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同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硫磺岛出席了美日战死者悼念仪式,这也是美日防长级官员首次同时到访硫磺岛。不过,这位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罕见对二战日军的公开赞扬,引发轩然大波。

当日,赫格塞思与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联袂主持了庄重的悼念仪式。日本首相石破茂、部分美国退役老兵、日本战殁者遗属以及其他政府官员亦悉数出席。
在致辞中,赫格塞思深情地表示:我怀着谦卑的心情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实在找不出别的词来形容这种心情了。在这场持续了五周的战役中,美日双方共有8万名军人参战,2.6万人在岛上丧生。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没有忘记……硫磺岛体现了我们共有的战士精神,我们对各自国家的忠诚和对职责的坚守,以及我们对先辈英勇之士的共同敬意。我们不会忘记,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国和日本士兵的勇敢精神将永载史册,铭刻在神圣的土地上,铭刻在我们两国的纽带上。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不会褪色。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距东京约1200千米,在二战期间是日军在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1945年2月,在太平洋一座面积仅20余平方公里的火山岛——硫磺岛上,美日两军爆发了著名的硫磺岛战役。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战略咽喉!硫磺岛为何成为必争之地?
硫磺岛,这座被漆黑火山灰披覆的孤寂荒岛,在太平洋浩瀚的航线上,原本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坐标点。然而,对于美军而言,它却如同喉中之鲠,难以忽视。因为它恰好镶嵌在塞班岛与东京之间,宛如东京正门前的一道岗哨,是美军轰炸机通往东京的必经关隘。驻守在这座岛上的日军,不仅能为日本本土提前拉响空袭的警报,更犹如一把利剑,随时可能出动战机,拦截美军那轰鸣而来的轰炸机群。

触目惊心!硫磺岛血战到底有多残酷?
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将硫磺岛布置成了一片“炼狱”。他采取了一种狡猾的战术,对美军抢滩行动初期不进行抵抗,待美军先头部队深入500米后,再利用隐蔽的工事对美军进行近距离的大量杀伤。美军陆战队员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伤亡。而美军的反击也极为猛烈,登陆作战总指挥特纳下令在坦克上装备火焰喷射器,并要求每名士兵除了常规武器外,还要携带一把火焰喷射器枪。这样,躲在洞穴中的日军士兵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被烈火吞噬。
硫磺岛战役持续了36天,美军的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了日军,这在太平洋战争中是唯一的一次。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曾下令士兵“每人死前杀死10名美军”,并依托地下工事殊死抵抗,导致美军伤亡惨重。战役中,日军还曾虐杀美军战俘,并煽动平民自杀以对抗美军登陆。

美民众愤怒声讨:是作秀还是缅怀?

有网友称:我不同意赫格塞思纪念硫磺岛战役中两国的阵亡者,只有我们的阵亡者才值得纪念。

有网友质问赫格塞思:日美之间的战争,他支持谁?他能回答是谁袭击了珍珠港吗?
有网友称,赫格塞思此番言论,是在羞辱自己曾在太平洋参战的亡父。
赫格塞思对日军所谓“勇敢精神”的赞扬,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对声浪。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网民纷纷发布日军虐待战俘的照片,严厉谴责日军的残暴行径,认为其根本不值得被纪念。更有大批人士批评赫格塞思此举是对7000名阵亡美军士兵的亵渎,特别是在美国国防部近期删除了硫磺岛战役英雄、原住民士兵艾拉·海耶斯的纪念页面之后,赫格塞思的“缅怀”之举更显得虚伪无比。部分网民还指出,赫格塞思所称的“牢记美军士兵”不过是政治作秀,因为在其领导下,美国国防部在废除“多元化政策”的过程中,删除了大量美军少数族裔士兵的英勇事迹。

“夸日”背后藏玄机,美日博弈暗流涌
赫格塞思的言论绝非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一方面,美国正在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求其提高驻军费用的分担比例,并试图阻止日本增强自主防务能力的趋势;另一方面,近期日本努力与周边国家缓和外交关系,而美国则通过提及硫磺岛战役,来“提醒”日本其战败国的历史地位及对美国的依赖,从而维护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地位。此外,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日本汽车加征25%的关税,导致美日关系趋于紧张。在此背景下,赫格塞思的“温情表态”被视作是缓和双方紧张关系的一种临时策略。

面对赫格塞思的言论争议,日本首相石破茂并未公开作出回应。有分析指出,日本在维护美日同盟以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防务自主和外交上的平衡。然而,美国却通过历史议题进行“软性敲打”,试图将日本更紧密地捆绑在其印太战略框架之中。
硫磺岛战役的纪念活动,本应是让人们反思战争残酷的时刻,但在现实政治中却成了博弈的工具。赫格塞思的争议言论,暴露了美日同盟之间复杂的历史纠葛和利益交换。当“勇敢”一词被脱离其具体的历史背景时,其背后隐藏的政治意图以及民众情感的撕裂,或许才是这场风波更为深层次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