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朱德是我国伟大的革命战士,他先后参与了我国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次重大战争,他的革命生涯就是我军的成长壮大史。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虽然战功赫赫,但他依旧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党。他兢兢业业,即使身居高位,也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徇私。
然而,在朱德的一生中,却动用过一次特权。这是怎么回事?他动用私权所为何事?
为救女儿动用私权1965年,这几天的天气有些转凉,窗外大樟树时不时被风吹得抖落几片树叶,枯黄的树叶沿着墙壁在院子铺了一层黄色的地毯似的。
朱德接到来自女儿领导的电话的时候正在工作,一开始他还有些疑惑,但他听到对面说的话后,再也坐不住了。
接通电话后,朱德听到的却是女儿同事慌慌张张的声音:“请您派一架直升机来,朱敏现在的情况很危险!”
朱敏是朱德唯一的女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投身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俄语。
那时候朱敏39岁,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科研考察项目,要去山西省武乡县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朱敏在听闻了这个项目之后,立即报了名。
但是,因为朱敏年轻时在德军的集中营长期劳动落下了许多后遗症,身体有许多病根。
她年纪轻轻眼睛就患上了病,并且这些年越来越严重,甚至右眼几乎到了失明的程度。虽然学校不建议她去,但是她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还是去了。
武乡县在太行山深山区,山区内部的交通很不发达,山间又有很多蜿蜒曲折的小路,很不好走。
特别是遇到下雨天气,那些山路便会变得十分的滑,很容易跌进山谷,极其危险。
朱敏刚刚来到这里工作,对这里的地形也不是很熟悉,一天晚上,她处理完工作上的事,发现天已经黑了下来。
朱敏摸着黑,走在山路上,但是因为对这些小路实在不熟悉,结果不小心失足掉进了小路下面的山崖之中。
她当下只觉得脑袋一痛,还眼前一黑,还没意识到到了哪里,便昏死过去,没了意识。
随着天色越来越黑,和朱敏同组的小组成员还不见朱敏回来,终于意识到可能出事了。几人打起灯就沿着那条路寻找朱敏。
他们发现朱敏的时候,朱敏正倒在一大滩血里,已经不省人事了。同事们见状,连忙扶起朱敏将人送去了当地的医院。
但是当时的武乡县医疗条件毕竟有限,当地医生在检查之后无能为力地摇了摇头,说:
“本地县城的医疗条件不行,得马上送到大城市治疗才有可能活过来。”
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几乎所以的建设都在革新,社会主义建设才刚刚开始。所以那时候的交通并不像现在这样四通八达。
所以他们才打电话给朱德,希望他可以派一架直升机来将朱敏送到大医院进行抢救。
朱德听后眉心紧缩,任凭自己见过无数枪林弹雨,无数次死里逃生,但是听到自己女儿命悬一线的消息时,还是不可控制地心慌起来。
但是动用一架直升机已经属于动用特权的地步了,已经完全违背了他平时为人处世的原则。但是耳边是电话那边“朱敏的情况真的十分危急”的声音……
最终,几番思索之下,为了救女儿的生命,他立即打电话派出一辆直升机去接朱敏。
朱德矗立在寒风中,两鬓的银丝被风吹得紧贴在额角。终于在两个小时后,见到了浑身是血的朱敏。
朱德的手指不可控地触动了一下,他亲自接过女儿,并将朱敏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
在医院的走廊,朱德坐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最终结果。好在,因为送来得及时,朱敏已经成功救回。
朱德得知女儿朱敏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之后,松了一口气,随后立即写了一封信,检讨了今天自己擅自使用特权的过程,并请求中央追责。
为救历经磨难的女儿性命动用一架直升机,这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中央最终并没有追责。
朱德这一辈子为人光明磊落,处事有原则,一直秉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他有一儿一女,但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儿子儿媳妇,还是女儿女婿,都没有使用自己的特权给他们的工作,生活搞特殊。
他的儿子是铁路上的工人,儿媳妇在外省工作近四十年,也没有依靠朱德的关系调回北京,而对于女儿和女婿,更没有任何工作上的特殊。
事实上,朱德这次动用特权救女儿是他这一生唯一一次搞“特殊化”。
而朱德之所以如此心疼这个女儿,则是因为她受到的磨难实在太多。朱德无法看着这个“失而复得”的女儿置之不理。
早在几十年前那动荡飘摇的革命年代,朱德和朱敏就经历过多次离散。父女再次团聚时,已经相隔十几年。
而远离父亲的那些年中,朱敏饱受战争的创伤,而朱德心中对女儿一直怀着愧疚。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的热潮愈演愈烈,朱德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但是这类革命活动受到当时德国反对政府的驱逐。
迫于无奈,朱德不得已带着怀孕的妻子贺治华去了苏联,并将妻子安顿在了相对安全的地方。
贺治华比朱德小十七岁,当时也有满怀的抱负,因为对朱德的崇拜而嫁给了朱德。
但是生活除去远大的理想之外,还有柴米油盐这类的小事。这些琐碎的细枝末节最终磨灭了贺治华对朱德所有的期待,对朱德的态度也日渐冷淡。
1926年,贺治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朱敏”。
女儿朱敏的出生,并没有给两人的婚姻带来挽回的因素,两人的婚姻最终走到崩溃的地步。随后不久,贺治华便向朱德提出离婚。
而对于朱德来说,革命是第一重要的,在他心中,先有国家民族的大爱。因此朱德也不想拖累贺治华,尊重贺治华的决定,同意离婚。
同年五月,党中央向朱德派发了政治任务,要回到国内去四川做统战工作。朱德立马接下任务,随即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国。
这期间,朱德思来想去还是询问了贺治华是否要和他一起回国继续参与中国革命。
但是那时候的贺治华表示不愿意回国,事实上,她想过的是一种物质丰富的浪漫生活。
朱德听到之后也不做强求,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是还是不可避免有些失望。
最后,朱德迫不得已告别才刚刚满月的女儿朱敏,并给前妻和女儿留下了一大笔钱用于生活。
贺志华不久之后便和苏联当地的一个青年恋爱,觉得朱敏的存在妨碍了自己的生活,于是便让自己的妹妹将人带回国内,此后朱敏一直由她的外婆抚养。
回国之后的朱德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8年4月,朱德率湘南起义万余人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随后,无论是对外战争中,还是国共对立反围剿期间,朱德一直活跃在革命第一线,身先士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朱德冲在抗战一线,积极抵抗外敌。
1938年,国共统一合作战线形成之后,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一文,分析当下的战争局势,给了当时混乱的思想界一块防风的大石头。
而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妻在听闻朱德女儿的事情之后,不断寻找,终于找到了朱敏。经过众多曲折,在众人的帮助下,1940年,朱德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晃眼十四年没见,朱德已经五十四岁了,两鬓长了许多白头发,两手粗糙,满是枪茧。而朱敏也第一次见到了从未有印象的父亲。
然而,这次团聚并没有持续太久。1941年,当时日本发的太平洋战争,想要把广大的中国地区变成他们的后勤补给库,于是加快侵略步伐。
坑坑洼洼的街道硝烟四起,最终,中央决定送一些革命领导人的孩子去苏联,前往莫斯科国际学校学习。这其中就包括朱敏。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次莫斯科之本应该让朱敏远离本土的战争,好好学习,以便将来为祖国做贡献,然而却是让她掉入了更为恐怖的地狱。
1941年6月21日,朱敏在当时的一个夏令营被德军俘虏。
被囚禁了两年之后,朱敏和其他几个差不多的孩子一同被德军押送前往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并在集中营中经历的非人的遭遇。
1943年8月,朱敏又被装入闷罐车,押送到德国东普鲁士集中营服役。
在这里她们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会时不时有德军的人了查看,随时都会被他们用鞭子抽打。
她们吃的是发霉的黑面包,平时几乎很少说话。如果有人敢反抗就会受到更厉害的鞭打。不仅如此,朱敏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德军对犹太人进行残忍屠杀。
集中营中的生活让朱敏的精神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长期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她每次睡着的时候,哪怕听到轻微的动静,都会惊醒,进入防备状态。
而在这里面生病的人,几乎得不到有效医治,运气差的,也许就直接死了,而运气好的,可能会活下来,但是也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朱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德国医生唯一一次给她“治病”。
那时她颈部淋巴结核发生了溃疡,衣领全是脓血,警卫看到之后怕传染给其他小孩,于是带她去找了医生。
但是医生的治疗手段极其野蛮,直接用剪刀划开伤口,硬生生将脓血挤了出来,甚至没有给小女孩打上一针麻药。
这次的手术在朱敏的脖子上留下了一条三厘米长的疤痕,烙印在朱敏以后的岁月里,提醒着她这段苦痛的经历。
直到1945年1月苏联红军攻克东普鲁士,德军溃败之际,来不及进行屠杀,朱敏才侥幸活了下来,得以离开集中营。
朱敏经过几个月的流浪生活,才在当时苏联的一个难民收容所被人发现。
而当时国内的抗日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候,朱德作为当时的革命战士,一直坚守在抗战一线,浴血奋战。
后来,苏联方面传来消息,说朱敏并没有死,已经重新回到莫斯科,并完成中学和大学学业,并在 1949年进入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习。
朱德心中欣喜,但是自知自己有愧于女儿,于是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因为苏联局势混乱,自己不愿打扰苏联政府去寻找她,才让她受了这么多苦,并在信的最后希望她能原谅自己。
朱敏看到信封上父亲熟悉的字迹,泪流满面。但她并不怨自己的父亲,一位内她知道,父亲过得也很辛苦。
1953年朱敏毕业,回国后的她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先后在教育系和俄语系任教 。
父女重聚时隔多年,父女俩再次相聚。朱德看见女儿,心中满是愧疚。朱敏看见许久未见的父亲,也不禁热泪盈眶。
朱德虽然对女儿有所愧疚,但是对女儿的教导却并没有因此放松,曾经就提醒朱敏虽然在苏联留学,但是万万不能落下汉语的学习。
回国后的朱敏,一直致力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朱敏结婚之后,考虑到朱德已经老了,想过辞职在家,带着孩子陪着朱德享天伦之乐的想法。但是朱德知道后,立马教导朱敏:
“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爹爹期望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后来,朱敏一直谨记朱德对她的教导,一直坚守在中国教育事业的岗位上。
朱敏退休之后,心中依旧挂念着教育事业。
后来,她和同军队和地方的老同志一起,创建了一所为部队战士和基层干部服务的成人高等院校——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并亲自出任院长。
1995年,朱敏被俄罗斯政府授予由总统叶利钦亲笔签名的纪念奖章。
表彰她当年顽强不屈,在集中营活下来的事迹。这也算是为朱敏与过去在集中营所遭受的一切彻底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期间,朱敏还写下《我的父亲—朱德》一书,来纪念父亲。
朱德是新中国的革命战士,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的国家。
对于自己的儿子女儿,也从不因为自己而搞特殊,唯一一次是为了调动直升飞机救朱敏的性命。
而纵观朱敏的一生,她遭受无数磨难,回国之后毅然加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亦是无愧于父亲朱德对她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