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据日媒报道,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谷川俊太郎于11月13日下午去世,享年92岁。
谷川俊太郎出生于1931年12月15日。21岁时,谷川俊太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在诗中,他写道:“宇宙正在倾斜,所以大家渴望相识,宇宙渐渐膨胀,所以大家感到不安,向着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
谷川俊太郎。(图源:Play Museum)
谷川俊太郎为儿童创作了大量童诗与绘本,并为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哈尔移动城堡》的主题歌《世界的约定》填词。而童心从未离开这位日本国民诗人,他从青年时期就用诗意探寻自己的童年,让生命的河流源源不绝地流向诗歌的大海。
《哈尔的移动城堡》剧照。
他认为:“诗除了表现诗人自我的内心世界,也应该追求与读者这一他者共享感动。”
下面刊发一篇关于谷川俊太郎的旧文,以作纪念。
撰文 | 闫超华
童诗是探寻,而非抵达
如何在自己所写的海里游泳,让自己像海草一样流动起来?手套珊瑚,袜子水草,我们的帽子变成了水母,一点点上浮,并通过那些圆圆的泡沫观看这个世界。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说:“梦想也会长大,但是朝着童年的方向。”童诗是最初语言的再现,是精灵般的语言,儿童的心灵是童诗唯一的生命指南,当我们倒空童诗中的词语,最后发现只有童年的纯真如此明亮。
《洞》,[日]谷川俊太郎 著,[日]和田诚 绘,彭懿 译,爱心树童书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2月
《洞》内文。故事讲了一个小男孩想挖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洞的故事。
进入一首优秀的童诗就是在进入一种生命,它们开始在语言中说话,诉说着心灵无法诉说的事情。为儿童写诗的梦想让视觉从眼睛里解放出来,不是因为你看见了什么,而是这一过程是否触动了你内心的情感。诗人最终都要走上安徒生所说的“光荣的荆棘路”:“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着的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作为日本伟大的诗人,谷川俊太郎不光在成人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儿童诗,他也拥有花朵般的神秘力量:
花瓣
作者:谷川俊太郎
翻译:田原
是音乐
苦涩的
回声
回忆濡湿
记忆
干涸
撒野的
百合
花瓣
虚空里
也盛满
蜜
这首《花瓣》唤醒了我们的感官,每个事物都因自己独有的形态而变得璀璨。这里,声音——那音乐的回声在寻找心灵的归宿,诗人试图让我们看见什么,但是我们似乎什么也没看见。整首诗充满隐喻,诗人明明在写百合花瓣,为什么开头提到“音乐的回声”?这和花瓣有什么关系呢?
《谷川的诗》,[日]谷川俊太郎 著,田原 编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
大家不妨这样想一下,花瓣像喇叭,这里面隐藏着无声的音乐,花香一样令人迷醉。第二句怎么理解呢?我认为诗人在写晨露下的百合,阳光闪现,露珠消逝,如同记忆。也许,谷川俊太郎会给我们解释:“我认为,与其说诗是需要理解的东西,莫若说它是需要品味的东西。”(《谷川俊太郎诗选:致中国读者》田原 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最精妙的是最后一句:“虚空里/也盛满/蜜。”内与外,虚与实,有形与无形,像蜂巢的小宫殿一样,一点一点盈满蜜。
这让我想起奥地利诗人汉斯·雅尼什那首《礼物》:
礼物
作者:汉斯·雅尼什
翻译:姚月
我要送你
一个核桃壳
里面可以有各种东西:
大海
雪
一阵风
一朵云
葱绿的草
彩色的石
一块方巾
你的影像
寂静
我要送给你
一个核桃壳
里面是空的
也是满的
一个小小的核桃壳可以装下大海、雪、石头还有寂静。童诗的圆窗开始敞开,无数个事物在窗外变成谜。“里面是空的/也是满的。”这与谷川俊太郎的“虚空和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是相对的,你觉得有些东西是空的,在别人心中可能就是满的。就像阿多尼斯的有句诗:“什么是笼子?满满的空。”童诗唯一的国度是自由。这也是我在这几年童诗网课上一直跟孩子们强调的:童诗永远只是在探寻而非抵达,抵达意味着某种诗意奇旅的结束。
《噗噗噗》,[日] 谷川俊太郎 著,[日]元永定正 绘,爱心树童书出品,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3月
《噗噗噗》内文图。
诗人,在自己所写的海里游泳
谷川俊太郎以童真的心田描绘语言的图景,他的童诗语言像一件能弹奏音乐的乐器,节奏、音调和频率简洁而迷人,这种音乐性符合儿童的节拍和步伐,视觉与听觉在此完美结合,因此读起来充满灵动的色彩。在诗人笔下,童诗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它不是在“说明什么”,而是“呈现正在发生的什么”。用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在《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里的话来说:“当一首好诗睁开眼睛,我们会感到有什么东西在搅动,在颤抖,在游向这个世界。”于是一条语言的河流出现了:
妈妈,为什么?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翻译:彭懿
妈妈,小河为什么笑个不停?因为太阳在给小河挠痒痒啊。妈妈,小河为什么唱个不停?因为云雀夸小河的声音好听。妈妈,小河为什么凉凉的?因为小河想起了冬天对它的爱。妈妈,小河几岁了?小河永远和年轻的春天同岁。妈妈,小河为什么不休息?那呀,是因为大海妈妈在等着小河回家
这首诗歌非常经典,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呈现河流的走向,前面不断联想河流的声音、温度和年龄,并为每一滴水注入情感的力量,仿佛我们跟河水一样在流淌、变化、渗透。在诗的最后一节河水开始汇入我们心灵的大海。诗人看似在写河流,其实在写孩子与妈妈的情感。“不是人看海/而是海看人/用亘古不变的炯炯眼神。”(《海的比喻》田原译),谷川曾在文章里提到自己生命的年轮里住着一位少年的自己,在河流与大海的交叉地带,就是诗歌赖以生存的源泉。
《妈妈,为什么?》,[日]谷川俊太郎 著,[日]中村悦子 绘,彭懿 译,蒲蒲兰绘本馆 出品,连环画出版社,2014年4月
你是一条河流,就要流淌,就要容纳生命,这也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何为诗,也许只有诗歌自身能回答。在谷川俊太郎这里,河流的意义已经超越语言,换句话说,河流就是孩子写在水上的文字,充满瞬间的波动和永恒的回声:
小河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翻译:田原
你从哪儿来的呀,小河
从树叶上来的
从岩石间来的
从天空来的
你跟谁一起玩呀,小河
我跟鳟鱼和鹡鸰一起玩儿
滚着小石子儿玩儿
跟竹叶小船玩儿
你去哪儿呀,小河
越过山沟去村落
穿过桥去城镇
然后,变宽变大
长大了去海边
和《妈妈,为什么?》一样,这首童诗也是以问答的形式向前游动,不同的是,这首童诗里隐藏了潜在的提问者,童诗的“我”也许是诗人的童年,或者说是想象中的那个自己,结局都是小河汇入大海,回到母亲的怀抱。当生命之水润泽万物,诗句本身不也是词语之河吗?那些水草、云影、星辰、鱼群……灯塔一样照亮我们的宇宙。万川归海,“天光云影共徘徊”,在译者田原的一次访谈中,诗人这样说道:“努力去发现心灵深处的他者。”一切融入水,又无法真正弥合,生命在推动我们探入微妙的波浪:
水呀你到哪儿去?
作者:(西)加西亚·洛尔迦
翻译:戴望舒
水呀你到哪儿去?
我顺着河流,
一路笑到海边去。
海呀你到哪里去?
我向上面的河流
找个地方歇脚去。
赤杨啊,你呢,你做甚么?
我对你甚么话也没有,
我呀……我颤抖!
我要甚么,我不要甚么,
问河去还是问海去?
(四只没有方向的鸟儿,
在高高的赤杨树上。)
雪莱说:“诗使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变形。”谷川俊太郎的“河流”似乎是对这首诗歌的回应,但是呈现的气息完全不同。我们知道谷川俊太郎的“河流”是层层推进的,而洛尔迦逆流而上,构建了一个无序的乐园:水入河流——大海——树——我——鸟儿。尤其是后面“赤杨”这一意象的出现,如同切换中的电影镜头,让整首诗变得神秘起来。它为何颤抖?是风的吹拂还是水的悸动?还是因为自己无法行走的悲伤?“四只没有方向的鸟儿”加剧了这种痛苦。用谷川俊太郎的话解释:“诗是一种深层语言,处在前语言和语言的分界线上,通过对语言的捕捉来产生新的意义。”河流如同一只盛满生命的迷宫,语言在此重获新生。
《活着》,[日]谷川俊太郎,[日]冈本义朗 绘,刘洋 郑京华 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7月
《活着》内文图。
在童诗的世界里,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河流?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丁尼生说:“光阴在子夜流逝。”他们都指出了时间像河流一样的流动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无可奈何地说过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直到我们自身也变成了一条河流,无限流动:
河里的心事
作者:牙佳涵(9岁)
很多人喜欢把心事
扔进河里
就变成了石头
去大海——小河早早
作者:(日)工藤直子
翻译:吴菲
我啊
总有一天 一定要
给大海
挠一挠痒痒
路程3
作者:(日)寺山修司
翻译:彭永坚
你说
什么样的诗人
才能在自己所写的海里游泳?
《声音们:致约翰·凯治》节选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翻译:田原
声音们流淌着
却不想变成河流
不知不觉间声音们就没有了踪影
只有河在流淌
看吧,每个诗人都渴望在自己所写的海里嬉戏,水的城堡透明的耸起,像是海市蜃楼。那些水母照看着月亮,墨鱼用黑汁书写的诗意在纸上扬起波浪,一瞬间就吞没了一切。因此,童诗中的无序想象,有时恰恰构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秩序,风吹过去,声音之河飞旋着它们的线条,童诗就是那些呼吸的光点。
就算我不在,
也一定有彩虹架在天空
谷川俊太郎1931年出生在日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谷川俊太郎经历过1945年东京大空袭,在烧毁的废墟里,他看到过那些烧焦的尸体。战争的残酷让诗人看清了人类的悲苦,或许这是他的诗歌带着哀矜与怜悯的原因吧。
《朋友》,[日]谷川俊太郎 著,[日]和田诚 绘,彭懿 译,蒲蒲兰绘本馆出品,新世纪出版社,2020年4月
《朋友》内文图。
即便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谷川俊太郎依然在“用笔挖掘”,时间是他最大的敌人。据说,自1952年诗人出版了首部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以来,他已经发表八十多部诗集、十多部随笔集、三百多部绘本、十多本儿童诗集、二百多首歌词、一百多册译著、几十册随笔、剧本和编著……他还为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和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主题曲作词;为荒木经惟的摄影集和佐野洋子的画配诗,与诗人寺山修司共同制作《影像书简》影像带,与觉和歌子合作拍过电影《我是海鸥》等等……诗人的一生几乎都在时间的花朵中摇动,那些生命的光溢成河,流向大海,即使我们闭上眼睛,依然可以看见睫毛上的小彩虹:
彩虹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翻译:田原
我闭上眼睛
可仍听得见雨声
我堵上耳朵
可仍闻得到花香
我屏住呼吸
可时间还在流逝
我一动不动
可地球还在旋转
就算我不在
也有另一个孩子嬉戏玩耍
就算我不在
也一定有彩虹架在天空
这首童诗呈现出自我与他者、时间以及世界之间的关联,无论“我”在或者不在,时间仍在流逝,地球还在运转,彩虹依然挂在天空。那么,诗人金子美铃会如何表达她“睫毛上的彩虹”呢?
睫毛上的彩虹
作者:(日)金子美铃
翻译:田原
怎么擦、怎么擦
都会涌出
我一边流泪
一边想
——我肯定是
抱来的孩子——
看着睫毛上
美丽的
彩虹
我想
——今天的零食
是什么呢——
很明显,金子美铃降低了诗歌的语调,她完全将童年的自己融入其中。谷川俊太郎则不同,他创造了一个孩子代替自己说话:“诗除了表现诗人自我的内心世界,也应该追求与读者这一他者共享感动。有人曾问我写诗时设想的读者年龄段,我当时回答‘从0岁到100岁’。”这或许也是河流最后的秘密:“孩子仍是一个孩子/哪怕在石头的臂弯里。”(《孩子是……》田原译)。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闫超华;编辑:王铭博;校对:卢茜。题图来自爱心树童书出品《洞》内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