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围岛演训越频繁,美日越紧张

调皮的老班长 2025-04-01 19:03:07

台海云谲波未平,东风浩荡卷雷霆。

美日惶惶频布阵,怎敌神州铸铁屏。

2025年4月1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空联合作战部队在台岛北部、南部及以东海域展开代号未明的多科目演练。参演兵力包括山东舰航母编队、歼-35隐身战机集群及新型高超音速导弹系统,重点实施“要域要道封控”“联合精打要害”等科目,首次将“综合制权”概念贯穿全程。几乎同步,美防长赫格塞思于东京宣布启动驻日美军司令部改编计划第一阶段,日本防卫省则在九州汤布院驻地新编第8地对舰导弹连队,完成西南诸岛7个导弹部队部署。此番时空交叠的军事动态,恰如《淮南子》所言“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揭示出中国军事反制与美日战略焦虑的深层共振。

演训升级:从威慑到常态管控

此次东部战区演训的战略意图已超越传统威慑范畴。山东舰编队首次以环岛战巡姿态现身,配合歼-35隐身战机实施电磁压制,形成“外阻内封”的立体封锁体系,直接针对“台独”势力外逃路线及外部势力介入路径。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这种“关门打狗”战术的运用,标志着解放军对台海局势的掌控已从“周期性威慑”转向“常态化管控”,暗合《孙子兵法》“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的至高境界——无需特定名目,威慑已融入日常战备肌理。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练未沿用“联合利剑”系列代号,国防大学教授张弛认为,这反映出解放军对台军事行动正实现“去仪式化”,通过高频次、多形态的演训,逐步构建“全域存在、随时能战”的实战化态势。而美日对此的“应激反应”,恰如《韩非子》所讽“守株待兔”——固守冷战思维,无视力量对比的质变。

美日困局:战略野心与资源悖论

美日军事部署的加速调整,暴露出其战略焦虑的结构性根源。驻日美军司令部改编计划效仿二战“西南太平洋战区”模式,将指挥权限前移东京,试图打造“前沿决策中枢”以破解解放军“区域拒止”体系。然而现实困境在于: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4年兵棋推演显示,美军在“第一岛链”内生存率不足三成,而2025年解放军海军总吨位已达美第七舰队三倍,新质战力更形成代际优势。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窘境,在拜登政府削减驻日基地扩建预算11亿美元的政策中尤为凸显,五角大楼内部文件直言需承受“指挥链断裂风险”。

日本方面,其“西南诸岛要塞化”进程与1904年日俄战争前夜的佐世保备战形成历史镜像。新编导弹部队配备射程覆盖台海的12式改进型导弹,但国内反对声浪高涨:冲绳民众集会抗议军事捆绑,石破茂政府为追加43万亿日元防卫费陷入增税困局,恰似《孟子》所言“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武力扩张终难掩道义亏空。东京大学教授藤原归一的警告更显尖锐:日本正从“专守防卫”滑向“前沿介入”危险航道,这种历史记忆的错位复苏,恐将重蹈“螳臂当车”覆辙。

深层矛盾:力量重构与技术颠覆

美日战略焦虑的本质,源于西太平洋三大不可逆趋势:

力量对比质变:中国海军2023年总吨位超美第七舰队三倍,山东舰、歼-35等新质战力形成代际优势,而美军冲绳驻军后撤关岛、夏威夷的动作,实为“技术代差临界点”突破后的被动收缩。

体系对抗深化:“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形成地缘经济对冲,2024年上半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贸易激增47%,区域经济纽带持续消解军事同盟基础。

技术边界突破:无侦-10隐身无人机作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新型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实现“发现即摧毁”,使美日苦心经营的“岛链封锁”沦为地理笑话。

此三重变量交织,恰如《墨子》所述“备者,国之重也”——中国综合国力铸就的“全维备战”态势,已非美日零和博弈思维所能破解。

历史镜鉴:从金门战役到当代博弈

回望1949年金门战役,解放军因轻敌冒进遭受重大挫折,彼时国民党残部2万人竟阻遏三野精锐9000人登陆。这一历史教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军事决策。如今,解放军通过常态化演训不断锤炼两栖作战能力:2024年6月东海导弹快艇大队在恶劣海况下完成精确打击演练;2025年1月重装合成旅动员展示跨海投送实力——这些行动既是对历史教训的超越,也是对“台独”势力的现实警示。

美国CSIS兵推报告显示,若美日不介入,解放军70天内即可完成统一。但中国始终秉持“止战于未战”的东方智慧:ECFA框架下2024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大陆持续释放融合发展诚意,恰是《墨子·公输》“止楚攻宋”策略的现代演绎——以经济融合消弭战争诱因,用共同利益筑牢和平根基。

暮色苍茫中,东部战区登陆舰支队的夜间装载演练仍在继续。甲板战车列阵如林,操作口令划破夜空,此情此景令人想起戚继光《纪效新书》箴言:“器械不利,以卒予敌也。”当人民军队手握“钢气俱足”的利器,心怀“宁失千军,不丢寸土”的信念,任何域外势力的军事冒险终将如狂涛拍礁,徒留飞沫。台海天平向何处倾斜?答案早已写在14亿中国人捍卫统一的钢铁意志中,写在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的必然轨迹里。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