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菁瓷器:神龙抬首,缸载福运!【皇家大龙缸】

婧婧看瓷 2024-03-21 14:12:29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美誉。

青花大龙缸,既表现出了典雅大度的皇家气质,又富含端庄素雅的高尚情怀,所以备受帝王青睐。

一件大龙缸的诞生是汇集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存在。

历史上并未留存一件完整无损的大龙缸,而这件《皇家大龙缸》的成功复烧,凝聚了千年制瓷的智慧,彰显了千年窑火的技艺,复活了失传数百年的大龙缸烧窑绝技。

“龙”重登场!帝王之器,传奇再现,恢弘大气,震撼藏界!

赫赫有名明代大龙缸

在明代官窑展示区,有一件中国陶瓷史上绕不开的杰作,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龙缸。

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

这件明代御器厂烧造的大龙缸,由近百块残瓷断片拼接完成,满缸的残纹,深浅不同的青花,讲述着它曲折的身世和曾经的沧桑。

《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洪武二年(1369),设厂于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窑。设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共二十座。”

自明代在景德镇设立官窑后,皇帝下御旨,御造龙缸窑烧造大龙缸,龙缸窑便是专门烧制大龙缸而建的。

帝王下御旨造龙缸窑,遣督陶官坐镇御窑厂,可以说是“以国家之财力,尽天下之资源,聚全国之巧匠,集士人之智慧”。大龙缸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超越了历史上任何瓷器的品种。

大龙缸是所有窑里烧造时间最长的,工序很繁琐,烧制的工艺流程非常繁多、复杂,成品率非常低。

史料记载烧制龙缸“百不得五”,形象地再现了青花瓷大龙缸“每每不能成”的无奈现实。

大师、专家团队全程督造完成

1

童公窑窑主【童松迎】

童宾第18代孙

江西省陶瓷手工彩绘技能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副主席

景德镇艺术陶瓷研究交流中心主任

童松迎1963年生于江西景德镇,14岁进曙光瓷厂随师学艺,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设计专业,四十多年创作实践中先后得到韩美林、张守智、杨永善、王锡良、秦锡麟、张学文、程曲流、熊汉中、陆如、方复等老师的教导和指点。

童松迎继承和发扬了景德镇传统陶瓷的优秀技艺,赋予艺术陶瓷现代新意,作品清秀高雅,灵动洒脱,多次获得国家金奖。《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陶瓷世界》、《瓷器》《景德镇“自强杯”陶瓷艺术作品精选》、《中国魅力城市瓷都景德镇》、《当代官窑》等先后刊登他的作品和论文。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景德镇电视台等媒体也报道过童松迎的艺术人生。

《金钟系列花钵装饰》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乡情》获2006年“自强杯”陶瓷精品大赛金奖;

《和为贵》在2010年“唱响世博全国文艺人才电视网络展评活动”中荣获“珠山杯”陶瓷书画艺术项目金奖;

《池塘鹭影》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松鹤迎春》获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陶瓷艺术赛金奖;

《一鹭平安》获中国徐州首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长寿富贵图》获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

“当代督陶官”阳士琦

阳士琦是故宫博物院指定的官窑粉彩瓷传承人,同时也是景德镇国朝古窑创办人,阳士琦的作品在中国历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百花奖”等全国性陶瓷作品评比大赛中多次问鼎折桂,其中有数十件作品分别被国内外博物馆和工艺美术馆收藏!

3

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

1962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1989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师从著名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学习古陶瓷鉴定。

徐桃生老师一直致力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出版过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的书目,其中对于景德镇的古城风貌、瓷都文脉、历史胜迹、先贤名流、陶瓷文化的研究成果深得业内人士的肯定,而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极强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收藏界的肯定。

2003年以来曾先后赴中国港澳台、日本、俄罗斯、巴林等进行陶瓷文化交流。多次应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走遍中国》、《国宝档案》,天津卫视《拾遗保护》,江西卫视《都市频道》,景德镇电视台《陶瓷纵横》、《昌南对话》,《珠山讲坛》做专题节目。

4

景德镇御窑管理处副主任【朱山】

1966年出生,文博研究馆员。现任景德镇御窑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国家古遗址、古陶瓷、博物馆的研究、保护、修复工作者。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景德镇地区召集人。曾长期在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工作,近十年来参与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的文物考古和遗址保护工作。

参与编写了“景德镇市文物志”和景德镇市历史文化景点解说词的工作。撰写了多篇有关景德镇明清御窑厂和清代御窑厂督陶官以及新中国陶瓷方面的相关文章。从事博物馆研究和遗址保护工作长达三十多年,并多次参与举办在境内外的大型陶瓷展览。

“最”之官窑,传奇之作

明代的大龙缸烧制工艺非常复杂,技术难度很高。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建造了专为烧制大龙缸的龙缸窑,将为数不多掌握烧制技艺的匠人召集起来,专为宫廷烧制青花大龙缸,大龙缸也是自明代设立官窑以来的最大官窑器。

1

最传奇—窑神最传奇

景德镇俗语说“年过得好,不如窑烧得好,十年可以培养出一个博士,但培养不出一个把桩师傅,把桩师傅相当于烧窑的总指挥,历史上唯一留下姓名的把桩师傅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童宾。

2

最难烧—烧造最耗时

据《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烧时溜火七日,然后紧火二日夜,封门又十日,窑冷方开。每窑约用柴百三十摃,遇阴雨或有所加。"

窑工在窑炉前苦守19个日夜,观火色、察窑洞、控火势,疲劳席卷全身,却不敢怠慢,每一个工序都要注意,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大龙缸是所有窑里烧造时间最长的,工序很繁琐,粗算下来,一口大龙缸要整整19天才能完成,大龙缸体型非常大,烧制的工艺流程非常繁多、复杂,因此造成在烧制过程中,经常造成龙缸的开裂。所以大龙缸在烧制过程中的成品率非常低。据历史记载,在烧制期间,不能受到外界风雨的影响,也不能受到温度改变的影响。如此严格的要求,使得大龙缸的烧制,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3

最珍贵—世界最珍贵

明代初年,景德镇为北京皇宫三大殿都烧了这样的大龙缸,但大龙缸的烧制难度非常高,造型工艺难,“累造不成”。大龙缸是明代以来官窑烧制的最大的缸。可惜的是,明代初年的陶瓷大龙缸不容易保存下来,目前这件历史上最大的官窑器是专家用出土瓷片拼接修复出一口大龙缸极其珍贵。

它堪称为古代的奢侈品。中国陶瓷博物馆和御窑厂目前陈列的都是专家用数百片古瓷片拼接起来的,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完整的大龙缸。

4

最帝王——御旨最皇家

自明代在景德镇设立官窑后,皇帝下御旨,御造龙缸窑烧造大龙缸,龙缸窑便是专门烧制大龙缸而建的,史书记载,明代御器厂曾修建有32座龙缸窑,后来减少为16座。在景德镇御器厂龙缸窑为专门的御用窑,用来给皇家专门烧制大龙缸,还会派去官员专门督监烧制。

大龙缸是所有窑里烧造时间最长的,工序很繁琐,烧制的工艺流程非常繁多、复杂,成品率非常低。而且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超越了历史上任何瓷器的品种,因此,清代顺治皇帝亲自下旨禁烧大龙缸,以示体恤民情。大龙缸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烧也帝王、止也帝王的陶瓷。

5

最传世—青花最传世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美誉,中国的青花瓷是对整个世界的陶瓷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青花瓷的气质高贵,魅力雄浑,是富贵典雅的象征,青花瓷备受帝王将相的推崇和文人墨客的青睐。

青花表现出了典雅大度的皇家气质和端庄素雅的高尚情怀,2005年青花瓷“鬼谷子下上罐”拍出2.3亿,这样陶瓷进入亿元时代,2011年青花瓷《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在澳门中信拍出8.4亿,迄今为止,仍是陶瓷届不可逾越的记录。

6

最意义—弘扬最意义

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他们都是祖辈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但是有些国宝级别的物品其制造的工艺极其复杂,所耗损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非常之大。大龙缸每制造一个都会即劳民又伤财!青花大龙缸一直都是瓷器收藏界里特别受欢迎的藏品。它对中国的陶瓷发展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龙缸》曲折的身世和传奇的故事,让《国宝档案》和央视《见证》栏目都对其进行了深度发掘及传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权威之尊,权威监制

中国陶瓷博物馆是中国国内首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作品。

该馆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办公区、多功能区等组成。博物馆收藏陈列瓷器品达40万件,集中国古瓷之精华,汇天下名瓷之大成,全面展示古今中外的陶瓷文化。

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这件青花大龙缸是御窑博物院成立以来除文物以外收藏的第一件青花瓷作品,它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达到了很高的标准,符合御窑博物院收藏的标准,可以说它是景德镇当代传统陶瓷文化融合现代技术和创新再加上工匠精神的传承最完美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青花大龙缸它不仅仅是一件陶瓷精品,它制作难度大,艺术审美高,它是皇权的象征,它本身更是青花技艺的创新和传统文化结合的一个典范,它是永恒的传承!

《皇家大龙缸》腹部主体所绘两条巨龙,一龙戏珠在前,一龙紧随其后,相互追逐而行。展现出威武姿势,尽显皇家气派。让帝王之器再献帝王之家,让国家宝藏变为国宝家藏。

一口官窑大龙缸,寄托了匠人们的心血,凝聚了千年制瓷的智慧;

一口《皇家大龙缸》,彰显了中国瓷器的血脉相承!

0 阅读:1

婧婧看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