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被俘之后,被抗美援朝所震撼,甘心拖着病体为志愿军炒军粮

五千年史鉴 2023-01-06 14:20:27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势要打出一番气势,把美国佬压在三八线。

但是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内的国民党将士们,都抱着看共产党笑话的心态,这其中又以杜聿明更甚。杜聿明认为,中美双方差距太大,中国必败无疑。

不料没过多久,杜聿明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不再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而是主动和管理干部申请,想要为志愿军们出一份力。

因为干不了体力活,杜聿明就拿着铁锹给志愿军们炒军粮。那么,杜聿明的思想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呢?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杜聿明一家的迥异命运

1949年1月,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则被告知:

“杜聿明将军已经战死!以死报国!”

曹秀清悲痛不已,却依旧收拾好心情,安慰婆母和子女。

若是她了解蒋介石,便知道所谓“战死”不过是蒋介石的老套路。蒋介石憎恨下属投降,这不利于塑造他的威望,所以所有或俘或降的将士,都被称“战死”。

然而,曹秀清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并不知道这么多。最后,她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带着子女坐飞机前往台湾。

本以为作为“烈士家属”,曹秀清一家再怎么不会过得差,而且此前老蒋也向他们保证过会照顾他们一家人。

却没想到,曹秀清一家来到台湾之后,蒋介石对他们一家不管不顾,所谓“补助金”又十分有限,曹秀清供养几个子女还有婆母实在吃力。

曹秀清是位勤劳淳朴的妇女,能自食其力绝不依靠他人,为了缓解窘迫的生活只能自己外出打工。

直到在美读书的儿子杜致仁没有学费求母亲帮忙,曹秀清才想到了求助蒋介石。她想着丈夫怎么也是个战死的烈士,便向蒋介石求助希望能够得到一些额外的补助。

不料蒋介石仅仅特发了一部分学费,这般无耻的举动让异国的杜致仁十分悲愤,他最终自杀了!

杜聿明为老蒋拼死拼活几十年,但他的一家人落得个凄惨下场。

相反,杜聿明虽然被共产党俘虏,却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

党中央认为杜聿明是抗日名将,为保卫国家做出过贡献,是位值得尊重的猛将。当杜聿明被查出身上患有重病时,党中央还决定给杜聿明开特殊通道。

作为战俘本来是没资格出入战犯管理所的,但是杜聿明病情严重,党中央专门派了小汽车来接他去专业的医院。杜聿明身上很多骨头、内脏都有问题,想要根治十分之难。

首先是药物,建国初的医疗还没发展起来,杜聿明需要的很多药都缺乏,因此人民政府专门为了他去港澳购买贵重药品。

杜聿明的底子太差了,连年征战让他身体十分虚弱,为了给杜聿明补充营养,管理所给他制定的伙食都超高标准。

在20世纪50年代,杜聿明在战犯所竟然可以经常吃到红烧鱼、炖鸡、鸡蛋,甚至每天还可以喝到牛奶。

在管理所的精心照料下,杜聿明很多旧疾好转不少。

为了照顾杜聿明的心理状态,管理所还安排很多国民党起义的将领去看望他,给他做思想工作。

杜聿明心里有些松动,但是他对蒋介石还抱着“忠心耿耿”的想法,始终不愿意悔过。后来,他得知蒋介石苛待他的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杜聿明大受震动。

加上在战犯管理所的这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我党对他的照顾,还见到了我军在抗美援朝上的实力。杜聿明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是否正确。

十年沙场,将士不还

杜聿明在战场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参加国民党之后,杜聿明打过的战役,自己都数不清。

他经常跟着将士们风里来雨里进,杜聿明日夜颠倒,忍饥挨饿,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不仅仅是胃,杜聿明的肺、脊椎和肾,都有着不少的毛病。

即使国民党已经走上了失败的道路,但他的立场很坚决,在淮海战役中依旧抱着病体作战。

然而,蒋介石的错误决策加快了失败。

淮海战役中,为了解救蒋介石的黄维兵团,杜聿明打算弃军保卒放弃徐州,不料蒋介石临时变卦,让杜聿明进攻夹击。

杜聿明手足冰凉,大呼不好,连连说:“完了!完了!老头子又变卦了。”

早在之前,杜聿明就告诉蒋介石,要打就不能撤,要撤就不能打。

现在撤到半路,无险可守,又临时变卦,根本行不通。军无斗志,不仅救不了黄维兵团,还会把他手里的兵全赔进去。

事已至此,杜聿明只好按照蒋介石的方案来打,结果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

杜聿明心里认为,蒋介石决策错误才让他陷入败局。然而国民党不得民心,蒋介石决策错误只是推动,国民党迟早要败在共产党手里。

1949年1月,淮海战役接近尾声,杜聿明只能自谋生路。杜聿明知道自己职位很高,他认为其他士兵被抓住还有机会活命,他被抓住恐怕凶多吉少。

因此,杜聿明打算隐藏自己的身份,化成小兵逃跑。

10日凌晨,杜聿明逃到了萧县附近,遇到了一个农民。杜聿明的手下塞给了这个老乡一个金戒指,接着贿赂道:

“老乡,这个金戒指换两套便衣。”

这个农民假装顺从,心里却琢磨,看他们穿衣恐怕是两个大官!经过老乡的报信,解放军抓住了杜聿明。

他想要混进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逃脱,却没想到,人民群众的心是向着共产党的。

杜聿明被抓住后,只说自己是军需处长高文明,想要隐藏身份。却没想要,政治部主任陈茂辉看到了那枚金戒指心生疑惑,这样的金戒指普通人恐怕没有吧!

因此,杜聿明和副官等人被带走盘问。在盘问过程中,杜聿明数次露出马脚。

他自以为掩饰的很好,却不知道,他身上的“骆驼牌”香烟、大衣口袋的钢笔、手臂上的高级游泳表、还有身上的两包牛肉干,处处暴露他的非同一般。

杜聿明等人被关在磨坊里,他心里焦急想出一个脱身之计,他用磨坊的砖块把自己脑袋砸的头破血流,想让共产党送他去医院以便脱身。

却不知,陈茂辉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快想明白,逼问杜聿明的副官他们真实身份,经过盘问,杜聿明副官只能承认杜聿明的身份。

最后,杜聿明只能垂头丧气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我就是杜聿明。”

为了不落入共产党之手,杜聿明先是假托身份,又宁死不从。谁知安顿国民党俘虏任务再重,也没能逃过陈茂辉的慧眼如炬。

被解放军俘虏之后,杜聿明始终不悔改,管教人员和他说话他不听,给他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更是持对抗态度,这样一个人思想很难动摇。对于这样一个人,想要改造十分之难。

从宁死不从到思想松动

杜聿明是个忠诚的人,他一直为蒋介石卖命,自诩是韩信之流。他的教育和经验告诉自己,投降是可耻的,向和自己抗争数年的共产党投降他更是拉不下这个脸。

另一方面,杜聿明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杜聿明从一进入战场,就开始扛枪,从军事理论到战场实践,他是个实打实的武将。对于自己的军事思想,杜聿明还很是自信。

更别说,杜聿明还领导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37年,蒋介石补充了一批战车,建成陆军装甲兵团,交给杜聿明领导。

杜聿明率领装甲兵团在上海码头数次阻止企图登岸的日军,展示了不俗的实力。1938年,国民政府又向各国购入了一批武器,配备了各种炮车、三轮摩托车、哈雷二轮。

杜聿明全力训练这支战队,他日夜都在部队,组织士兵进行射击、投弹、夜战训练。在这支机械化部队中,杜聿明很好锻炼了对机械化部队的领导能力。

最终,利用重火力压制住了日军,很大程度上浇灭了日军的气焰。

1942年3月,杜聿明又率领第五军远征缅甸和日作战,利用王牌部队第五军抗击了数倍日军,再次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军事战略上,杜聿明有自己的思考。在杜聿明看来,共产党都是小米加步枪,没有可靠的武器装备、没有充足的弹药补给,能够打赢纯属运气,他最后灰溜溜地输了也实在可恨。

因此,哪怕共产党优待他,他一直不愿意悔过。很多管理所的干部都说,杜聿明是个不能改造的花岗石脑袋。

而抗美援朝战役的打响,杜聿明最初也是不看好的。在当时,美军的装备可以说世界最强,我军和美军作战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鸡蛋碰石头。

而当时的蒋介石也一直依靠美国支持,可以说,没有美国就没有蒋介石,杜聿明也一直把美国当做难以战胜的神话。

但是,随着战斗胜利的信号接连传来,杜聿明心中开始动摇了。

他不禁开始思考我军的优势所在,战争能够胜利的关键或者并不在良好的武器装备,而是团结一心的军民合作。

这也同时代表杜聿明一直坚持的东西破裂了,他最开始的选择错误了。杜聿明陷入这种矛盾之中,但是思想上,杜聿明已经慢慢偏向了解放军。

更遑论,蒋介石苛待杜聿明的妻子母亲,不仅在大局上,蒋介石比不上共产党,在私人品德上,蒋介石对自己的家人不闻不问。几件事情下来,杜聿明的心被大大震撼。

终于,杜聿明不再沉默抵抗,而是主动为志愿军做些事情。从这一刻开始,杜聿明在管理所的言行也不同起来。

投胎换骨,重新做人

想通了之后,杜聿明开始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还会和管理所的干部积极沟通。

在管理所的关心下,杜聿明的思想情感也发现了极大的变化。他甚至担任额缝纫组的组长,用劳动改造自己。

杜聿明还发挥了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观察管理所的生活,发现管理所开支不小。因此,他决定该省还得省,便把缝纫冬衣剩下的碎布料扎在一起,做成数百把拖把。

随着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杜聿明对社会有了新的看法,做起了社会主义的“小学生”。

1959年12月,杜聿明得到了特赦。

得到特赦的杜聿明最想做的就是和自己家人取得联系,然而蒋介石控制了杜聿明的子女。杜聿明现在唯一能见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女儿女婿。

蒋介石控制了杜聿明的家人,但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没有在台湾,而是去了美国。早在1957年,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就想去美国看女儿。

不过曹秀清出台湾需要蒋介石的允许,蒋介石最终没有同意,曹秀清只能作罢。

谁知,转机马上就来了。杜致礼的丈夫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年能出一个国际上的科技大奖十分不易,台湾更是缺少人才,蒋介石急切地想要拉拢杨振宁。

曹秀清有了去美国的机会,可是与蒋介石早有恩怨的曹秀清只想一走了之,根本不想帮蒋介石。

因此,1957年初曹秀清去往美国看望女儿女婿。蒋介石只允许曹秀清一个人去,也是害怕曹秀清不回来,用剩下的子女胁迫曹秀清。

而曹秀清去了美国之后,就在美国住下了,再不回台湾了。

直到1963年,曹秀清再次回到大陆,终于和杜聿明见面,夫妻两人都十分激动。周恩来亲切地和曹秀清打招呼,并表示:“欢迎你回国定居。”

周总理的亲切体贴让曹秀清十分感动,从此,杜聿明夫妇就在国内定居下来。

自从经过管理所的改造,杜聿明可以说是投胎换骨、重新做人了,他在后半生一直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心系台湾回归。

杜聿明在战犯所最开始思想顽固,经过管理所的耐心教育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在特赦后,他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等领导人机智、诙谐,耐心地和他沟通,给了他为人民继续工作的巨大信心。

在和妻子团聚之后,杜聿明投身在社会主义的美好建设中,还广泛联络海峡两岸的旧友亲朋,为争取两岸和平统一作出了有益的工作。

只是在杜聿明心中,他始终思念在台湾的子女。遗憾的是,老蒋等人一直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一家人始终没有团聚的机会。

1981年,杜聿明因为肾衰竭在北京离世。离世之前他的愿望便是见到台湾的子女,但最终他还是带着遗憾离世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