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眀太祖,康熙写错字目的何在,朱元璋定的国号究竟是那一个?

歪史 2022-07-09 11:46:26

康熙南巡路过明孝陵,这里埋葬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这位和尚起家的皇帝,康熙推崇备至,先是题词治隆唐宋,甚至有记载三叩九拜,礼仪不可谓不种,态度不可谓诚。

《清圣祖实录》记载: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

但是,他最后题字的时候,特意题字眀太祖,这一点让很多人迷糊起来,这不是成心找茬吗,你去祭拜,该有的礼仪都有了,现在突然间玩起了文字游戏,耍起了阴招,一下子积累的一点好感败完了,有必要这样吗?

在现在人的认知中,明朝的明应该是日月合明,而不应该是目月,出于这个认知,康熙的题字吧被很多人过度解读,最流行的是一种阴谋论,说是康熙故意给明字多加一笔,这样可以贬损明朝,手段不可谓不恶劣。

提出这个说法的人,可能参考了早先康熙的一个失误,康熙确实写错过字,而且还是皇家园林的承德避暑山庄,这里避字就多了一横,一直到现在。但是至于眀太祖,明字没那么难写,认识的人太多,没必要故意耍个小心眼,否则就给自己脸上抹黑,明着告诉别人自鸡小肚鸡肠,刻意装大方。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其实,这是一个糊弄无知之人的说法,出现这个问题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汉字的多样性,或者说,汉字没有规范之前,早期的汉字的写法比较多,不少字都有几种写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孔乙己,大家记住的就是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

那么,明字呢,在古代,明字最少有三种写法,一种是日月,一种是目月,还有一种是囧月。这几种相对来说,目月接受度、流行范围都更加广泛,汉魏唐宋以来,隶书楷书大家的名作都是目月,这个时候没有康熙,也没有明朝,不存在丑化和耍心思的必要。

当然,或许还可以解释为明朝的国号就是日月之明,而不是目月之眀.明朝的国号究竟是那个字?现在未必能够得到确切的考证,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记载以及碑刻来还原一些历史。

朝鲜对于明朝的尊重程度现在没必要多费口舌,明朝灭亡之后,崇祯年号在朝鲜官方暗中使用,而民间以及士大夫直接明目张胆的使用,一直用到清末,至于清的年号,则仅限于给清朝的文书报表之中。朝鲜的现存的众多刻碑上更多的都是目月明字。

所以呢,歪史以为,在整个明朝官方用目月之眀更多一点。而且,作为明字的其他写法,整个士大夫中,应该对目月之名的书写度更多,而囧字和日字明相对少,但是这三个字都是明字,其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

其中,日月光辉,代表着光,而目字明代表眼睛之光,而囧字明则是另一种含义,表示光从窗子中射进屋中,这三个字的本意是不太一样的,但是最后的含义都是光,算是殊途同归。

随着汉字的规范,目字和囧字明逐渐退出人们视野,变成生僻字,才导致部分哗众取宠的人故意曲解来误导大家。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