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起舞维也纳,希特勒干翻凡尔赛,297年4大体系德国经历了啥

阿斗不傻 2022-03-10 22:04:24
引言:二战大战略德国篇,体系之争!

公元1648年,经历30年战争,打得筋疲力尽的欧洲人,齐聚一堂,签署了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这份合约,是欧洲进入近代史的标志,也是世界第一份多边条约,拥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

在这份体系诞生后,宗教战争消弭,宗教革命运动结束,世界诞生了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体系,体系,意味着相对稳定和博弈的可能。

体系的建立,都是在相对均衡状态下,避免出现不死不休局面,算维系世界安全的节拍器。

经过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的世界,也有不少体系的诞生,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体系,一战结束之后的凡尔赛体系,以及延续至今的雅尔塔体系。这四大体系贯穿数个世纪,也让世界博弈多姿多彩,无数人杰纵横捭阖。

在这四份体系中,德意志人的遭遇各不相同。

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的悲催,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碎成了千块。

有维也纳体系时的无奈和破局,因为分裂和统一都在那百来年。

有凡尔赛体系时的失衡和狂妄,因为复仇的火焰如同汪洋大海。

有雅尔塔体系中的落寞和踌躇,因为德意志依旧在雄心从未改。

德意志人,就这样在体系纠缠中,经历了数百年!

那么希特勒和俾斯麦,这两个左右体系的人差别如何?得失如何?

高光和低谷如何比?

全文6700字左右,保持耐心,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有所得!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一:消失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法国的坚持。

大革命后的法国无疑是欧洲的战争贩子,这战争贩子的成因,是法国出众实力和人文底蕴。

被启蒙运动开悟,经资产阶级重塑,在民族意识觉醒带领下的法国人,拥有绝强的战斗力。

凭借这战斗力优势,还有拿破仑的睿智,法国人实现了自己历史上的最高光时刻。

那就是一个打一群。

在拿皇带领下,法国用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在欧洲纵横捭阖,成了欧洲霸主,虎视天下。

帝国极盛时期,沙皇俄国低头,英国只求自保,奥地利连皇冠都不要,普鲁士割地赔款,所有的欧陆列强全部瑟瑟发抖,害怕屠刀落下,自己成了新路易十六。

可再强悍的英雄,也难以抵挡群殴!

悍然进攻沙皇俄国的拿破仑,在寒风中撞得灰头土脸,失去了无数精锐。

随后,四强联手反击(英、俄、普、奥)让拿破仑遭遇惨败,回光返照一般的百日王朝,虽然震慑的报纸不断变化,从科西嘉恶魔变成皇帝陛下!

但滑铁卢的最后一战,拿破仑依旧失败了,法国依旧失败了。

(拿皇的失败)

可这失败却并非真正的失败,反而暗含复兴的种子。因为睿智的奥地利代表梅特涅,在战争之后为了欧洲的长治久安,居然跟法国代表塔列朗眉来眼去。

这两人用暗含深意的目光,换来了最后的妥协和平衡。

那一刻的他们,深切地认知到一个真相。

法国如果彻底完蛋了,战争时候的盟友沙皇俄国和普鲁士将变得特别不安分。他们的威胁,或许并不比法国少多少。

奥地利的算计和法国的心思,英国人心知肚明,奉行离岸的英国人也怕欧洲新强权的诞生。

奥地利是联姻吞并者,领土向心力不足,法国是集权弄得不错的国家,实力不俗,但却战败了,至于普鲁士和沙皇俄国,士兵国度能打,沙皇俄国吃头不吐骨头,都不是善茬!

真要闹掰了,彻底让法国完蛋了,自己绝逼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在奥地利和法国合谋英国支持之下,战败国法国遭遇了特有的宽大处理,不仅没有成为战败国,反而加入大国俱乐部,成了五强之一。

至于悲催的普鲁士和沙皇俄国,则遭遇了遏制。

致力于统一的普鲁士,被屡屡告知别诉求统一,强悍的沙皇俄国,则被告知:沙皇陛下,你家里有问题,别乱参合当心自己性命不保。弄得沙皇俄国在后续致力于维系君主制,成了欧洲宪兵,精力分散后,胃口都变小了。

这就是维也纳和会的奇迹,最弱势的战败国法国,居然成了左右时局的关键,反而是功劳最大的俄国,还有奋战不休的普鲁士,成了失意者。

外交奇迹的背后,是普鲁士的叹息和德意志人的无奈。

这叹息和无奈的结果,就是德国的统一,因此延后了60多年之久。

维系和平的维也纳体系,也在稳定运行几十年后,迎来了一个挑战者,俾斯麦。

(维也纳体系后的欧洲)

二:借力破局。

维也纳体系,对于普鲁士是非常不公的,跟战争的贡献相比,普鲁士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这让普鲁士甚为不满,但不满也没用,因为实力不够啊?

普鲁士德意志人是非常善于奋斗的民族,既然实力不够,那就加强实力呗。

在维也纳体系时代,普鲁士一直是欧洲先进制度的发明者。

军事上,拿破仑战争时期孕育的总参谋部制度,在后续被普鲁士发扬光大,形成新军事改革,让普鲁士军战斗力更上层楼。

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理念岁大革命传播,让开明专制的普鲁士经济迎来长足发展,亦步亦趋英国弄工业革命,重视商业,还有靠海优势和跟英国的关系,也让普鲁士赚了不少钱。

政治上,本就以专业官僚制闻名的普鲁士,在国内践行政治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拥有了欧洲最一流的教师、公务员和技工。

数十年发展之后,普鲁士的实力今非昔比,唯一缺的就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指引方向。

这就是德意志人最大的软肋,时常陷入战略迷惘中,让锋利的刀刃,不知道砍向哪里,才能破解四面围困的局面。

(俾斯麦)

于是时代给了普鲁士俾斯麦,一个用战略天才,弥补普鲁士思维匮乏的关键人物。

俾斯麦的特点,是典型的使用外交主义。

深谙铁血的俾斯麦清楚,所有外交问题的解决,最终依靠的是铁血。

但这仅仅是俾斯麦的一面而已,绰号“铁血宰相”的他也明白,一味用强往往不能完成最终目标,反而会遭遇四面围攻。

清醒的认知,让主政之后的他,一直在践行两手准备。

左边,他不断强调权谋手腕的重要性,妥协和博弈的重要性。

右边,他不断强调铁血强国的重要性,军事和经济的重要性。

硬实力,是普鲁士的仰仗,软实力是普鲁士软肋,外交力或许才是破局变量。

为此。

内政上,致力缓解国内激进派和保守派关系,消弭国会政治与皇室政治冲突激发国家潜力。

外交上,深谙维也纳体系缺陷的他明白,挑战体系是鱼死网破不如顺势而为在体系中起舞。

于是,俾斯麦利用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志大才疏的特点,让这个致力于打破维也纳体系的法国人,当了最大的出头鸟。

当时迎来复兴的法国,在拿破仑三世的带领下,也是蒸蒸日上!

随后在欧洲各处煽风点火,深恐天下不乱,弄得英国嫌弃,沙皇俄国厌恶,奥地利忌惮。

拿破仑三世这个出头鸟不明白,其实维也纳体系更多地保护了法国的利益,束缚了俄国和普鲁士的发展,那个时候的它,仅仅看见了战败的屈辱。

正是他的复仇心才让俾斯麦有了借力打力,暗中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可能。

每一次的冲突,俾斯麦都运用外交谋略,确保战线单一,极力避免多线作战。

普丹战争,联合奥地利,进攻外交孤立的丹麦,法国、英国没有干涉的理由。

普奥战争,联手意大利,借力法国野心安抚英国,顺势而为击败貌似强大的奥地利后,又立马止步,宣告自己的野心有限。

至于普法战争,那就更进一步了,联合众多德意志邦国迎战孤立无援的法兰西,战而胜之。

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低调潜行的独立战争,就在这一次次单一突破后,收获了胜利果实。

(统一和忧虑)

三:先天缺陷下的德国。

在1871年完成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并没骄傲反而更加担忧,因为德国的先天缺陷太严重了!

领土面积的制约,让德国的生存空间有限,这是制约之一。

欧陆均势的格局,让德国的发展空间有限,这是制约之二。

位于中欧的现状,让德国的安全困境凸显,这是制约之三。

领土有限,发展制约,无险可守的结果就是,四面都是潜在的敌人。

西边,是英国和法国视为战略缓冲和禁地的低地国家,南面有老牌帝国奥匈和新统一的意大利,北面是拥有英国庇护的北欧国家,东面是庞大强势的沙皇俄国。

统一,反而让德国失去了扩张空间,也让德国跟欧陆列强缓冲消失,强国间成了直接接壤。

缓冲的存在,能让强国维系和平,参考春秋时代和战国早期就是如此。

缓冲的消失,能让强国生死决战,参考战国末期不死不休的国战就是如此。

更让德国难堪的是,就算致力于向外扩展殖民地,不在欧洲内卷!

可世界殖民地全被瓜分的现状,还有德国出海口被英国堵住的现实,也让德国人憋屈。

(欧洲格局)

从这个角度看,德国先天就没有成为世界霸主的可能,唯一可能的定位就是霸主僚机,或者多极世界的一级。

但是这两个定位,对于当时的俾斯麦而言,都不好选择。

老老实实当霸主区域代言人,跟英国继续维系特殊盟友关系,德国体量太大了,控制不住。

营造多极格局,让自己成为多极中最强哪一个,看着周边窥伺的潜在敌人,这难度也很大。

英国的持续衰弱,是肉眼可见的,如果继续跟英国深度绑定,最后的结果或许会是在自己离开后,继承者能力不够下,被英国人忽悠的五迷三道,就如一战时的法国一样,最后结局是一起衰弱。

但跳出来争当老大,挑战英国的霸权也是不明智的。

德国打得越凶,遭遇的损失也就越大,后发国家的机会也就越多。

这点上,希特勒和威廉二世就是反证。

两个都不好选择,怎么办?

(威廉二世时代的德国)

四:俾斯麦大外交,暧昧没错。

选择都不好做,俾斯麦的破局举措是,跟除了法国这个欧洲孤儿外的所有国家保持暧昧。

然后借助德国不俗的实力,让德国在欧洲列强中的地位凸显!

地位凸显了,各种外交事物就离不开德国调解,德国不就成了欧洲均衡器吗?

当了均衡器,有了离不开的因由,就有了重要性。

简言之这个战略核心就是,让德国跟任何国家的矛盾,都小与跟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矛盾。

这样做的好处是,永远处于矛盾小的外交环境中,能让德国左右逢源,不至于遭遇反对德国的联盟,避免了两线作战,甚至四面开花的可能。

维系这一切存在的助力,就是德国强悍的实力,因为当时的德国,是任何一个欧洲强国,都无力单独对抗的。

统一后十年,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德国运用这战略的底气越来越足。

这就是俾斯麦著名的玩转五球战略。

拉拢奥匈帝国,遏制俄国,拉拢俄国,遏制法国,怀柔英国,均势欧洲。

基于此,才有三皇同盟的出现。

(三皇同盟)

总之一句话,除了法国我不搭理之外,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至于铁孤儿法国,俾斯麦也不是全然不顾,让法国尽情扩张殖民地,我不作妖就是俾斯麦对法国的善意。

这一系列做派,迎来了惊人的成就,是绝世天才才能玩转的。

可天才没那么多啊?

德国也不会一直是俾斯麦主导,国内的民意还有德国实力的壮大,也让这谋略隐患不少。

基于个人天才的战略,都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无法制度化,无法延续。

这点上,英国的战略就相对简单,离岸平衡的精髓是:欧洲没有一家独大保持均势就够了。

操作简单,目标明确,还有英吉利海峡护身,皇家海军防身。

可俾斯麦的战略,德国不少人都看到了,但很多人根本无法理解,也不明白。

维系一个如此复杂的国际格局和外交关系的必要性在哪里。

(小威廉)

五:错乱的时代,小威廉二世。

威廉一世去世后,德国迎来了新皇威廉二世。

这个因为小儿麻痹症有身体缺陷的皇帝,是一个自卑且自大的人。刚刚上台,就表达了对于老家伙俾斯麦的不满,在俾斯麦自信的认为,自己还能继续干的时候,遭遇了罢免的厄运。

心灰意冷的俾斯麦,只能在人生最后几年,看着威廉二世作妖。

威廉二世时代,德国没有续签《再保险条约》废除了德俄联盟,让俄国投入了欧洲孤儿法国人的怀抱,德国没有怀柔英国,诉求世界市场,世界海军,世界殖民。阳光下的地盘,成了威廉二世心之所向的地方,海军到哪里,哪里就有德国的市场,成了德国的诉求。

随后,英、德海军竞赛开始,欧洲格局被横冲直撞的德国世界战略弄的天翻地覆。

仅仅数年之后,就迎来了两败俱伤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日本取代德国,完成了远东扩张,美国顺势而为,完成了对欧洲的经济和文化渗透。

一个平衡崛起的帝国,失败了!

这是德意志的失败,不是俾斯麦的失败,至少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曾经维系欧洲的维也纳体系,彻底破产,取而代之的是凡尔赛体系。

俾斯麦用借力,完成了维也纳体系破局,那么希特勒咋干的?

(凡尔赛体系)

六:不算糟糕的凡尔赛体系。

接连两个体系,对于普鲁士和德国而言,其实是冰火两重天。

看似战胜国的普鲁士,在维也纳体系中的遭遇是,看似风光却备受遏制,是体系的受害者。

反观后来的凡尔赛体系,除了在精神上遭遇羞辱外,这个体系,其实是给德国松绑,让德国赢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好机会就是,中东欧出现的零碎小国,让德意志民族第一次有了合并的可能。

基于威尔逊民族自决原则的德国,也在凡尔赛体系中,因为德意志民族的分裂,遭遇了英法理想主义者的广泛同情。这同情,让英、法、美民间对于德国是非常友好的。

这友好在后续也有无数佐证!

看似荒唐的《杨格计划》和《道威斯计划》都是英美给德国输血的举措。

这举措背后,除了美国的战略深意,用重新武装德国,完成毁灭欧洲的远景之外,不也是英、法、美的愧疚和德国的实惠吗?

后续苏联的渐渐强大,还有美国的崛起,更让德国的战略重要性凸显!

英法要顾及的对手从德国一个,变成了德国、苏联和美国三个,顾及的国家多了,精力就会分散,德国就成了平衡时局的筹码。

如果德国跟美国结盟,英国和法国就会夙兴夜寐。

如果德国更英法结盟,苏联和美国就会寻思,这世界第三级出现了。

从这个角度看,魏玛共和国时代,完成经济稍许复兴之后的德国,可谓机会多多,很有当年俾斯麦主政初期的样子,完全可以利用多国矛盾和利益纠葛,迎来又一次玩转五球实现八方借力的外交体系。在英、法、美、日、苏、意六强矛盾中,火中取栗,顺势而为,成为控制欧洲大陆中部的多级力量之一。

但是希特勒不是俾斯麦,更可悲的是,他不尊重智者的智慧。

(希特勒)

七:智者卡尔·豪斯霍费尔和希特勒的偏执。

德国的时局和战略机会,一战后的德国,有人提出来。这个人就是备受争议的卡尔·豪斯霍费尔,他提出的理论也很有远见,叫做:“轴心国”与“四大泛区”。

1869年8月出生在慕尼黑的豪斯霍费尔,是一个妥妥的德意志军人。

1887年加入陆军的他,后续被任命为德国驻日本武官,成了日本战略问题专家,还受过天皇的接见。这让豪斯霍费尔有了接触日本重要人物的机会, 也多了思考东西方走势的大视野。

日本崛起经历,让他学会了思索和理解海洋文明,后续游历旅程,又让他的思考更为深邃。

在1910年回到德国后,豪斯霍费尔除了著书立说之外,还参加了一战,亲自指挥过战斗,德国战败后,豪斯霍费尔以少将军衔退役,进入慕尼黑大学教授地缘政治学和国防地理学。

这个以“从敌人方面学得教训,是神圣的义务”这一罗马谚语当座右铭的人,学习的对象都是世界有名的大战略家。在长期研究过程中,豪斯霍费尔认为,一个合格的领袖,必须深谙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知识。

基于此,才有他对于事物思索的多维度。

在这个战略理论家看来,一个国家唯有明白“空间”与“位置”的意义,才能明白国防和外交的联系。当一个国家能在物质上自给自足,在影响力上辐射周边时,就能成为区域“轴心国”,而它所影响的势力范围就是“泛区”。

在思索了“轴心国”和“泛区”之后,这个智者给了德国定位,这定位就是,主导欧洲与非洲统一后形成的泛欧区。

至于其他区域的主导者,南北美洲当仁不让是美国,东北亚和澳大利亚日本有潜力,至于另一个强国苏联,可以跟印度搭伙。

(二战时的世界)

这理论今日看来多有荒诞,但站在当时德国立场上看,又多有合理性。

这个理论的最大战略目标,毫无疑问是大英帝国。

按照豪斯霍费尔的思路,德国需要的是跟苏联结盟,共同对抗英帝国,不要因为意识形态的对立,而进攻苏联。同时要弄好跟日本关系,让日本遏制最具潜力的美国扩张步伐。

这就是豪斯霍费尔的大体思路,一个看似狂妄,但充满可行性的方案。

只是这样的智者方案,在希特勒主政之后并没有受到重视。

希特勒是一个偏执的人,艺术家出生的他,很多时候感性多过理性,跟理想中深谙多学科的领袖人物相差甚远。

疯狂的人,自有其天才,但偏执的人,又多有任性。

这点,在二战前后都有凸显。

比如,二战前,德国不断侵吞德意志地区,其实那时的英法,虽然警惕但并没有过多干预。

如果在完成德意志统一后停步,德国或许又会不同!

比如,二战时跟苏联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按照豪斯霍费尔的谋划,更苏联结盟了德国或许又会不同。

简言之,希特勒是有机会完成战略逆转,不至于一头撞死的。

但,贪得无厌的胃口,还有偏执的反共和民族主义思维,或许让他失去了理智。如果那一刻主政德国的史俾斯麦而不是希特勒,或许就是另外一番光景。

俾斯麦会选择联合苏联,震慑英法,会用怀柔英国,慢慢放血,会出击法国,捏软柿子。

就算什么都不做,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也比什么都做要好。

(什么都不做或许更好)

尾声:

大国崛起,总是伴随着不断的斗争和博弈。

体系的建立,也总是跟随着政治家的破局和设局。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叹,曾经强大的为何衰弱,曾经衰弱的为何复起。

这其中,除了万民的奋斗之外,一个好的带头人至关重要的。

幸而,今天的我们,拥有这一切!

那么最后,问题来了,俾斯麦和希特勒的能力对比,他们最大差距在哪里各位可以说说。

关于标题,从1648年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到1945年雅尔塔体系建立,世界走过了297年。

2 阅读:1101
评论列表
  • 2022-07-02 14:48

    标题说的是体系,最后说的还是德国... 成也民族主义,败也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可以让国家统一,强大。同样也会让国家愚昧,分裂。 拿破仑的成功很大原因之一是他的民族主义成功,法国两大阶层分别为高卢人,和法兰克人,而拿破仑作为一个科西嘉人,自然而然的,开始虚构出了一个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出来。 而隔壁普鲁士就很愚昧,普鲁士的德意志人排斥德意志文化的捷克人,排斥匈牙利人,排斥意大利人,甚至排斥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意志人...所以说的好听是普鲁士统一德国,但普鲁士当时统一的德意志地区实际上不到德意志文化区的一半... 就民族主义这方面还是法国人会玩。比如雅利安这个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法国人提出的。雅利安泛指印欧语民族,这个民族概念指导下,整个欧洲民族都可以一体化。但看看XTL把雅利安玩成什么了...德意志人在民主主义这方面玩不来...

    寒天易水 回复:
    确实是的。法国人有拉丁人有日耳曼人,后面只有法兰西。
  • 2022-07-02 14:37

    第一条很离谱吧?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一个民族,拿战后1815年普鲁士和奥地利就结为邦联了,叫做德意志邦联。普奥之间只有谁做这个领袖的矛盾,而没有要不要统一的矛盾。最后是普鲁士嫌奥地利民族太乱,自己不要的。本来德国统一就分为德二的小德意志国,和包含奥地利,北意大利,波西米亚等等地区的大德意志国。只不过大德意志国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