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东突厥后,唐太宗将突厥贵族迁入长安,任命阿史那思摩为右武侯大将军;将漠南分为六州,实行"羁縻府州"制度。但故事并未结束,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在曳咥河之战中以五百精骑突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大营,创造了"万人敌一营"的军事奇迹。此战唐军横跨天山南北,追击千余里,最终在石国(今塔什干)生擒沙钵罗。唐代诗人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正是对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之所以能取胜,采取以下连环措施:
一是建立情报网络。唐太宗在突厥各部广布眼线,连颉利的心腹康苏密都暗中归唐,这是李靖敢于孤军深入的情报基础。
二是军事改革突破。唐朝首创"节度使-军镇-守捉"三级防御体系,灵州、朔方等军镇如同楔子插入草原腹地。
三是经济釜底抽薪:通过互市控制战略物资,用丝绸换战马,用茶叶换铁器,逐步掏空游牧民族战争潜力。
四是文化攻心战略。长安城里的突厥王子们学习汉家典籍,草原上的佛教高僧传播和平理念,双重消解游牧尚武精神。
当安西都护府的金色旗帜飘扬在天山南北,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不仅是商队,还有粟特商人口中传颂的大唐威名。这个历时三代的征服故事,最终在唐玄宗时期达到巅峰,来自碎叶城的安西军,其骨干正是归顺的突厥勇士。这种将敌人转化为己用的智慧,或许才是大唐盛世最深层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