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人被屠杀,50万女性被强暴,卢旺达大屠杀何以如此恐怖?

文史砖家 2022-10-06 16:32:55

文|格瓦拉同志

提起“种族大屠杀”这个恐怖的字眼,距离我们年代最近、最惨烈的案例,当属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在这场惨绝人寰的事件中,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有80-100万人惨遭杀害,平均不到10秒钟便有1人遇害,另有25万-50万女性遭到强暴,施暴者的罪行令人发指。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切,还要从卢旺达国内两大民族的矛盾说起。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是一个面积仅有2.6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多民族国家,主要由胡图族(85%)、图西族(14%)两大民族组成。虽说是两个民族,但双方在语言、体格和文化等方面却并没有多大区别,其差异主要在于社会阶级。图西族虽然是少数派,但由于经济富庶、文化程度高,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占据领导地位,而主要从事低等农业的胡图族尽管人数占优,但常常处在被统治地位。

大屠杀的主要受害者-图西族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虽然屡有摩擦,但总体关系还算融洽,跨族通婚的现象也相当普遍。不过,自从1890年开始,先后对卢旺达进行殖民统治的德国和比利时,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肆意挑起并扩大图西族、胡图族之间的矛盾,使得两族间的关系势如水火,由此为卢旺达在1962年独立后的局势持续动荡埋下伏笔。而民族构成相同的邻国布隆迪,情况亦是如此。

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抵抗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在领导人卡加梅的指挥下,与胡图族政府军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面对着爱国阵线的凌厉攻势,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被迫决定与卡加梅和谈,希望通过分享权力的方式,来结束这场看不到胜利的战争。因此,在周边国家的斡旋下,1993年8月,卢旺达政府及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

哈比亚利马纳

然而,即将到来的和平令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感到不满甚至恐惧,他们担心,一旦爱国阵线得到承认,用不了多久便会控制国家,从而出现对胡图族的“反攻倒算”。为阻止这种可怕局面的出现,极端势力于1994年4月6日在首都基加利机场人为制造空难,用导弹击落出访回国的总统专机,哈比亚利马纳当场死亡,和他一起罹难的,还有乘坐同架飞机的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

空难发生后,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肆意散布谣言,声称图西族“阴谋分子”杀害总统,并广泛利用媒体和电台向全国发出号召,肆意鼓吹对图西族进行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公然杀害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图西族部长,以此为开端,一场规模空前、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在卢旺达“上演”。

卢旺达大屠杀中的武装暴徒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3个月的全天候大屠杀当中,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死在胡图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此外还包括部分同情图西族遭遇的胡图族温和人士,遇难者人数占当时卢旺达总人口的1/9以上。除此之外,还有25万-50万女性遭到凶徒的强暴,其身心所遭受的摧残令人唏嘘。

大屠杀发生后,由卡加梅领导的爱国阵线军事力量,迅速争取到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的援助,在同年6月率军进入卢旺达境内作战。经过1个多月的激战后,爱国阵线终于在7月攻占基加利,推翻胡图族政府。说句题外话。卡加梅流亡期间,曾加入乌干达反政府武装-“人民抵抗军”,帮助其领导人穆塞维尼夺取政权。因此,穆塞维尼对卡加梅相当赏识,一度还任命他为乌干达军事安全部门的首脑。

卢旺达大屠杀导致100万人遇害,50万女性被强暴

爱国阵线夺取政权后,卢旺达200万胡图族民众,包括一些大屠杀的参与者,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新政权的报复,被迫扶老携幼,逃往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寻求庇护。不过,由于难民营环境恶劣、食物极其短缺,加之霍乱、痢疾等高危传染病肆虐,在很短时间内,便导致逃往国外的数千名胡图族难民死亡。

在大屠杀期间,主要由美国和比利时士兵组成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当地人横遭屠杀竟然视若无睹,没有采取任何阻止暴徒行凶的行动,唯一的举动,只是在大屠杀高峰期带着本国侨民撤离。更加令人发指的是,驻守卢旺达的法国军队不仅坐视胡图族暴徒肆意行凶,而且在卡加梅夺取政权后又掩护胡图族军政要员们逃脱,由此受到国际舆论的猛烈抨击。

卡加梅

卡加梅上台执政后,将严惩大屠杀元凶作为首要人物,为此向姆达库姆拉等9名前政权高官发出全球通缉令,并在1996年11月成立关于大屠杀责任的专门调查委员会,调查法国高官在卢旺达大屠杀中的罪责。翌年8月5日,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指控33名法国人涉嫌直接参与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被指控名单中包括已故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前总理巴拉迪尔和德维尔潘、前外长朱佩等人。

卢旺达大屠杀期间,其效应“外溢”到邻国布隆迪,在该国同样引发种族大清洗,虽然规模不及前者,但依然有至少20万人罹难。图西族在这场大屠杀中死者相枕,人口由原来的6.5万锐减到不足5000,几乎被整体性灭族。由大屠杀引发的内战,在布隆迪结束的时间要远远晚于卢旺达,直到2002年图西族政府才与胡图族叛军达成停战协议,而最终的和平协议更是在延宕4年后才正式签署。

民众参加大屠杀纪念活动

如今,卢旺达大屠杀已过去28年,罪魁祸首大多落网,而在卡加梅的努力下,胡图、图西两大民族也实现和解。不过,对于大屠杀的反思依然是全世界需要认真对待的话题:民族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族际冲突真的需要靠消灭对方来化解?在暴行当中,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都负有哪些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防止大屠杀再次发生?所有疑问,都值得国际社会认真思考。

参考书目

1.热拉尔·普吕尼耶[法]:《卢旺达危机:大屠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2.菲利普·古雷维奇[美]:《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3.让·哈茨菲尔德[法]:《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

2 阅读: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