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 年),元军统帅伯颜占领宋之建康(今江苏南京),元帝忽必烈以将至夏季,元兵喜寒畏暑,难耐酷热天气,故令伯颜收兵,待秋季再谋征讨。
此时的南宋朝廷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赖有江南人民勇于抗击外侮的民族气节而苦苦支撑,因此尚有东南残局,然已朝不保夕。
伯颜主张一鼓作气,击灭南宋,不给宋廷以喘息之机。忽必烈道:“将在军,不从中制(不听从皇帝的指挥,即孙子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兵法也!”遂同意伯颜的意见,令诸路征南大军继续攻宋。
于是伯颜坐镇建康,分兵略地,一时间,宋之常州、无锡、滁州、平江(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东海州(今江苏东海东北)、西海州(今江苏东海)诸城纷纷陷落。宋廷乃令张世杰统率江淮一带诸路兵马以拒敌。
张世杰走马上任后,派宋将阎顺、李存进军广德(今安徽广德),谢淇水进军平江,李山进军常州,实施反攻,竟一举收复广德、常州等地,南宋军民信心大振。
是时,元参知政事阿术(zhú,一作阿珠)正率军围攻宋之扬州,张世杰率战船抵达镇江,欲援扬州。扬州守将李庭芳、姜才以为里应外合夹击元军的时机已到,遂出城反攻。姜才与副将张林率二万骑兵乘夜袭击元军大营,元守营栅将领史弼急忙向阿术告急,阿术率军赴援。凌晨,元宋两军隔水列阵(疑是隔运河布阵),阿术统军渡水进击,宋军之阵甚坚,无懈可击,阿术只得引军而退。
元军退时,姜才以为有机可乘,乃麾军追击。阿术正想与宋军交战,遂回军迎击,宋军难敌蒙古兵之凶猛彪悍,大败而逃。阿术纵兵追杀,宋军被杀者十之五六,张林被元兵活捉,姜才仅率数千人逃脱。
扬州之败,令张世杰大为恼怒,随即与部将刘师勇、孙虎臣等率战船停泊于焦山(在镇江东北、扬州东南的长江之中)一带的江面上,张世杰令十舟为一方阵,皆在江中抛锚下碇,船与船之间用铁索相连,“以示必死”,欲与元军决一死战。
阿术则不慌不忙,战前先登石公山(在江苏丹徒东北)观敌瞭阵,见宋军“舳舻相接,旌旗蔽江”,道:“可烧而走也。”
阿术挑选善射之健卒一千人,载以巨舟,分别从宋军的两翼射击。阿术则率大军居中进攻,待靠近宋军之船,阿术下令以火箭(箭镞上束以油布,点燃射出)射之,宋军船上的帆樯布篷当即着火,霎时烈火熊熊,烟焰蔽江,船上的宋军欲战不得,欲走不能,只好跳入江中,淹死者不计其数。
张世杰适在后军,前面的船只着火,宋军大乱,张世杰已无法指挥,便弃军先逃。元军大获全胜,缴得尚未被烧的宋军船只七百余艘。
阿术获得此胜,对元军灭宋全局的作用至关重大。阿术在扬州牵制住张世杰,使伯颜从容不迫地率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所以《元史·阿术列传》云:“伯颜所以兵不血刃而平宋者,阿术控制之力(指牵制宋军)为多。”
忽必烈于是年夏末拜伯颜为右丞相,伯颜认为阿术之功劳比自己大,遂自请居阿术之后,忽必烈乃拜阿术为左丞相。
张世杰与文天祥齐名,他们坚持抗击元军,虽屡败而屡战,直至捐躯,忠勇可嘉。可叹的是,他们忠义有余,能力不足,终至于败。
昔时曹操攻吴,也是舳舻蔽江,千艘战船用铁索相连,结果遭火攻而大败。张世杰是行伍出身,不学无术,眛于此理,竟蹈曹操之覆辙,将南宋的老本损失殆尽,实属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