主设计,而且代表前沿科技水平;印度号称有3艘,其实战时能用的,只有1艘,技术还是美国的,也在我们之后。

军用飞机数量,我国至少有约3000架,印度至少有约2100架,而且我们的歼20比F35更胜一筹,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六代机已经在试飞了,而印度还没有采购F35。
还有一点,两国的后勤保障能力也不在一个量级。2021年11月,两国边境对峙还没有结束,印军在争议区举行大规模军演。期间,印军还高调展示了“过冬清单”,声称已经建了几百个水电和供暖齐全的营地,花费高达1亿美元。
不过,有军官承认,当前建的营地还满足不了需要,还需要修建更多的基建设施,包括棚屋、掩体以及储存弹药、武器和车辆的设施。而且印军的过冬物资严重依赖进口。、
实际上,跟中印边境的高调活动不同,印军在其他边境,比如克什米尔地区,冬天会实行大幅度的非战斗性减员,原因就是冬季后勤保障跟不上。

印军的后勤实力,周边国家有比较深的了解。2023年,尼泊尔发生地震,急需救援物资,印度用“大力神”运输机运过去21吨物资。这些物资不够用,但它无能为力了。
后来,是我们派出两架运20飞跃喜马拉雅山运送50吨物资,才帮助尼泊尔度过难关。也难怪尼泊尔领导人表示,对中尼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以上还只是选取几个点来做的比较,如果是全面对比,那我们的绝对优势会得到更清晰的展现。所以,有人推测,一旦两国开战,印度撑不过一天半。
参考文献
李侨.2022年印度深度军事改革探析[J].坦克装甲车辆,2022,(16):36-45.
王晓彤,刘磊.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印度与美国的军事合作[J].云大地区研究,2022,(01):172-197+261-262.
杨浩.印度对华边界争端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4.
环球网.@印度,好自为之!附【中印军力对比图】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4vHr?imageView2/2/w/228
西陆网.解放军“力压”印军,这个小国看了立时站队!
https://junshi.xilu.com/20231114/1000010001231133_2.html
印度人是一个奇葩的物种,被胖揍到没有一丁点还手之力都还认为自己很强大[笑着哭][笑着哭]。
说实话,印度比越南好打多了,
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都不敢轻易跟中国开战,印度这么穷,敢和中国动武那简直是鸡蛋碰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