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长和我探讨,到底应不应该送孩子出国读书。我都大方地告诉对方,我会让孩子出国留学读本科。
我的一个外甥去年参加高考,考了500多分。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普通成绩,但是按百分比,他已经比90%以上的学生考得好。
在我们贵阳老家,高考一本的录取比例只有5.7%,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上好大学。按理说,我外甥也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他只能上一个三本的大学。
我堂姐纠结要不要送孩子出国,想听一下我的意见。我说:你过去做过很多投资,买过股票、买过基金、买过房子,但是,相信我,你这辈子做过的最好投资,一定是送孩子出国读书。
我们常常听说,一些留学不成功的例子。有些孩子出去后学习不好,回国后找不到好工作。或者留在国外工作后,亲情淡漠,让父母年老后孤独无助。
在这种情况下,我依旧坚持送孩子出国留学,为什么我要送孩子出国读本科?
1.没有温度的教育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在我国大学中观察到的很多细节。客观的说,大学有一些才华横溢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课程和学术都很精彩。
但是,我国大学整体上,对学生没有关怀和善意。不管是你去教务处开一个证明,还是在就业办签一个协议,你都能感觉到这个体系对于人的漠视。
我们有一种完全没有理想的本科教育。这种教育的可怕,就是完全不是为学生设置,不是为了培养“有理想的人”存在。
2.知识老化
我读的经管学院的课程,竟然还有20年前工厂流水线的项目管理课,老师教的方法,也是20年没有变化,都是工厂如何安排生产进度。
但是,老师的权威,是高高在上不可置疑,丝毫不承认自己知识的老旧,在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适用。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更多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学生很少会挑战教授的观点。总体来说,学生是把注意力放在知识要点的掌握上。
如果我们期待自己的孩子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工程师或者流水线工人,那么这种教育是合适的。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融入现代城市,参与城市的知识分享和服务,就要求他们有更多的创新和决策能力。
3.希望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真正关心学生的幸福,关心他们长远的发展,关心他们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只要经历过我国大学教育的人,就知道这样的期待有多难。
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和远大的志向,是一种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认知、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学中学会如何生活。我希望他未来的人生,不是一种呆板的任务,而是富有意义、富有使命感的自我探索。
我应该让孩子接受更多批判思维的本科教育,应该让他更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在平等、尊重的学术环境下学习。
我知道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家庭,因为,每个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留学也有一定的风险,需要理智地做出决策。
我经过多年对国内大学的观察,和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对比。我清楚自己的孩子未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我会让孩子出国留学读本科。
给孩子出国留学,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空间里。
首先你数据有错,目前3本(民办本科)的排名没有你说的超过90%,超过60%。 这个分数,这种学历能力,以及自制力,除非有特别的提升,出国,也就那样,除非家里有矿。 最后,的确很多大学课程跟不上时代,只是你没有去好大学。
同意出国读
这是牛鬼蛇神的杰作
高中出国好,避免了残害健康的高中,能选到更好的大学
因为孩子国内成绩不行读不了好大学呗。。。。。
好多小孩出国读书跟不上大学转学院,有些甚至待不下去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