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父亲当看到这个题目我马上想起在几个教育类节目中几位教育者说过的话:读书,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的途径,但是读书却是通往成功的最好的捷径。因为读书能让来自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能给所有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需知道你只要努力的去读书去吸收知识去考取更好得学校,你就能够提升自己的底气和资本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寒门出贵子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也正在惩罚那些不好好读书的人。孩子们读书的过程是苦是累,我们也都经历过,但没有好好读书,没有知识的孩子命运更苦更累,读书的苦只是短短的几年,如果没有读书,没有知识的话,你的苦可能是苦一辈子呀。读书是为了让你更加的优秀,让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人生的机会,而不是为了几两碎银被迫去谋生。在现代网络和媒体的宣传冲击下,现在不想读书的孩子们,会和我们大人例举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全世界能有几个,他们不是因为不愿意读书,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背景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普通人,根本就和我们不在一条赛道上,我们有和他们比较的资本吗?每当家长和有些孩子谈到读书,谈到吃苦,孩子们会满脸的不屑和无所谓。可是孩子们当你们身边的同学几年后,有的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出国深造。而你们自己因为没有好好读书却要考虑去,去职高、技校,甚至考虑要不要进场打工的时候,那就为时已晚。

上月,春节已经过去好长时间。我邻居的孩子准备踏上了上班的归途,邻居夫妻俩默默的给孩子收拾着行囊,我进门以后也只是让我自便的坐下,平时我们两家关系很好,我是来给孩子送行的。孩子技校毕业在河南找到一份工厂的工作。时间不长孩子找的拼车到楼下接他,我和邻居夫妇送到楼下,直到车走出小区已经看不见了他们还望着孩子的方向不愿意上楼。我给邻居大哥点上一支白将,就站在楼梯口聊起了孩子。今年孩子回来他本不打算再让他回去可是近处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说为什么不愿意让孩子回去了?邻居抽了一口烟:“上年我们两口去看了一次孩子,他们场子环境不是太好,我去了几天就觉得孩子太不容易了。

厂子里都是成排的铁门,吃饭定点,休息顶点,连吃饭都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每个车间安装好几个摄像头全天无死角的监控拍摄,上班下班的时候保安像对犯人一样,想搜身就搜身,弄得孩子和坐监狱似的。还有我们去了几天也就和孩子在宾馆里见了几面,孩子平时也挺忙也没时间陪我们。孩子说早上七点就得走,进了厂里巴拉几口早饭后匆匆就近车间,换成统一的工服后,每人都要被搜身检查交手机,为防止工人上班时间玩手机。流水线上得工人有人负责安螺丝,有人负责装配件。工作也没有太大得难度,但是要求速度得快,每天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不停重复上万次,时间一久,大脑会陷入呆滞,里面得工人似乎已经变成了机器,也都没有了偷懒摸鱼得可能。一旦有谁手速放慢,产品履带会瞬间堆满。巡逻的工长会马上过来处理。除此之外,车间密密麻麻装满摄像头,偷懒的下场就是罚单伺候。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下班后就只想躺在床上玩会手机睡觉,不会想自己的未来。工人也不敢辞职,因为他们大多家在农村,没有学历,没有手艺和技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糊口的营生,每个月能拿到5、6千块钱也就不在考虑其他得事情了。每天就是拧不完的螺丝钉,装不完的手机壳和无休止的流水线。要是不做这份工作,没学历没技术的工人们也不知该去做点什么。”

邻居得孩子就在这样得环境里干了2年,想想着孩子也是挺能吃苦的,要是我恐怕一个星期都干不下去。这就是不愿意让孩子再回去的原因,今年孩子回来后两口子就张罗着给孩子在当地找个工作 ,孩子也投了几份简历,由于学历低也没有其他经验只能找到几个工资2、3千的工作,孩子自己也不愿意去,只能再回去河南工厂上班,边上班边想办法......

这也许就是不愿意读书的孩子们的一个缩影。也许还有其他很无奈的岗位也有这样一群孩子在工作。当然,我们不是说这些工作不好,只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挣钱生存都值得尊重。此时还在教室里的孩子们啊当你读书累了想放弃的时候,想想你的父母,他们有没有因为挣钱苦、挣钱累而不去工作呢?他们逼着你吞下学习短暂的苦,真的是想让你们的人生永远的甜。作为一名父亲父忍不住想告诉所有的孩子,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好好地读书考取更高的学历,因为知识和学历真的太重要了,为的是让自己有能力选择未来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命运在自己手里,而学习是改变命运最容易的方式。请不要在最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你未来的人生路只是这几年读书生活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