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来,整个日本威士忌在中国遭遇了明显的市场滑铁卢,量价齐跌成为了日威近一年以来的市场主旋律。而作为中国市场特有的一种现象,在不少威士忌爱好者心中并不算正宗的进口“伪日威”也开始面临市场销售的巨大滑坡。
这类“伪日威”通常从原料到生产环节,以及品牌,均不在日本本土,也与日本无关,仅仅只是因为进口来自日本,在名字、标签等方面充分参考了日本元素而成。有威士忌酒商就对烈酒商业表示,自2023年以来,众多“伪日威”在各类曾经较为主流的零售终端开始集体消失,在整个日威市场退潮之下,“伪日威”的市场空间也明显收缩。
01
国内现状:日威退潮,“伪日威”市场空间也急剧收缩
国内威士忌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日威浪潮之后,自2023年开启明显的市场调整,日威自此开始量价齐跌。
从中国海关的进口数据来看,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进口自日本的威士忌量额明显大幅缩水。而市场层面,原本定位高端的头部日威品牌及产品也多处于有价无市的市场现状。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占据另一大市场份额的“伪日威”也同样开始遭遇滑铁卢。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在最鼎盛时期,个别“伪日威”品牌在国内销售额曾一年能达到数千万元之多。
一位福建的威士忌酒商刘鑫(化名)就告诉烈酒商业:“我们日常见到的‘伪日威’几乎其品牌均不生于日本本土,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在海外蒸馏、熟成,但装瓶于日本;二是在海外蒸馏,但熟成、装瓶于日本;三是由日本直接进口至海外的威士忌原液,或与本土威士忌混调,或直接装瓶,再出口到中国。尤其是第三类,几乎就完全不是日威,但确实是中国市场的一大主流之一。”
但目前来看,曾经的多个类似品牌目前在国内市场的能见度已经大大降低了。“像以前这类产品实际上在很多连锁零售终端都可以看到,但现在明显少了,这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刘鑫(化名)就表示,而在两、三年前,由于以山崎、白洲、响为代表的日威迅速起势,造成市场整体的供不应求,彼时国内市场还兴起了一股去日本做OEM贴牌产品的热潮。
但当时的整个日本威士忌受制于产能因素,在此方面基本完全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一位山东的日威进口商就表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学习阳澄湖‘洗澡蟹’方式,仅仅通过在日本装瓶便摇身一变成‘日威’的国产品牌大量上市,只要我们去查下商标注册的主体,基本上都是一家中国公司。之前还有很多经销商来问我有没有这类产品的货,但去年开始明显就少了。虽然不知道具体销售情况有多大变化,但整个日威都还在下行的时期,这类产品的市场空间肯定更受影响。”
而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表示:“包装这些‘伪日威’的日本当地蒸馏厂甚至是一些原本主业做白兰地、梅酒,甚至清酒的酒厂,主业根本就不是做威士忌的。可见这类产品在生产、品质等方面均完全属于非主流的领域。日威大环境都不好的当下,这类产品的下滑肯定板上钉钉的。”
02
行业新规正式生效,“伪日威”或将面临转型
而不仅市场空间面临极度收缩,“伪日威”的名号和其最大的噱头或也面临日本本土方面的制约。
自2024年4月1日起,由日本烈酒和利口酒制造商协会(JSLMA)发布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在经历了三年过渡期之后正式开始生效。尽管这并非是一部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但作为日本整个威士忌行业所达成的共识性行业规范,其下协会会员几乎囊括了整个日本威士忌蒸馏厂。
该标准要求包括水源、生产、蒸馏、熟成、装瓶等,均必须在日本本土才能标注为:日本威士忌,且如不符合新标的话,在名称、酒标、宣传上均不得使用与日本元素相关联的标签用语。
作为日威的头部企业,三得利便在第一时间表示,旗下出口的所有日本威士忌均已符合该标准。
“更多日本本土的威士忌蒸馏厂想必也会遵循这一新的标准,包括那些曾经能为中国贴牌商仅做装瓶的蒸馏厂都会有所制约吧,肯定是不能再在酒标上打‘日本威士忌’这几个字了。”一位深圳的威士忌资深从业人士就表示,没有相关的名号背书,肯定将会影响这类品牌的市场生存空间,消费者以后也能更轻易的识别出来。
从日本威士忌信息中心(JWIC)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日本本土已投入生产的威士忌蒸馏厂已共计104家,另还有15家正在建设中。而在两年前,已投产的蒸馏厂数量仅为当前的一半,这也就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的蒸馏厂并不能满足能叫“日威”的新标准。
一位专做国内酒商到日本OEM贴牌的代理中介就对烈酒商业表示:“新规下,如果还想继续用‘日本威士忌’的标签,那就必须要符合新的标准。整个贴牌的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因为新规要求三年以上的熟成,不少蒸馏厂都是近几年才投产的,能够选择的蒸馏厂范围就小了很多。”
这也就意味着,一部分曾经在酒标上标注为日本威士忌的“伪日威”必须面临新的转型。新的产品或更换酒标,或选择成本更贵的符合新标准的日威酒液装瓶。而这对于一些走中低端市场和渠道的“伪日威”品牌而言,必将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