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今社。
《红楼梦》中的袭人和晴雯是贾宝玉身边的最重要的两个丫鬟,袭人和宝玉有云雨情,晴雯和宝玉清白无暇。
但是,王夫人起认定袭人清白,晴雯和宝玉有染。
红楼梦中的所有人也都认为,晴雯的行为轻薄,袭人尊重。
好像这世间的事儿总是这样,越是清白的人,外表看起来就会越不清白。越不清白的人,外表就会越清白。
89版袭人
01
怎能让人不疑她
袭人第一次和宝玉发生关系的时候,宝玉喜欢袭人的柔媚娇俏,但还没有那么重要。
袭人同意,是为了留在宝玉身边。
能留在宝玉身边,真的很难。宝玉这儿就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算袭人,袭人是老太太的人,只不过给宝玉使,月钱还在老太太那儿领。
宝玉的丫头多,活计轻省,是一级好工作。大家挤破了头往这儿来,所以能留下来不容易。
宝玉的丫头,书中提到的:媚人、檀云、碧痕、绮霞,后来都没在了。
只是茜雪被撵走,明写到是因为把茶给宝玉的乳母李奶奶吃了,后来受连累撵走的。
而碧痕还是那个和宝玉洗澡洗了两三个时辰的女孩啊,洗得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暧昧过女孩,也不能幸免被撵走的命运。
袭人极其清醒,她虽然和宝玉发生了关系,但不骄不横,平日二爷不离口,连和王夫人回话都是爷长爷短。
王夫人看重她以后,更是小心,能让人疑惑的场所和时间,都不与宝玉亲近。
再看晴雯,一天到晚宝玉、宝玉的。还经常公然怼宝玉,甚至半夜当着麝月钻到宝玉的被窝里。
02
清白不是表面看到的
惜春说:要看真人,总要从最初一步的心上看起,才得明白呢!
这话真的极其有见地。因为人会伪装,你看到的现象,和本质往往差距很大。
白居易诗《放言五首·其三》写得真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内心深处的正。
那些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的君子,是用行为去规范内心,然后才能守礼,相比之下,不是比柳下惠差了太多吗?
因为清白,所以不怕,行为狂放。因为不清白,才要守礼,免得人疑惑。
但是,有多少世人眼里分得出真假,心中辨得出真人呢?
就如同秦可卿和贾珍,有多少人认定爬灰,以贾珍的表现为第一证据: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贾珍若真和儿媳有染,怎么肯做那个显眼包,一幅昭告天下的样子,惹人怀疑有什么好处?
贾珍是下流,但是他又不傻,能做一族之长,他的智商至少中平吧!
不避嫌疑,是因为没有嫌疑可避。若有嫌疑可避,倒绝不会这样了。
晴雯为什么敢公然钻进宝玉被窝里,因为清白啊!袭人打死也不会这样做。
89版袭人
03
写在最后
我们可以像晴雯一样保持真我,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重视他人的看法,否则,很难在社会上生存。
看人看事,没有确凿证据不要轻易下结论,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我们看到的,说不定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特别是网络事件,真假难辨,断章取义的事情实在太多,很可能不小心就成了帮凶。这样的悲剧已经够多。
像晴雯一样清白,像袭人一样谨慎,大约就近乎于做人的理想状态了吧!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