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8日,繁华的北京王府井街头,一个一手拿大蒜一手拿香菇的男人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只见他神色坦然的大声叫卖手中的产品,陌生的面孔吸引了不少人的围观,不多时就有人发现,这个人正在卖货的男人竟然是焦裕禄的儿子焦跃进,一时间“焦裕禄的儿子在街头卖大蒜”的新闻传遍了大街小巷。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从此开启了他为兰考人民殚精竭虑的后半生,38年后,他的儿子焦跃进,为了杞县的农产品能有更好的销路,毅然站到了北京的街头叫卖。
年代不同,境遇迥异,但是焦裕禄父子为人民谋出路办实事的态度却是如出一辙。
焦跃进不仅长的像焦裕禄,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更是跟父亲大同小异,不但没有官架子,还颇有父亲的风气。
大蒜县长,惊现街头1964年焦裕禄病入膏肓,临终前,他对看望他的各级领导同志说,希望在他死后可以把他埋在兰考的沙丘里,没能治好沙丘,是他最大的遗憾。
而在35年后的1999年,他的儿子焦跃进,接过了父亲为人民办实事的衣钵,来到了河南杞县,为这里的百姓谋出路,谋发展。
“三天无雨麦苗黄,一年四季不收粮”是杞县的生活常态,因而这里的主要产业是种植大蒜。
杞县大蒜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的主要特点是个瓣大、蒜肉洁白、辛辣味香,但是长久以来杞县的大蒜加工销售一直处于粗放式、初加工的模式,秋季一过,大蒜就极易发芽变空。
简单的加工方式、粗陋的包装、不稳定的质量……种种因素导致杞县大蒜不仅流通价值低,在中大型超市里的销售中也不占优势。1999年秋,焦跃进任职杞县的第一年,就遇到了大蒜滞销的问题。
那一年大蒜行情不好,杞县大蒜又因为知名度低而更受冷落,望着堆积如山的大蒜,老乡们失望无奈的神情屡屡浮现在焦跃进的眼前,思来想去,他决定在大蒜的销路上做文章。
于是在2000年11月8日,焦跃进站到了北京街头,公开叫卖杞县大蒜。依靠父亲的知名度和自己的“出格”行为,杞县大蒜一炮而红,多个省市的订单纷至沓来,甚至美国、阿联酋和加拿大等14个境外国家也纷纷下单。
原本焦跃进为杞县制定的发展策略就是调整农业种植比例,加大对大蒜和辣椒等农作物的种植,看到大蒜打开了销路,焦跃进明白自己的这步棋没走错,接下来就是优化和保持杞县大蒜的发展态势。
他深知售卖产品,一定要以质量和种植规模为背书,于是在2001年,杞县的大蒜种植面积达到了45万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从原本的4:6变成了6:4,大蒜成为了杞县的支柱性产业。
为了加大杞县大蒜的产品优势,焦跃进狠抓大蒜质量,在他的督促下,大蒜品种不断更新换代,成功在2001年被河南省质检局认定为大蒜无公害生产基地;
2002年5月28日,杞县大蒜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疫,被认定为全国第一家荣获“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蒜类产品;
2002年6月28日,“金杞”牌大蒜商标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定注册,杞县大蒜在焦跃进的努力下终于有名又有姓。
“背书”有了,焦跃进开始想方设法优化大蒜的销路。十几年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杞县大蒜已经在网上开始售卖;
为了让大蒜的销售方式多样化,焦跃进又开始深化大蒜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于是出现了蒜片、蒜蓉等产品;
为了更好的扩大销售,焦跃进组织人手开办了杞县蒜业集团总公司,更好的服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户。
在农产品销售季,为了保证大蒜的运输效率,焦跃进还会专门组织各部门开会,重申不准对上路销售农产品的车、人、货进行刁难扣押,如果出现了问题,就让农民去找他,他来负责。
2001年底,杞县大蒜直接收入近7亿元,出口创汇40多万美元,人均增收500元,看到自己的生活在焦跃进的领导下越来越好,很多村民都说:“当年的‘焦书记’又回来了!”
曾有人说焦跃进的成功是沾了父亲焦裕禄的光,对于这一点,焦跃进直言:“不错,我是沾了父亲的光,如果我的工作有过失,人民就会说我给父亲抹黑了,但是我很清醒,为人民谋福利是不能等的事。”
本着为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的心态,焦跃进一路高歌猛进,带领杞县人民发家致富,但是如果不是追随父亲的脚步,他本可能有更好的生活。
坎坷童年,继承遗志“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向组织伸手要补助、要救济。”这是焦裕禄给妻子徐俊雅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奠定了他们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基调。
焦裕禄一共有6个孩子,分别是3儿3女,焦跃进是次子,也是最像焦裕禄的人。
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时隔多年仍然记得,父亲去世后,家里7口人就依靠徐俊雅每月57块的工资和13块的抚恤金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家里的衣服都是一个穿完另一个接着穿;本子也是用完正面用反面……
为了给家人改善伙食,母亲徐俊雅去市场买鸡蛋,给了小贩10块钱,小贩借口没零钱,在去换零钱的时候溜走了。
徐俊雅左等右等等不到人,才发觉上当了,“母亲回家后,又哭了好几次,那可是我们一家人一星期的生活费啊。”焦守云惆怅的说。
2013年,记者采访焦守云时,她提起了父亲的教诲,她说:“父亲一直教育我们不能有特权思想,我哥哥曾经有一次看戏没有买票,他知道后特地让哥哥回去把票补上。”
诚然焦裕禄去世的时候,6个孩子还小,但他对孩子的教育却一直影响深远。
焦云凤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各部门听说后都想给她安排工作,有人介绍她去当小学老师,有人介绍她去邮局工作,还有人介绍她去当营业员。
但是,对于大家的好意,焦裕禄都婉拒了,最后焦云凤去了副食品加工厂,焦裕禄还叮嘱副食品的厂长张树森,不要因为焦云凤是自己的女儿就特殊关照。
同样的境遇也发生在焦跃进身上。
1976年,焦跃进高中毕业,正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伟大号召的时候,关于下不下乡,他很犹豫。
他认为,凭借自家的困难情况,只要母亲向组织提出申请,自己就可以不用去,但是徐俊雅却说:“为什么别人去得,你就去不得。”
听母亲这么说,焦跃进没再犹豫,等到1978-1980年,河南掀起知青返城热的时候,焦跃进也没有申请回去,他决定留在河南这片土地上,跟父亲一样为人民做贡献。
1986年,焦跃进调任到东坝乡就任党委书记,在这个父亲曾经挥洒汗水的地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父亲的工作理念,田间地头,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当地的父老乡亲们都说,焦跃进不仅长的像焦裕禄,办事风格也像,于是亲切的称呼他为“小焦书记。”
焦跃进当上县委书记后,为了方便工作,就在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徐俊雅看到后,提出了自己的不满:“老用电话指挥工作,脱离了人民群众,不知道群众的难处和具体情况,怎么能干好工作,你得跟你父亲学习,到人民中去。”母亲的话让焦跃进变得更脚踏实地。
1999年焦跃进刚任职杞县县长时,杞县就遭遇了少见的暴风雪,为了得到群众第一手的受灾情况,焦跃进联合各部门工作人员,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风雪中赶赴群众家中,看到他的到来,群众都安心了,有这样负责任的县长在,还怕发展不好吗?
专注工作,勤俭节约电视剧《焦裕禄》中有一个场景让很多人记忆深刻。昏暗的夕阳下,焦裕禄蹲在地上,小心的打开手绢,从中捻了点窝窝头放进嘴里。
这一幕生动的刻画了焦裕禄勤俭节约的形象,而作为焦裕禄次子的焦跃进,节俭程度与父亲比起来不遑多让。
破沙发、破家具,这就是焦跃进的住所,虽不至于家徒四壁,却也称得上简陋,其中最亮眼的装饰品,就是一张焦裕禄的照片。
与住所相比,焦跃进的办公室情况好点,里面雷打不动的放着一个小电锅和两箱方便面,这是为了防止他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吃饭特地准备的,有时工作实在太忙了,顾不上吃饭,就拿泡面对付一口。
不止是对自己节约,焦跃进在待人接物和公费出差上面也是能省则省。
有次一位局长去焦跃进家里汇报工作,结束后正值饭点,焦跃进就说他来请客吃饭,结果焦跃进领着这位局长徒步走到了楼下,在楼下的餐馆里给每人要了碗米线。
这一做法让当时的局长大为震惊,看到店老板热络的向焦跃进打招呼,又在心里给焦跃进的节约盖了个章。
时间久了,焦跃进节俭的作风在领导干部中逐渐传开,不少局长还有了亲身经历。
有一回,焦跃进和农业局的局长去上海开会,订房间的时候焦跃进想着节约费用,就定了一个三人间。
结果农业局长有意见了,那天他们要与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客户商谈合作,农业局长担心住的太寒酸了影响客户对他们的信任感。
一番劝说下,焦跃进才把三人间改成了套房,商谈刚结束,焦跃进马上就把房退掉了。
等到吃饭的时候,因为前一晚舟车劳顿,农业局长本想晚餐吃得丰盛一点,却不曾想焦跃进把他领到了路边的地摊上,每人一碗米饭,一份小菜外加一晚白开水就解决了大家的伙食,节俭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领导,平日的生活里,焦跃进免不了给人帮忙,有时候有人为了表示感谢,就会提着东西去焦跃进家拜访。
但是焦跃进从来不收,每到逢年过节大家走动的时候,他就闭门不出,甚至有人敲门也不开,焦跃进的母亲徐俊雅还叮嘱二儿媳妇,不认识的电话不要接,从根源上杜绝了有人送礼的事情。
为政为民,深入群众虽然自己生活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干部和人民的生活,焦跃进却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大家着想。
2006年12月,焦跃进就任开封市统战部部长,上任3年多后,就为开封市吸引外商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金额近50亿元,帮助统战部摘掉了“养老部”的帽子,一下子成为了各干部眼中的“香饽饽”。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关心干部的生活。
2007年,他了解到机关干部的一位同事在北京进行治疗,治疗费用上遇到了难题,了解了对方的详细信息后,他带头组织大家为这位同志捐款,同时他又与开封市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系,及时为对方报销了治疗费用。
如果统战部的干部有家属工作、子女上学、父母就医等困难,焦跃进总是及时的给大家提供帮助,干部们都因为有这么一位负责任的领导而干劲倍增,用一位老干部的话说,就是:“遇到这么好的一位部长,不努力工作都对不起对方。”
对于百姓,焦跃进更能为广大群众着想。
2009年,焦跃进兼任开封新区工委书记,负责开封新区建设,当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新区的拆迁难题。
在拆迁过程中,焦跃进多次带队深入居民家中,关心居民在拆迁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想法,最后终于制定出“70%置换新房、30%按份赔偿、 每人预留3分土地发展三产”的拆迁安置政策。
同时,为了照顾人民,还制定了“先建后拆”的拆迁方案,方便百姓搬迁和迁拆。
后来,拆迁小区建好后,曾有开封新区的副主任开玩笑说:“拆迁的小区都比我住的小区好,我一个干部还不如拆迁户。”
原来拆迁新建的小区规划合理,分区明确,配备了完善的幼儿园和小学,周围的配套商圈也很成熟,优越的生活条件惹来了不少人的羡慕。
在焦跃进和人民的互相理解和支持下,开封新区的拆迁工作最终实现了完美和谐拆迁。
结语2022年2月22日上午,焦跃进请辞第十二届开封市委员会主席职务获批,尽管以后不在这个岗位了,他仍旧在其他地方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
在焦裕禄和焦跃进身上,我们看到了政府官员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疫情肆虐,经济动荡,我们的生活可以保持安稳和发展,都离不开类似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努力。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这句话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只有在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下,像焦跃进这样的政府官员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对于跟他一样的实干派,人民也会致以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1」李济民.我们的大蒜县长[J].改革与理论,2002(07):34-36
「2」王斌、陈峰.焦裕禄家人生活现状[J].先锋队,2004(05):38-39
「3」黄少辉.焦裕禄的儿子——记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焦跃进[J].中国统一战线,2010(06):25-26
「4」赵梅、王雅坤.接过父亲的接力棒——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之子——河南杞县县委书记焦跃进 [J].中国果菜,2003(02):4-5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