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胡歌的“强行扮嫩”,打了多少中年男星扮嫩的脸

星渊谈娱乐八卦 2024-11-30 17:08:35

你有没有见过四十岁的人,眼中还能闪烁着二十岁的光芒?

在电视剧《繁花》的第14集中,有一幕是宝总与初恋在公交车上四目相对的场景。画面中的胡歌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他用最清澈的眼神,成功演绎出了最纯真的感情。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被定格住了,所有观众的心随着他的眼神一起,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说实话,让一个 40 岁的演员去演绎少年时期的感情戏,这个任务真的挺艰难的。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神会不自觉地增添岁月的痕迹,那种年少时的纯真和清澈,会因为生活的打磨而变得模糊。

胡歌做到了"以老演少"而没有任何违和感。

要知道,"扮嫩"这个词在影视圈可是要技术含量的。很多剧组为了让中年男演员看起来年轻,会想尽一切办法:刘海少不了,服装肯定是一套年轻人的行头,甚至走路都要模仿年轻人才行。

但在《繁花》里,胡歌饰演的宝总不需要这些"小把戏",他是凭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自己的打拼从底层做起,成为商界的后起之秀。

这个角色需要展现少年时期的青涩单纯和成熟后的商场老练。胡歌很好地把这两种状态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他的演技源于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诠释。当他站在商场上时,展现出无比的霸气;而在与三个女主对戏时,他又能温柔幽默,风流倜傥。

然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当他需要回到年少的状态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能散发出那种纯洁的少年气息。

就连看过《繁花》的观众都表示,在第一集中,胡歌的形象、气质和眼神还能为那股少年感提供支撑,但到了第14集,他整个人似乎陷入了青春时期的感觉中。

那种感觉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纯真,无法通过化妆和服装来装出来。

这不仅仅是在表演,而是用演技将时光带回了少年。

这就是真正的演技:无需刻意伪装,也不用强行扮嫩,就能让观众自然而然地相信,这就是年轻时的宝总。

演技这个东西真的骗不了人,你真的懂了这个角色,那种少年感就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了。

这是不是胡歌的高光时刻?40岁出演少年,却让观众看不出一丝扮嫩的痕迹。这种本事,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演员"扮嫩"翻车现场屡见不鲜,今天就来盘点几个令人直呼"辣眼睛"的案例。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陈浩民这位昔日的"古装美男"。有谁还记得他当年饰演段誉、孙悟空、哪吒时的风头呢?那时候,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

可惜啊,岁月不饶人。到了《东游传》中,52岁的他还要硬着头皮出演20岁的吕洞宾,那场面,真是叫人感到尴尬。抬头纹、法令纹、眼袋等都无法用滤镜掩盖,更别说还要在剧中演苦情虐恋,这实在是在挑战观众的视觉极限。

接下来聊聊咱们的"百亿票房先生"李晨。在电影《超越》中,42岁的他梳着齐刘海扮演17岁的少年。然而,这一造型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难以接受:"这哪里是演少年,分明是少年的父亲吧?"甚至有观众眼尖地数出他脸上的皱纹,"皱纹的数量几乎和角色年龄相仿。

李晨倒是挺幽默的,还在网上回复说:"18、18,大吉大利。"

要说离谱的,还得是《大秦帝国》里的张鲁一。他40岁的人去演13岁的嬴政,这勇气可真不是一般的大。更绝的是,他还得对着比自己小几岁的朱珠喊"母亲",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虽然是古装剧,但是剧组并没有给他特别设计减龄造型,只是让他硬演。结果可想而知,他只能全靠演技,但是都没能扛得住。

然而这还没完,《许你万家灯火》的海一天也来插一脚。他已经50多岁了,却还非要留个厚刘海装小鲜肉。可惜啊,那皱纹和松弛的脖子可不答应,尤其是情绪激动的时候,岁月的痕迹全都暴露无遗了。

还有《东八区的先生们》这部剧,简直就像个"扮嫩灾难现场"。38岁的张翰自导自演,但他却强行要演高中生,就算穿上运动服,那满脸的褶子还是让人一眼看出他的年龄。

更惊人的是,剧中还有一个41岁的杜淳,他戴着假发配大框眼镜演学生,那画面,就算把滤镜开到最大也救不了。

看看这些案例,你就知道为啥观众对"中年演员扮嫩"这事儿这么敏感了。不是观众刻薄,实在是一些演员太不尊重观众了。

以为随意弄个年轻的造型或开个美颜滤镜就能应付过去,殊不知这种方式反而更显得刻意做作。

说白了,要演好比自己年轻的角色,仅靠外在的包装是远远不够的。那些为了“扮嫩”而生搬硬套的表演,不仅效果差,还让观众看得直犯难。

这么一对比,你就知道胡歌在《繁花》里的表现的难得程度。

怎么都没想到,王家卫这位电影圈的"老顽固"竟然也有"下凡"拍电视剧的一天呢!

《繁花》的演员阵容可谓是强大至极。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游本昌、董勇、吴越等。这些名字,随便说出来一个,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这根本不是电视剧,而是一场娱乐圈的神仙大会。

宝总这角色,可说是胡歌本人的真实写照。在剧中,宝总踩着改革开放的节拍在上海滩努力拼搏,成就了一番传奇,成为了黄河路上远近闻名的大人物。

他的成功离不开高人爷叔的指点,夜东京老板玲子(马伊琍饰)和外贸大楼汪小姐(唐嫣饰)的鼎力相助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很多观众最初冲着胡歌的颜值来追剧,结果在王家卫的镜头下,他们却发现这位老艺术家的帅气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以前胡歌在演戏时给人的感觉总是儒雅的,但在《繁花》这部剧中,他除了儒雅之外,还展现出了一种风流和拽劲儿。

胡歌作为男演员在《三生三世枕上书》中将宝总这个角色塑造得清新脱俗,无论是对三位女主的温柔体贴,或是在商场上的从容不迫,胡歌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王家卫的电视剧沿袭了他的电影风格:光线偏暗,镜头切换快速,故事时常会采用正序和倒序交错的方式进行叙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院的氛围中,有种"在家看电影"的感觉。

这种拍摄手法让《繁花》的剧情走向更加难以猜测,不像其他国产剧一样,一集或一眼就能预见到结局。

但是,这部剧的"港式内核"也让一些观众认为其民国风味太浓厚,不太符合90年代初的上海。但这也恰恰是王家卫独特风格的体现,他就是要以自己的方式描绘这个时代。

游本昌老师在剧中饰演的爷叔给人带来意外惊喜,虽然年过八旬,但他的台词和演技令人叹服,尤其是那场关于上海人做生意的戏份,真实再现了“老艺术家实力”的含义。

还有董勇扮演的范总,他天天不是在找宝总就是在找宝总的路上。他把那种江浙小老板的真实心态演得淋漓尽致,和之前演严肃的领导警察的风格截然不同,这演技真是赞不绝口。

王家卫的这部“试水”之作,不仅打破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还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的另一种可能性:原来电视剧也可以这样拍,原来中年演员也可以这样演戏。

《繁花》就像一股清流,在如今的影视圈引领出一种全新的创作可能。

这不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突破吗?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就应该能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以及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繁花》已经做到了。

《繁花》的口碑真的两极分化得很严重。

"这才是真正的上海啊!"本地观众看完之后兴奋地直呼,九十年代的黄河路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景象,饭店天天爆满,半夜炮仗震天响。

看着看着,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股上海的味道,亲切却又令人心痛。

然而,外地观众对此不太满意:"为什么看着这么黑?"一部分观众评论画面色调太暗,另一部分观众认为角色的对话听起来像在吵架,看完整个剧后就感觉一片混乱。

看一集下来,我只记住了角色在剧中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但真正演了什么,我还真的有点懵。

有趣的是,无论是本地观众还是外地观众,都对胡歌的表演赞不绝口。

好的,说到胡歌,他可真是个让人赞不绝口的演员。这部《繁花》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而他在剧中饰演的宝总,其成长历程被他诠释得生动而深刻。

从初始的青涩不懂事,到后来在商业上的成熟稳重,每个阶段都把握得相当完美。

更为难得的是,他在跨年龄段的表现上,完全无需依靠那些过时的“扮嫩”手段。没有过度夸张的表情,没有刻意去做的动作,他的自然表现,让观众确信眼前这个人既能是二十多岁的宝总,也能是事业有成的成熟男人。

这就是真功夫啊!演员的演技是藏不住的。那些依靠化妆、服装和特效来"返老还童"的演员,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破绽。然而,胡歌的演技却让我们无法忽略他的实际年龄,只会被他的角色成长经历打动,完全陷入其中。

因此,《繁花》的两极评价背后,实则是一场演技的较量。即使有人不理解王家卫的拍摄手法,不喜欢上海话的语言风格,也无法否认胡歌的表演是真实可信的。

好的演技,它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跨越地域的限制,打破观众的成见,让所有的人都能心服口服。可以说,真正的演技就是这么纯粹、真实、震撼人心。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个大家可能忽视的真相:真正的演技并不依赖于"装"。

你看过《东八区的先生们》吗?38岁的张翰和41岁的杜淳,竟然试图演高中生。他们一个穿上运动服,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和假发,然而结果却是,画面实在太美让人不敢直视,再怎么开滤镜也掩盖不住他们脸上的明显岁月痕迹,整部剧直接演变成了"大叔返校记",实在是难以接受。

更糟的是,这部剧不仅被全网吐槽,还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再看看《许你万家灯火》里的海一天,50多岁了还在弄厚刘海扮小鲜肉。说实在的,演好人物角色也没什么问题,但他非得扮嫩就显得特别不协调。

胡歌在众多演员中,在《繁花》这部剧中的表现显得尤为可贵。他没有刻意使用任何讨巧的手段,而是凭藉对角色最本真的理解和诠释,使40岁的他自然而然地将20多岁的宝总塑造得栩栩如生。

真正的演技是由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表达,并不需要通过遮额头、戴假发和滤镜等手段来支撑。

为什么说少年感不是年龄的专利?因为少年感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能力。演员胡歌饰演宝总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无论是少年时期的纯真,还是成熟后的老成,都表演得恰到好处。

这分明就是在用心讲述一个人物的成长故事。

演技跟年龄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理解角色,用最真诚的表演打动观众。

许多依靠外表包装试图"返老还童"的尝试,往往会适得其反。相比之下,像胡歌这样,不刻意扮嫩,而是专注于角色塑造的表演,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或许,《繁花》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在演艺圈这个以青春为尚的地方,真实往往比刻意更重要,演技终究会战胜岁月。

当演员不再执着于"扮嫩",而是专注于角色本身时,那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自然就会油然而生。

看来,好的演技就像陈年老酒,需要的不是包装,而是时间和真诚的沉淀。

终究,演戏这件事儿并不只是靠"演",更要靠"真"。

0 阅读:81

星渊谈娱乐八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