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家总局启动对李嘉诚巴拿马港口交易启动反垄断审查!让李嘉诚真正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原本这笔交易,表面上看是李嘉诚又一次精准套现,赚得盆满钵满。交易完成后,长和能拿到190亿美元的现金,股价也在消息出来后涨了33%。但关键是这笔交易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俩地方可是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直接关系到中国21%的商船运输命脉。

此前无论是媒体公开点名,还是官方层面的各种释放信号,其实都没有触及到李家真正的利益,但随着李家财富不断地流失,国监总局的发声,原定于下周的交易已经停止,让李嘉诚害怕的事发生了!

李嘉诚公布卖港口消息时,长和股价曾因此大涨33%,市场对这笔巨额套现充满期待。但随后,舆论发酵和监管层态度明确,股价开始下跌。3月18日,长和单日跌幅超4.4%,市值蒸发78亿港元;3月20日,长实集团跌超6%。11天内,长和系市值损失高达323.6亿港元。3月28日港股开盘之际,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电能实业等多家旗舰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行。截至目前,李嘉诚旗下公司市值总计已蒸发近781亿港元,李氏家族财富因此直接减少了21亿美元。

而就在市值蒸发的同一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在回答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的时候表示: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表态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对交易的审查程序。根据《反垄断法》,若交易被认为可能排除或限制竞争,或涉及国家安全风险,监管部门有权叫停或附加限制性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审查范围不仅涵盖中国境内,还可能援引“关键基础设施”条款对海外资产交易施加影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载明,反垄断执法二司职责包括: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查处违法及未达申报标准但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案件;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审查;监督执行附加限制性条件;指导企业国外反垄断应诉及合规。
要知道,反垄断二司是国家市监总局专门负责反垄断调查的部门,平时盯着的大多是企业并购、价格垄断之类的事儿。此次,他们主动表明态度,明确将长和的港口交易纳入监管范围。尽管港口资产属于长和,但交易对方是由贝莱德牵头的财团,且交易涉及全球范围内43个港口,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尤为敏感。此交易不仅关乎资金问题,更牵涉到供应链安全、地缘政治乃至国家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反垄断二司的介入,充分表明该交易的影响已超越普通商业范畴,上升至需官方层面正式介入的高度。

与此同时,垄断二司发声没多久,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说,长和集团下周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而按照原计划,长和将在4月2日之前跟贝莱德集团签订最终协议。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原因,但从近期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猜出一二。从3月7日到3月21日,官方连发五次警告,态度从委婉到强硬,摆明了不打算让李嘉诚蒙混过关。从“提醒”到“警告”再到“喊停”,信号再清楚不过:在国家利益面前,谁都别想独善其身。李嘉诚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的介入,表面上是对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合规审查,但其核心逻辑远超商业范畴。审查释放了官方对香港资本“国家责任”的期待。港澳办此前转载评论,直指交易“漠视国家利益”,强调企业需“站在哪一边”。同时,为防止美国通过资本收购建立对华贸易的“海上封锁线”。

今晚,李嘉诚恐怕难以入眠。若此项交易最终未能成功,他不仅将无法获得那228亿美元的现金,还可能面临投资者更大规模的抛售潮。市值蒸发781亿港元或许只是初步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他或将遭遇更为严峻的挑战。

李嘉诚这回,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几十年来,李嘉诚习惯了赢,习惯了掌控局面。可时代变了,大国博弈里,哪有纯粹的生意?他喊着“在商言商”,可看看美国怎么对TikTok、加拿大怎么扣孟晚舟,政治早就凌驾商业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