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口服液在某医保药店的价格是82元,网上一查是27.7元。
上海一女子发现药品价格相差这么悬殊后,感到“触目惊心!”同样的药品在不同的渠道出来的价格相差几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今天我们来分析下。(消息来源:新民帮侬忙)故事背景是宋女士在上海的龙柏一村,到一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买了一款双黄连口服液的药品,单价82元。随后她上美团一搜索,这款药在互联网药店上,售价竟然只要27.7元,数倍差额的价格,让宋女士感到非常疑惑: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究竟应该以什么价格售卖?在购买药品时,你是否曾经遇到过价格差异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药品销售的渠道主要有3个:医保定点药店、互联网药店和非医保定点药店。同样的药品的价格是医保定点药店>非医保定点药店>互联网药店。
综合起来讲,就是互联网药店有巨量的销售额,有极强的采购议价能力,有多元化的采购渠道,互联网平台甚至贴钱烧钱来制造爆款,推动销售增长。跟医保定点药店比较,互联网药店价格更低,而且是低得离谱,有多元化的药品采购渠道,所以互联网药店能把药品价格做到最低,有的甚至亏本销售。
我们先来看看国家对药品定价的规定?
现在大部分药品价格都取消了行政定价法,采用市场化定价,依赖市场供需关系以及生产企业和销售渠道的议价结果来定价。虽然,医保定点药店也是采用市场化定价策略,但是医保定点药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采购药品时,必须与药厂协商价格,并在“阳光平台”上下单。
医院是不能在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价销售的。但是药店是可以自主加价的,针对在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药店有一定的上调价格的权利。而药店的定价对则是在一定限制下自主定价,以满足盈利需求。而且一个单店或者就算有几家十几家连锁门店,集采的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不保持一定的价格,门店高昂的房租就无从摊销。这个药店的商业模式有点像眼镜店,因为销售量不高,如果不维持一定的价格,门店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互联网药店价格这么低的原因了。
互联网药店的药品不受医保政策的影响,市场化程度最高,平台化规模化集采,面对生产企业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你是否遇到过药品价格差异大的情况?欢迎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
你报销等于给人家报销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