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8岁任四川省委书记,61岁接替华国锋的职务,后来组建武警部队

古凌 2024-12-27 17:42:27

1970年,谭甫仁将军和妻子倒在血泊中,这一惨案震惊了全国,也让周总理彻夜未眠。

调查随之展开,但案情进展迟缓,谁是幕后黑手?被誉为“关键时刻的中流砥柱”的人物——赵苍璧,被紧急调往昆明,负责侦破这起震惊全国的案件。

究竟是怎样的才智和魄力,让这位“幕后英雄”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早年求学

1933年,17岁的赵苍璧以优异的成绩从清涧县的一所高小毕业。

他原本有机会继续在县中学求学深造,但家庭的贫困让这个机会变得遥不可及。面对现实,他放弃了求学的梦想。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获得了到惠家源小学教书的机会。

白天,赵苍璧认真履行教书的职责,在简陋的教室里教授孩子们识字和算术。教室没有像样的课桌椅,很多学生只能坐在木板或石头上听课。

他尽力让每节课生动有趣。无论是教学生如何握笔写字,还是给他们讲解简单的数学题,他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启发孩子们,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到了晚上,赵苍璧利用教书之余的时间,参与革命者组织的小型集会。这些集会大多在隐蔽的地方进行,参加者通常是当地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和农民。

赵苍璧对这些内容有极大的热情,逐渐成为组织中的骨干力量之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的身份较为隐蔽,常常被组织赋予联络和传递信息的任务。他利用教书的便利,经常带着一些宣传材料和书籍,在村与村之间往来,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更广阔的乡村。

通过这样的实践,赵苍璧的革命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1935年,他因表现突出被推荐加入西北保卫局。

1935年,赵苍璧加入了西北政治保卫局举办的保安干部训练班,学员们大多是来自革命根据地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

成为班主任

课程内容涵盖了情报侦察、反间谍技巧以及革命纪律等核心知识。

训练班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张,在一次模拟训练中,教员事先在教室的某处藏了一份伪装成普通纸张的反动标语,要求所有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找出隐藏信息。

一开始,学员们纷纷在教室内四处搜寻,检查每一张纸条和每一个角落,却始终没有发现异常。纸条上似乎只是普通的成语句子,写着“明日黄昏”、“日理万机”、“暴风骤雨”、“动作敏捷”这些看似无害的词语。

一些学员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存在隐藏信息。然而,赵苍璧却注意到这些成语背后隐藏的深意。经过细致地观察,他遮住了每个成语的后三个字,最终只留下了四个字——“明日暴动”。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赵苍璧的表现依旧突出。他对各种侦察手段的理解异常透彻,无论是文件分析、口供审查,还是场景重构,他总是能从细节处找到突破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革命的核心区域,成为敌特活动的重点目标。

赵苍璧在边区保安处的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领导团队成功破获了一些潜伏敌特案件,为边区的安全和革命工作的顺利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保安处成长为一支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反间谍队伍,成为敌人忌惮的力量。

1939年,赵苍璧被任命为保安处锄奸保卫干部培训班的班主任。培训班肩负着培养新一代保安骨干的重任,学员们大多来自抗日军政大学和西北公学,个个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优秀革命青年。

教学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涉及大量实战演练。

赵苍璧根据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课程。他讲解的案例多是他亲身参与或直接领导的实际工作,这些案例涵盖了情报搜集、密码破译、线人管理以及如何快速识别潜伏敌特等方面。

培训过程中,赵苍璧始终强调一个原则:那就是将技术能力与政治觉悟相结合。

他要求学员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始终以革命大局为重,将锄奸保卫工作放在服务于党的事业的高度来理解。

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在政治敏感性、判断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一年的教学和实践训练,这批从抗日军政大学和西北公学选拔来的学员,经过赵苍璧的悉心培养,成为了一支具备高度革命觉悟和精湛反间谍能力的队伍。

西南政法学院的建设者

1959年至1964年,赵苍璧担任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同时兼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

这一时期,正值国家法治建设逐步推进的阶段,赵苍璧利用兼任院长的机会,直接参与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中,以切实行动推动学院的转型与壮大。

学院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数次更名和职能转变,从“四川政法公安学院”到“四川行政学院”,再到1963年复名为“西南政法学院”。

西南政法学院的建设初期,办学条件较为艰苦,教学设备匮乏,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教师队伍也显得薄弱。他多次强调学院要紧密围绕国家的需要来设置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理论素养结合起来。

赵苍璧注重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建议增加侦查学、刑法学、保密学等新兴学科课程,同时要求这些课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为了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赵苍璧在四川省委的支持下,多次协调资源,引进优秀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他还亲自联系多位法律界和公安系统的专家、学者,邀请他们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座主讲人。

1963年,学院最终定名为“西南政法学院”,这一名称明确了学院以法学教育为核心的定位。赵苍璧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推进学院的各项工作,他的努力使得西南政法学院逐步成为国内法律和公安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1970年,昆明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谭甫仁将军夫妇遇害案件。

参与办案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公安工作者,赵苍璧临危受命,被紧急派往昆明,负责组建专案组,全面主持案件的侦破工作。案件发生后,昆明的气氛高度紧张,调查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赵苍璧到达昆明后,立即召集了公安、军队和地方政法力量中的骨干成员,迅速组建了一支精干的专案组。

队伍分工明确,从案发现场的勘察到潜在嫌疑人的排查,从线索的梳理到证据的提取,每一步都由赵苍璧亲自过问。

通过对案发现场的细致勘察和对现场遗留物证的技术分析,赵苍璧逐渐将目光锁定在一些与军内利益有关的关键人物上。

为了摸清整个案件的脉络,他指派专案组成员对昆明市的各类社会关系网络展开全面排查,同时通过对谭将军生前的工作轨迹进行调查,寻找案件可能的动机和幕后指使者。

专案组的工作并不顺利,由于敌对分子的反侦察手段十分高明,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赵苍璧与调查组成员反复讨论案件细节,重新梳理线索,最终发现了一条隐秘的资金流动线索。线索直指隐藏在内部的反革命分子王自正。

赵苍璧果断决定收网,将王自正控制,并对其展开审讯。审讯过程中,赵苍璧指挥专案组以扎实的证据链和逻辑推理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最终揭露了其策划杀害谭将军的反革命罪行。

1974年,58岁的赵苍璧重新回到政界,担任四川省委书记。他在岗位上继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推进四川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对地方治安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1977年,61岁的赵苍璧接替华国锋出任公安部长。

1979年,乌兰夫放下手中的报告,环顾四周,严肃地说道:“当前的国家警察体系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份报告中,乌兰夫提议将现行的义务兵役制与地方职业民警制结合,组建一支统一的边防武装警察部队。他明确指出,这支部队不仅要承担边防任务,更需要按照人民解放军的条令和条例进行建设。

会议结束后,提议上达中央。1982年6月19日,中央正式下发文件:将解放军承担的内卫和执勤任务移交给公安部门,同时要求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作为公安部部长和重组任务的核心人物,赵苍璧再一次挑起重担。不仅如此,他还被任命为武警部队的政治委员,以及中央安全领导小组的成员。

部队在保障国家内部安全、应对突发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安系统和武警部队协同作战,打击了一系列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团伙,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安水平。

赵苍璧还推动公安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增加技术装备投入,提高公安干警的专业素质,使全国的公安工作在组织和技术水平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3年4月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警察体系在新时代的转型正式迈出重要一步。此时赵苍璧已年届七十,同年他退居二线,结束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

参考资料:

[1]于桑,席国光,吕剑光,刘坚夫,解衡,慕丰韵,孙振,赵仲田,张子轩,刘均,焦成,惠玉秀.深切怀念赵苍璧同志[J].人民论坛,1994(9):38-40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