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鼻祖钟繇

大观文化 2023-04-06 17:58:45

锺繇(151-230年[1]  ),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

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被比为萧何。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谥号为“成”[2]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

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3]

概述图片来源:[4]

人物关系

锺繇的人物关系

共12个词条 3548阅读

钟会

儿子

钟毓

儿子

 

钟演

弟弟

 

钟皓

祖父

钟毅

孙子

钟骏

孙子

 

钟邕

孙子

 

钟峻

孙子

钟辿

孙子

钟琰

曾孙女

 

荀彧

好友

 

黄道周

学生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书中四贤

共4个词条 5043阅读

张芝

张芝(?—192年),字伯英,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人。东汉书法家、“草书之祖”,大司农张奂的儿子。出身名门,拒绝朝廷征召,潜心研习书法。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没有真迹传世,仅存《八月帖》等刻帖。汉献帝初平三年,去世于家中,著有《笔心论》,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锺繇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被比为萧何。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谥号为“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概述图片来源: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说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凭借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后历任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因素与王述不和,耻官位在其之下,于是托病辞职。定居会稽,好服食养性,常与诸名士游宴。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金庭瀑布山。王羲之善书法,少从卫夫人学,后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其书为后代学书者所崇尚,尊为“书圣”。又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书迹刻本甚多,散见于宋以后所刻丛帖。有《王羲之集》。

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宗(晋安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安帝时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唐人张怀瓘《书估》评其书为“第一等”。同时,王献之还善于作画,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画为“中品下”。(概述内图片:明唐寅绘《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曹魏明帝时期宰相

共13个词条 2992阅读

王朗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力。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华歆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归顺小霸王孙策,成为上宾。官渡之战时,出任议郎、司空参军,累迁尚书、侍中、尚书令。曹操讨伐孙权时,担任军师。曹操封王后,担任魏国御史大夫,支持曹丕即位,出任魏国相国,册封安乐乡侯。曹魏建立后,担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晋封博平县侯。太和五年(232年1月),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敬。有文集三十卷,今佚失,其余见《全三国文》。

锺繇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被比为萧何。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谥号为“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概述图片来源:

曹休

曹休(?-228年11月8日),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其父是曹操从弟)。根据曹休墓发掘的男性人骨鉴定,曹休活到50岁左右。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曹丕驾崩,曹休受遗诏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曹叡即位后,官至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封长平侯。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谥号为壮。(概述图片来源)

曹魏文帝时期宰相

共8个词条 3817阅读

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贾诩以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建安四年(199年)随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在赤壁之战前,主张先安楚地,后图江东,没有得到采纳。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拜太尉,册封寿乡侯。反对曹丕征吴,没有得到采纳,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肃,配享魏文帝庙庭。《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概述图:像取自1915年修《江苏毘陵贾氏宗谱》)

王朗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力。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华歆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归顺小霸王孙策,成为上宾。官渡之战时,出任议郎、司空参军,累迁尚书、侍中、尚书令。曹操讨伐孙权时,担任军师。曹操封王后,担任魏国御史大夫,支持曹丕即位,出任魏国相国,册封安乐乡侯。曹魏建立后,担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晋封博平县侯。太和五年(232年1月),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敬。有文集三十卷,今佚失,其余见《全三国文》。

锺繇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被比为萧何。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时,任魏国大理卿、相国等职。曹魏建立后,拜廷尉卿,再迁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时晋升太傅,封定陵县侯。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谥号为“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锺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南朝庾肩吾评其书为“上品之上”;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神品”。概述图片来源:

本    名

锺繇(钟繇)

别    名

钟元常、钟太傅、钟太尉

元常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豫州颍川郡长社县

出生日期

151年

逝世日期

230年

主要作品

《贺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主要成就

平河东,收抚南匈奴推动楷书发展

官    职

太傅

爵    位

定陵侯

谥    号

尊    称

楷书鼻祖

目录

1 人物生平

▪ 早有贵相

▪ 谋助献帝

▪ 稳定关右

▪ 大败郭援

▪ 魏室元勋

▪ 年高德望

2 主要影响

▪ 书法

▪ 政治

3 历史评价

4 主要作品

5 轶事典故

▪ 鬼怪传说

▪ 痴迷书法

▪ 读音问题

6 人际关系

▪ 祖父

▪ 父辈

▪ 配偶

▪ 兄弟

▪ 后辈

7 史料索引

8 艺术形象

▪ 文学形象

▪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编辑播报

早有贵相

锺繇出身颍川钟氏,幼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锺繇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请小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锺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锺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便越来越欣赏锺繇,供给他钱财,使他专心学习。[3]

谋助献帝

锺繇半身像 [4]

后来,锺繇被察举为孝廉,任尚书郎、阳陵县令,因病离职。又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当时,汉献帝在西京长安,大将李傕、郭汜等专权,阻断了献帝和关东的联系。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牧曹操任派遣使者至长安上书。李傕、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并非出于他的真意。”于是商议扣留使者,拒绝接受曹操的诚意。锺繇劝李傕、郭汜等人说:“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郭汜等人因为锺繇的这番话,加以优厚地报答,从此曹操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之前,曹操已多次听谋士荀彧称赞锺繇,又听说他劝说李傕、郭汜二人帮助自己的事,于是对他充满渴盼。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胁迫献帝,锺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锺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根据之前的功劳封东武亭侯。[5]

稳定关右

马腾、韩遂诸将恃强居于关中。曹操为此很忧虑,经荀彧推荐,在建安四年(199年)命锺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将后方事务委托给他,特别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权力。锺繇到达长安后,致信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都送一子到朝廷为人质。[6]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锺繇送去两千匹马供给军用。曹操在给锺繇的信中说:“得到送来的马匹,很是应部队的急需。关右地区平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都是足下的功勋。当年萧何(西汉开国元勋)镇守关中,粮草充足,以至大军获胜,也不过与您的功劳相当。”[6]

大败郭援

锺繇画像

建安七年(202年),南匈奴单于在平阳作乱,锺繇率领各路人马包围他们,未能攻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抵达河东,人数众多。诸将议论想要放弃离去,锺繇说:“袁氏正在强盛的时候,郭援现在到来,关中诸将暗中与他勾结,但还没有全部反叛的原因,不过是顾忌我的威势名声罢了。假如下诏放弃向他们示弱,这里所有的居民,谁不是我们的仇敌?即使我想回去,难道能够做到吗?这是尚未开战先自行败退啊!并且郭援刚愎自用,争强好胜,必定轻视我军,如果他们渡汾河扎营,我们趁他们没到对岸时打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

此时,张既又劝说马腾来合击郭援,马腾便派自己的儿子马超率领精锐部队迎面攻来。郭援到了以后,果然轻易地渡汾河,众人劝止,不听。还未渡到河中央,锺繇发兵进击,将其打得大败,斩杀郭援,并降服单于。[7]

郭援本是锺繇之甥,被马腾手下庞德亲手所杀,庞德并不知道他便是郭援。锺繇见郭援首级后哭泣,庞德向他谢罪,锺繇说:“郭援虽是我的外甥,但他是国贼,你何须谢罪呢?”[8]

建安十年(205年),卫固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人一同作乱,锺繇又率众将将其击败。[9]

自从献帝西迁,洛阳百姓减少将尽,锺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几年之内百姓户口逐渐充实。[10]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锺繇奉命讨伐汉中张鲁,曹操遣夏侯渊等领兵出河东与锺繇会师。[37]

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征讨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因为锺繇充实了人口,得以用来保障供给,曹操便上表任他为前军师。[11]

据《典略》记载,马超在起兵反曹时,曾对韩遂说:“钟司隶(锺繇)曾让我图取将军您,关东人不能再相信了。如今,马超弃父,认将军为父;将军也应当弃子,认我为子。”[12]

魏室元勋

锺繇像 [13]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以锺繇任大理,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又升为相国。曹丕在为魏太子时,赏赐给锺繇“五熟釜”,在釜上铭刻文字说:“堂堂魏国作汉室屏障。可作相国的人惟有锺繇,实在像心脏脊骨一样重要,整夜毕恭毕敬,不知怎样安处,您是百官的师长,记在这里以为众人的楷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锺繇受魏讽谋反案牵连,被免官。[14]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即王位,锺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称帝,改任锺繇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黄初四年(223年),代贾诩为太尉,转封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时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旁人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15]

年高德望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锺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锺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当时华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此后三公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16]

太和四年(230年),锺繇去世,享年八十岁。[1]  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18]

正始四年(243年),锺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庙。[19]

主要影响

编辑播报

书法

锺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张怀瓘《书断》说:“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他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锺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锺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锺繇,锺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由此可见,锺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其实,锺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据宋代陈思《书苑菁华》记载,锺繇少年时就跟随刘胜学习了三年的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因此,锺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另据《书苑菁华》记载,锺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这说明了锺繇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

在苦练的同时,锺繇还十分注意向同时代人学习,经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讨论用笔方法问题。锺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严要求。对于儿子钟会,也常常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锺繇、钟会父子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锺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狎书”指行书。锺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名《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锺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锺繇的真迹。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说,《宣示表》是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锺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锺繇书法的情况。《宣示表》真迹据王羲之曾孙王僧虔《书录》说:“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王导)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所传者乃右军临本。”

《调元》《力命》《贺捷》三表,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高宗“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后几经辗转,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为临本,《丙舍帖》《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是上乘之作。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已远离钟体。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锺繇所作已无从考证。《乙瑛碑》有宋人张稚圭石刻记云:“后汉钟太尉书”,但此碑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此时锺繇只有三岁,显然是误传。

历代对锺繇的书法评价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锺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锺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庚肩吾将锺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说“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此外,宋岑宗旦、清刘熙载等都给以极高评价。

锺繇书法

锺繇的书法理论,散见于有关书论内。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关于用笔方面的论述。卫恒《四体书势·隶势》载锺繇语曰:“鸟迹之变,乃惟左隶,(益蜀)彼烦文,从此简易。焕若星辰,郁劳云市”,此语见于《初学记》,内容主要谈隶书的演变及其笔法。张彦远《法书要录》收有梁武帝《观锺繇书法十二意》,所谓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主要也是指用笔方法、间架结构等。

锺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锺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而论之,锺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政治

锺繇在丞相曹操掌权时以司隶校尉出镇关中,协调马腾、韩遂诸将,输送物资支持曹操的征战,为后方的稳定做出贡献,被曹操比为西汉开国功臣萧何。[6]

曹操执政时,下令让众臣公平地议论关于死刑可以改行宫刑的设想。锺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议论的人认为肉刑不是使民众愉悦的方法,于是作罢。到了魏文帝时,重新下诏说:“大理想恢复肉刑,这确实是圣王的法律,各位公卿应当好好地共同讨论这个建议。”商讨未定,恰逢战事起,于是又停止了讨论。魏明帝太和年间,锺繇再次上疏,请求恢复肉刑,参加这次讨论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意见与王朗相同(认为不宜恢复肉刑)的人居多。而曹叡以吴、蜀尚未平定为由,暂停了这次讨论。[17]

历史评价

编辑播报

锺繇各类形象(4张)

曹操: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20]

曹丕:①于赫有魏,作汉籓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②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20]

曹植:盖精微听察,理析豪分。规矩可则,阿保不倾。群言系于口,而研核是非;典诰总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钟太傅也。[21]

曹叡:太傅功高德茂,位为师保,论行赐谥,常先依此,兼叙廷尉于、张之德耳。[20]

曹奂: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22]

陈寿:锺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20]

应詹:昔高祖(刘邦)使萧何镇关中,光武(刘秀)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锺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袁昂:① 张芝骛奇,锺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23]  ② 锺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23]

岑宗日:锺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24]

刘咸炘:锺繇于魏,如汉之萧何。[25]

卢弼:李通淮、汝,臧霸青、徐,与锺繇关中之任并重,实委全局所系,不仅一隅之得失也。[25]

王进玉:三国时期锺繇的楷书,是在书法上进行创造的优秀典范。[26]

主要作品

编辑播报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所收录的锺繇的作品有:《贺捷表》《请许吴主委质表》《力命表》《荐关内侯季直表》《请复肉刑代死刑疏》《上书自劾》《处士君号谥议》《谢曹公书》《报太子书》《又报书》《答太子书》《与人书》《诘毛玠对状》《杂帖》《隶书势》。[27]

轶事典故

编辑播报

鬼怪传说

《宣示表》邮票

据《陆氏异林》转记陆云所言,锺繇晚年时经常不上朝,有人问他原因,他说:“经常有个妇人来,长相美丽非凡。”问他的人说:“这是个妖怪,要把她杀了。”后来,这个妇人又来找锺繇,不敢向前,站在门外。锺繇问她为什么不进来,妇人说:“您想杀死我。”锺繇说:“没有的事。”说完殷勤邀请,于是妇人便进到他的屋中。锺繇杀她,但又感到杀死她十分遗憾,于是下不了手。但最终仍砍伤了她的大腿,妇人立即跑了出来,用衣中棉絮擦血,血流满路。第二天锺繇让人去沿着血迹寻找,结果找到一座大坟墓中,棺中有一个漂亮的妇人,外表容貌身体如活人一样,穿着白绸衣衫,坎肩上绣有花纹,左大腿受了伤,妇人用坎肩中之棉絮擦腿上的鲜血。[28]

痴迷书法

据说,锺繇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三年书法,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锺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锺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曹操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锺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锺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锺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锺繇还很擅长三色书(即铭石书、章程书、行押书)。[29]

1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