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陆军总是自嘲为“后娘胎”,其配备的各型坦克已远落后于对岸的解放军。当前,台军装甲兵还能称为“主力”的只有美国环保组织拿去做海底暗礁的M48/60系列坦克,共军这边退居二线的96式坦克不仅在火控和防护上上遥遥领先于M48/60,在很长时间内,11式突击车上岛就足够横扫国军坦克了。
台湾分为四个战区,其中第二战区因为地理方面因素,军队规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三四五战区。每个战区的部队编程相当于共军这边一个集团军。守卫第三战区的第六军团,作为台陆军实力最强的集团军,在第六军团的麾下,第269机械化步兵旅、第584装甲旅和、542装甲旅,陆战队66旅,以及601陆航旅。
第六军团的直辖第21炮兵指挥部,下辖七个炮兵营,是台湾省规模最大的炮兵群之一。其中,两个营装备有36门203毫米M110A2自行火炮,另外三个营则装备有54门155毫米M109自行火炮。国军的兵团构成很类似共军这边的集团军,问题就是坦克和火炮装备过于老旧。
第六兵团下属单位中其中除了陆战66旅还使用履带车辆外,其他三个旅都完成了联兵营改造。具体到装备数量上,每个旅平均装备有勇虎坦克70余辆、云豹系列装甲车80余辆、M109自行火炮和自行迫击炮各24辆。 抛开装甲力量不说,国军的这个旅炮兵火力是非常强大的。共军这边合成旅炮兵营是27门122炮,国军这边是24门155炮。不过M109A2这个炮性能过于老旧,单纯火炮性能未必比得过国产的83式自行榴弹炮就是用数量弥补质量。
△图片来自B站UP主涡轮加力风扇。这种编制下的部队战车和坦克的配合必然会出现问题。
共军曾经试验过把轮式车辆配属坦克,结论是这种编制完美的继承了两种装备的缺陷,既不机动灵活,战斗力又受到轮式车辆脆弱防护性能的制约。勇虎坦克过于老旧。假如真的爆发坦克之间的对决,11式打勇虎可能交换比不太好看,但是全歼问题不大。中型旅全歼重型旅,多少有点地狱笑话。所以把勇虎换成云豹,能利用优势的火控提高交换比,而且还降低了使用成本。方磊以前有首说唱,里面有句歌词,与其够X了,不如X的透彻。
目前互联网公开的信息是对“云豹”自行突击炮的换装原则是循序渐进, 逐步换装。首先 (称第一阶段) 替换269、200和298等3个机步旅的坦克营, 将替换下来的坦克装备金门防卫指挥部和海军陆战队以替换所有的M41坦克。每个云豹甲车营可以减编为3个连, 每个连配备12辆, 每个营38辆, 这样只需124辆突击炮车即可编成, 加上批量生产前配发训练单位的10辆“云豹”突击炮车, 第一阶段总共需要134辆。第二阶段是为第542、584、586和564等4个装甲旅增编1个“云豹”突击炮车搜索连, 台军3个军团各增编2个突击炮车连, 同时调整原有的坦克营或步兵营编制, 将CM12主战坦克退出现役, 这样算来又需要“云豹”自行突击炮120辆。
△武器站,激光告警装置,列检货款,该有的都有,勇虎的优势也就是防护,但是勇虎的那个防护优势在共军这边和裸奔一样。勇虎和云豹的防护如同坐台的嘲笑出台的一样。
另外, “云豹”突击炮车的潜在用途是在台军换装下一代主战坦克时, 填补新旧坦克数量上的差距, 其采购量要根据主战坦克的换装方案进行整体配套来决定。如这样“云豹”自行突击炮的需求还要再增加200多辆。如果换装完成,云豹旅就可以对标共军的中型旅了。
△30年前,勇虎是中国最先进的坦克。但是30年前的会所头牌,到现在都得绝经了。
对于国军而言选择“云豹旅”可能是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在党国有限的军事工业前提下,能制造出大量的机动防御单位是在进行岛内防御战术及战略上的必须品。如果选择传统意义上的重装坦克旅,国军可能无法提供起其所需要的后勤和合适的作战环境。反而是可以在岛内已有广泛公路网上可以快速机动,以及跨越部分河流的轻型装甲集群可以发挥更好的战术效用。可以依托有限的岛内纵深组织起弹性防御。
△M 109A2自行火炮,使用常规炮弹时射程为18公里,使用火箭助推炮弹时射程可达23.5公里。该车最多可携带36枚炮弹。我觉得性能不如共军的83式,荷兰给了乌克兰一批,乌克兰直接用作训练使用。
不过就算是云豹甲车能够量产换装,云豹旅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火力不足。老旧的M109A2那是乌克兰都不要的东西。美国人自己也没有合适的轮式自行火炮。如果排除M109A2,那么伴随火力只有自行迫击炮了。共军这边有122炮,而国军那边显然没有这种华约口径的火炮。而北约口径的105炮早就被放弃了。不过我有一计,可以替党国解忧。
越南搞出了105卡车炮,越南都能搞出的东西,国军也不是问题,更何况国军105炮保有量很大,这个炮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了不起的大杀器,到现在虽然没法看了,但是也比120迫击炮强。国军搞出来再差,也比越南强。
短期内看,云豹旅的战斗力还是无法与共军中型旅相比较,尤其是炮兵火力上。但是未来国军在云豹底盘上能折腾出什么,那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