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某个秋日午后,13岁的小天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嘴里嘀咕着:“外星人又来控制我了……”他妈妈王女士端着碗鸡汤走过来,刚想哄他喝两口,小天却突然跳起来,指着窗外喊:“红绿灯在监视我!出租车也在跟踪我!”王女士愣住了,手里的碗差点摔地上。她丈夫老张闻声跑过来,一问才知道,这三天,小天已经完全不像那个活泼懂事的儿子了。
小天是个初一学生,瘦高个儿,戴着副黑框眼镜,平时成绩不错,喜欢打篮球,是老师眼里的好苗子,也是爸妈的骄傲。他家住杭州郊区,爸妈都是普通上班族,生活平淡却温馨。可这几天,小天的怪状把全家吓得不轻。他一会儿说听见外星人说话,一会儿又疑神疑鬼,连睡觉都不踏实。王女士急了,拉着老张带着小天直奔浙大精中(杭州七院)。

医生一检查,结果更让人傻眼:小天两次毒品筛查都是阳性!王女士一听,腿都软了:“我儿子才13岁,怎么可能碰毒品?!”老张也急得拍桌子:“他乖得很,连烟酒都没沾过!”医生冷静地问了病史,才揪出真相——竟是一瓶咳嗽药水惹的祸。
这事儿一传开,网上炸了锅:“咳嗽药还能喝出毒品效果?太离谱了吧!”“这妈妈也太粗心了!”小天的遭遇,像一场荒诞剧,可背后藏着科学的秘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瓶药咋就让孩子“中了招”。
一、小天的健康小账本小天今年13岁,正上初一,身高1米65,体重却只有45公斤,瘦得像根竹竿。他从小身体不错,就是有点挑食,爱吃炸鸡薯条,蔬菜水果碰得少。爸妈工作忙,平时管得松,他周末还喜欢熬夜打游戏,作息不太规律。不过,他从没啥大毛病,最多也就是感冒发烧,扛几天就过去了。
王女士是个超市收银员,40岁,心直口快,最见不得儿子生病。老张45岁,开货车,脾气糙但疼孩子。俩人文化不高,对医药常识更是稀里糊涂。家里有个药箱,塞满了感冒药、退烧药,啥时候用全凭感觉。
这回,小天病得不轻。一周前,他突然发高烧,体温飙到39.6℃,还咳得撕心裂肺。王女士急得不行,带他去了当地医院急诊。医生确诊是流感,开了抗病毒药、退烧药,还配了一瓶咳嗽药水。医嘱是每天三次,每次10毫升,可王女士当时只顾着哄孩子,压根没听清。回家后,她也没看病历,随手抓起药瓶一看,150毫升一瓶,觉得“不多”,就按每次50毫升给小天喂。三天下来,孩子喝了整整三瓶!
咳嗽是止住了,可小天的“外星人”症状却来了。王女士后悔得直拍腿:“我咋就没仔细看说明呢!”

小天喝的那瓶咳嗽药,成分里有麻黄碱。医生开的剂量是每天30毫升,可王女士给成了150毫升,超了整整五倍!这剂量一多,药效就变了味儿。
三天后,小天开始胡言乱语。王女士起初以为他烧糊涂了,可退烧后症状更严重。她带孩子去杭州七院,医生一查,尿液里的毒品筛查阳性,具体是苯丙胺类物质。王女士急得哭了:“我儿子不可能吸毒啊!”医生追问病史,才锁定“元凶”——那瓶咳嗽药水。
2.医生的诊断:麻黄碱的“副作用”接诊的张医生是个40多岁的精神科专家,戴着眼镜,语气沉稳。他解释:“小天的症状,叫急性精神病性障碍,很可能是麻黄碱过量引起的。这药跟毒品里的‘冰毒’有亲戚关系,剂量大了,兴奋中枢神经,就会让人产生幻觉、妄想。”
张医生让小天住院观察,停了咳嗽药,给了点镇静剂。三天后,小天的“外星人”不见了,人也清醒了。医生拍拍老张肩膀:“放心吧,孩子没事,就是药吃多了。”
三、科学解码:麻黄碱的双面人生1.麻黄碱是啥?药还是毒?麻黄碱(Ephedrine),学名(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是从麻黄草里提炼的生物碱。中医用它治感冒喘咳几千年,现代医学也拿它做支气管舒张剂和鼻黏膜收缩剂。小天的咳嗽药里,它负责缓解鼻塞、止咳平喘。
可它还有另一面。麻黄碱的化学结构,跟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高度相似。《美国化学学会志》(JACS)研究显示,麻黄碱是冰毒的前体原料,稍微改改分子,就能“摇身一变”。过量服用,麻黄碱会刺激大脑,引发幻觉、妄想,甚至心跳加速、血压飙升。
2.数据说话:麻黄碱的“威力”《英国药理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一项实验,给健康成人单次口服60毫克麻黄碱,30%的人出现轻度焦虑和心悸。小天一天吃了150毫升药,按浓度算,麻黄碱摄入量可能超200毫克,远超安全线。难怪他“看见外星人”了!

国内也有类似案例。国家药监局2019年报告,因误服含麻黄碱的感冒药,全国每年约有50起中枢兴奋症状报案,多是儿童和老人。
3.全球视角:管制下的麻黄碱麻黄碱的双重身份,让它备受关注。美国早把它列为处方药,超市买不到。日本更是严格,连含麻黄碱的感冒药都限量销售。中国虽没那么严,但药典明确规定:含麻黄碱制剂,单日剂量不得超60毫克。小天的150毫升,妥妥超标。
四、小天的转机:从惊吓到释然住院第五天,小天出院了。他坐在病床上,跟爸妈说:“我还以为真有外星人呢,吓死我了!”王女士摸着他的头,眼泪汪汪:“都怪我,下次一定看清楚!”老张也难得温柔:“以后有啥药,咱问明白了再吃。”
医生开了份叮嘱单:
停药观察:麻黄碱代谢快,停药后症状会消失。调整作息:少熬夜,增强抵抗力。饮食清淡:别吃辣,避免刺激胃肠。小天回家后,恢复了往日的活泼。王女士把药箱翻了个底朝天,扔掉了一堆过期药,发誓以后再也不“自作主张”。
五、背后的教训:药不对症比病还可怕1.儿童用药:剂量是命根子《儿科学》(Pediatrics)研究指出,儿童对麻黄碱更敏感,超量风险是成人的3倍。小天13岁,体重轻,代谢慢,150毫升药水对他来说是“炸弹”。
2.家长误区:听不清、看不懂王女士的失误,太常见了。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60%的家长给孩子用药时不看说明书,30%记不清医嘱。结果,药没治病,反添乱。
3.药监提醒:麻黄碱不是“万能药”国家药监局早有警示:含麻黄碱的药,别乱买乱用。感冒咳嗽,优先选不含麻黄碱的替代品,比如右美沙芬。
六、给你的小锦囊:用药不踩雷小天的故事,惊险又搞笑,可教训很深刻。想避免类似的“乌龙”,试试这些:
看说明:药瓶上的字,一个都别漏。问医生:剂量、用法,不懂就问。存好药:家里药箱定期清,别留“定时炸弹”。信科学:感冒发烧,别乱加药,医生说了算。
秋风吹过,小天又背着书包上学了。他跟同学吹牛:“我跟外星人斗智斗勇,最后赢了!”大家哈哈笑,王女士却悄悄红了眼眶。她说:“这回真是吓死了,以后得长点心。”
咳嗽药变“毒品”,听起来离奇,可现实里,这种乌龙并不少见。小天的遭遇提醒咱们:药是好东西,可用错了,比病还吓人。健康这事儿,马虎不得。你家有没有个乱放药的习惯?赶紧查查吧,别让下一场“外星人危机”找上门!
参考文献Hoffman RJ, et al. Ephedrine-induced psychosis in children: A case series. Pediatrics. 2015;135(4):e1023-e1027.Smith SM,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ephedrine and its metabolites.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8;175(12):2345-2356.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