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传播方式的改进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是进一步密切了各层级媒体与社会公众生活的融合度,在为大众生活便利度提升作出贡献的同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乃至认知特点,也给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
全媒体传播模式给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对旧有的传播模式造成巨大冲击。在全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共同主导传播进程,应通过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反馈、依托新技术应用等方式创新传播渠道、调整传播内容、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
传播受众话语权提升要求与传播主体平等交流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包括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在内的运行机制是传播者主导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传播者掌控作为稀缺资源的信息,因而拥有绝对权威和信息控制权力。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提供的信息,传播者很容易忽略受众的真实需求,进而对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缺乏关注。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由传播主体主导的单向显性传播,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运行机制是双向或者多向的,并且注重传播者与传播受众之间信息的互动反馈。在全媒体时代,技术赋权提升了受众的话语权,受众的媒介期待较以往有所不同,且其心理和行为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要求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在传播方式与手段上必须作出某种转变,要通过新兴媒介,综合运用文字、漫画、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更具立体感、视觉冲击力的表达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立体化传播,力争使理论解读更加生动、鲜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丰富,传播范围更加深远、广袤。如果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始反应阶段,就难以真正触及受众的内心,更遑论满足其深层次需求了。
对此,要通过建立互动反馈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来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并在实践中依据受众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首先,建立互动反馈机制。在全媒体时代,要以传播主体的思维升级为基础重新思考传受双方的良性互动,同时必须认识到,要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就需要传播者将广大受众视为平等交流的主体,要在如何实现双方的和谐互动、平等交流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受众的思想特点、利益诉求、接受心理以及话语偏好。只有坚持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才能激发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受众的互动反馈不断修整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方式,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传播效果评价机制。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传播活动的效度自然也会通过受众的认知、心理、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变化来体现。传播效果是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传播效果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检验。一是个体层面,即受众在接受信息后,通过观察、分析与判断,在感情、态度与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传播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和目标的程度。二是社会整体层面的影响,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总体的结果。
信息技术升级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转向全媒体渠道
依托媒介技术升级转向非线性、互动式的多向传播,构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时代的选择。传统媒体时代中的线性传播是以传播者为起点,经过媒介,以受传者为终点的单方向、直线性传播。线性传播的缺点是互动和反馈机制较弱,它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端,止于另一端的直线、单向的过程,缺乏信息的反馈与回路。同时,它将传播过程视为传播要素内部进行的、与外部环境很少互动的静态过程。也就是说,在传统传播里,传播过程与传播所生存的环境不用进行任何交流,也不必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问题,同时忽视社会环境的客观制约性。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后,人们对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心理价值实现的重视程度提升,单纯的灌输式的思想传播行为,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了。特别是到了全媒体时代,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进行的现代传播行为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的线性模式,传播过程事实上成为开放、动态、非线性传播的典型的混沌系统。甚至可以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包括各类新兴媒体平台,为广大民众构建出的虚拟世界,已经作为一种“第二自然”的环境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全媒体时代,忽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任何传播都不会达成其目的。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来说也是如此。要提升传播效能,就必须顺应大众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由线性传播转变为非线性传播的客观趋势,倚重技术升级构建起符合马克思主义传播规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在全媒体时代,调整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应该注意整合各类资源释放其传播活力,包括发挥各媒体平台的资源合力以及传播方式的协同效应,还需要协调各类信息监管资源,以保障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有效运行,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整体效能。首先,整合媒介资源。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信息传播的整体效能,需要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双方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类资源的优势整合和协同利用,毕竟是全媒体而不是多媒体。需要传统媒体提升技术利用效率,依托新技术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和影响空间,而新媒体也需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交流,依靠其人才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提高传播内容的准确性,不断建构自身的内容优势。其次,整合传播方式。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舆论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抢占的新阵地。新媒体舆论场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利益表达空间和心理接受偏好,在注重马克思主义传播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权威性的同时,也应注意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视频、现实案例等情感唤醒的感性引导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后,依靠监管资源整合,净化整体传播环境。健康的、良好的、生态的传播环境,有助于传播过程有序运行,能够提升传播活动的整体效果。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管控,依靠舆论监督,同时配合技术监督以及行政监管等,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传播环境,保证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