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观圣作之碑

秦保 2025-04-20 05:43:08

关于《大观圣作之碑》的研究:

一、立碑背景与数量

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推行“八行取士”教育改革,要求在全国各州府县的学宫、太学、辟雍等地立碑以昭告天下。据记载,当时“诏天下郡邑皆刻石立碑”,但具体数量已不可考 。从现存碑刻分布推测,原立碑范围可能覆盖全国主要州府。

二、立碑地点

原碑主要立于各地的文庙(学宫)内,今存地点例如:

赵州文庙(今河北赵县)

平乡文庙(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

新乡文庙(今河南新乡市红旗区政府院内)

泰安岱庙(山东泰安市)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市)

兴平文庙(陕西兴平市)

三、碑文内容

碑文核心为宋徽宗颁布的“八行八刑”教育制度:

八行:孝(善父母)、悌(善兄弟)、睦(善内亲)、姻(善外亲)、任(信于友)、恤(仁于乡里)、忠(知君臣义)、和(达义利之分) 。

八刑:对违反“八行”者施以处罚,如不孝、不悌者终身禁入学,其他行为则降级或暂禁 。

碑文由宋徽宗撰文,书学博士李时雍仿其“瘦金体”摹写,蔡京题额“大观圣作之碑” 。

四、现存碑刻数量与分布

目前全国确认存世的《大观圣作之碑》共12通,分布于以下地点:

河北省(3通):

赵县原赵州文庙旧址(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

平乡县丰州镇平安公园(原平乡文庙遗物)

涉县文庙(迁址保护)

河南省(2通):

新乡市红旗区政府院内(原新乡文庙)

偃师商城博物馆

山东省(2通):

泰安市岱庙碑林

高密市博物馆

陕西省(3通):

西安碑林博物馆

兴平市文庙

耀州文庙

山西省(2通):

繁峙县南关村(原繁峙旧县城文庙遗址)

运城市关王庙

五、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为研究北宋科举制度、教育改革提供实物依据,尤其是“八行取士”标准与实施细节 。

艺术价值:碑文瘦金体书法为宋徽宗风格代表,蔡京题额亦为书法珍品 。

工艺价值:碑身纹饰(如七龙盘顶、卷龙牡丹)雕刻精湛,体现宋代石刻工艺巅峰 。

目前已知存世的《大观圣作之碑》中,河北省赵县(原赵州文庙旧址)的碑刻保存最为完整,其文字清晰度、完整度均优于其他现存碑刻。以下是具体分析:

赵县《大观圣作之碑》的完整性与特点

文字保存情况

该碑仅残缺约62字(全碑原文约1000余字),是现存碑刻中残缺最少的。

碑文主体(包括“八行八刑”核心内容、宋徽宗诏书、立碑时间等)基本完整可辨,瘦金体书法笔划清晰。

对比其他碑刻(如平乡碑缺69字、新乡碑风化严重),赵县碑因历代保护较好,文字剥蚀较少。

物理状态

碑体高5.14米,宽1.38米,厚0.4米,为现存体量最大的一通。

碑额七龙盘顶浮雕、碑身卷龙牡丹纹饰保存完好,无断裂或严重磨损。

现藏于赵县赵州桥景区内的碑刻博物馆(原赵州文庙遗址),有专门保护设施。

历史与保护背景

赵县为宋代赵州治所,文庙地位较高,立碑时选材、工艺考究。

明清时期曾多次修缮,民国后移入保护场所,避免了露天风化的进一步破坏。

部分碑刻因年代久远存在残缺(如平乡碑残缺69字、赵县碑残缺62字),但整体仍为研究宋代社会的重要文物 。

0 阅读:2

秦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