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继续来讲苏系T-34中型坦克1941型。
防护方面,该车的车体长6.1米,宽3米,高2.54米,战斗全重28.1吨。车体前部装甲为45毫米,首上与首下连接处可达100毫米,两侧为40到45毫米,后部为40毫米,顶部为20毫米,底部为15毫米,挡泥板装甲13毫米。炮塔前部、两侧、后部均为45毫米,顶部15毫米,炮塔座圈45毫米,炮盾装甲20到45毫米。同时,它采用倾斜装甲设计,倾斜角度使原本45毫米的装甲等效防护大幅提升;首上装甲等效防护可达90毫米左右,能有效弹开敌方炮弹,增加了敌方炮弹的跳弹几率,还可以在炮塔和车体上焊接附加装甲,以提升防护能力。
机动方面,它配备了V-12型38.8升柴油机,功率五百马力,功重比达到17.79马力每吨。在公路上最大前进速度49千米每小时,最大后退速度6.9千米每小时,转向方式为制动差速,原地转向速度43.2度每秒。同时,它采用克里斯蒂悬挂,对不同地形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在崎岖、泥泞等复杂地形保持较好的机动性,而且宽履带设计降低了对地面的压强,适合苏联的复杂路况。
军备方面,它装备76毫米F-34型线膛坦克炮,发射定装弹。最大炮口动能1491.24千焦,弹药基数77发,俯仰角度为-5度到30度。可发射APHEBC、APCR、APHBC减装药、HE、HEAT、榴霰弹以及烟雾弹,发射间隔6.9秒,理论射速8.7发每分钟。此外,它配备一挺7.62毫米DT型同轴机枪,单管射速600发每分钟,弹药基数2898发。
总的来说,该车采用的倾斜装甲设计在二战初期领先,使坦克正面抗弹能力出色,不易被敌方炮弹击穿;且其机动性远超同期德军坦克,能快速穿插、迂回、包抄,在复杂地形作战有优势。然而,它采用双人炮塔,车长兼任炮长,负担过重,影响火炮射速和作战效率;还有其火炮俯角较小,在作战时很受地形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