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长向雨妈求助:
孩子玩游戏已经上瘾了,怎么办?
每次和孩子讲道理,他都不听。
有时候我生气了,就把他的游戏机摔了,但他还是照样玩,甚至还会背着我们偷偷玩。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管教他了,请老师帮帮我!
其实,像这位家长一样,遇到孩子沉迷游戏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他们往往感到焦虑、无助,甚至对孩子失去信心。
但是,一味地禁止和控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孩子更加叛逆和抵触。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戒掉游戏,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呢?
雨妈认为,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和方法。
父母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父母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设定目标
2.及时给予反馈
3.提供有效策略
4.改善亲子关系
5.持续关注和支持
合理设定目标,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第一步。
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能够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同时,适度的挑战也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父母在给孩子设定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具体:
目标应该是清晰明确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
例如,而不是说“你要好好学习”,而是要说“你今天要在数学课上完成三个练习题”。
②适度挑战:
目标不应该过于困难或简单,而应该是适度挑战性的。
太难的目标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无力,而太简单的目标则无法激发他们的动力。
③分步实施: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它们。
这样不仅能够让目标变得更加可管理,还能够让孩子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及时给予反馈,是提高孩子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当孩子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这种正面的反馈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更加愿意接受挑战并坚持到底。
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建议来引导孩子思考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孩子完成一个练习题后,父母可以问:“这个题目难吗?你是怎么做出来的?”或者“下次你可以试着用另一种方法来做这个题目。”
这样的反馈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提供有效策略,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坚持到底的关键。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技巧,如制定时间表、使用番茄工作法、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减少分心和拖延的可能性。
此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助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阅读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专注力、自律性和创造力等重要的品质。
改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基础。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克服困难。
父母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方式来建立信任和亲密感。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当孩子犯错或失败时,父母应该理解他们的处境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应该保持冷静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来增强与孩子的共鸣和联系。
例如,当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们自己在过去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悦和骄傲。
这种亲子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自我成长。
持续关注和支持,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必要条件。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父母应该定期检查孩子的进步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支持。
例如,当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时,父母可以给予更大的挑战和支持;当孩子在某个领域遇到了困难或挫折时,父母可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父母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长期计划和目标,并鼓励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例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并鼓励他们每天按照计划完成作业和复习;或者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暑假的旅行计划,并鼓励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这种长期的规划和目标设定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生活,还能够让他们体验到实现目标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控力和自我效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