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这一天还是来了。尽管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军工复合体,但在持续几十年之久的“疯狂去工业化”后,美国的军工产能终于撑不住了,以至于不得不依赖各路“小弟”来维持自家军备供应。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防长奥斯汀近日宣布,美方将帮助澳大利亚获得GMLRS制导火箭弹的制造能力,预计最快两年后,澳大利亚本土生产出来的GMLRS就能实现对美国的反向供应,且有能力向更多的盟国出口。届时,如果俄乌冲突仍在持续,那澳方产出的这些制导火箭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美制产品,减轻美国的军援压力。
美制火箭炮发射GMLRS制导火箭弹
我们知道,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美国一方面“深挖”自家军队的军火库,将相当一部分库存装备和弹药送往乌克兰;另一方面,其也大力动员诸多西方和亲西方国家,让一票“小弟”也投入到对乌军援的大潮中。但目前看来,美国本土的军工业产能,已然难以满足美军日常使用和援助乌克兰的双重消耗了,如今将先进的GMLRS制导火箭弹技术提供给盟国,以便在其境内设立生产线,可谓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乌提供了海量军援
虽然人们常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即战争也蕴含着“发财商机”,但从此次的美澳军事合作来看,其恐怕并不会让美国军工复合体赚到多少钱。随着乌克兰战场愈发成为吞噬各类资源的“无底洞”,即便强如美国也开始经不住这种消耗,在澳大利亚境内设立制导火箭弹生产线一事,看似是在帮助澳方提升军工业水平,实则是美国自身产能不够,且无力扩大本土产能的一种无奈表现。
爆发于东欧的俄乌冲突严重消耗了美国
更进一步来想,这种无奈还体现在美利坚的军事战略方向上。自奥巴马时期开始,美国就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到亚太地区,尤为注意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特朗普和拜登亦是如此。因此,美军尤为注重向亚太方向部署海空战力和远射程制导弹药。但如今,正在无限吞噬美国军事资源的地方,却是与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东欧地区,这与多届美政府所确定的战略重心方向可谓是南辕北辙。
二战期间的美国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
正因如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东欧地区局势对美国军火库的消耗,白宫方面在无力提升本土军工产能的情况下,就只能以“扶植小弟国家军工业”的方式来另辟蹊径。相比起曾在二战期间产能全开,当年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援了全部反法西斯阵营国家的美国,今天的美国倒很像是二战时期的英国,即因英伦三岛的军工产能严重不足,故不得不高度依赖各殖民地和自治领地的资源输血才能维持作战。
如今美国的军工业产能已自顾不暇
要知道,英国逐步从“日不落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乃至彻底失去世界霸权之时,就出现了这种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现象。而今,美国也开始陷入此种状态,那是否意味着其也离丧失霸权不远了呢?说不定俄乌冲突的爆发还真的为这件事情加速了……
韩国军工业抢下了不少西方国家市场
有意思的是,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间,几乎所有西方阵营国家都进入了去工业化的状态,军工产业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美国的一票“小弟”国家中,目前仍拥有较为完整的军工产业链,且军火产能相对充足的国家,居然是多年来保持临战状态的非北约成员国韩国……这恐怕会让不少所谓的“西方老牌强国”尴尬不已。也难怪,近年来韩国在国际军贸市场上表现亮眼,抢下了不少原属于西方传统军事大国的“饭票”,这纯粹是那些西方国家自废武功所致。
解放军装备更新换代
更进一步来想,对于中国的国防工业现代化和解放军军改等动作,一些不怀好意的西方国家和舆论声音,往往会将此与所谓的“中美军备竞赛”划等号。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在中国的军费开支多年来不到GDP的1.5%的大背景下,我们根本就没有展开军备竞赛的意思。如今,人民军队各军种的装备更新和规模增加,完全是正常的和平时期国防建设工作。
中国压根还没进入军备竞赛模式
但就是这种很平常的操作,却仍给美国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危机感,如美国海军抱怨国内造舰产能不足,1年连3艘驱逐舰都造不出来;美国空军则抱怨战机平均机龄过老,新战机的生产和列装速度,赶不上旧战机的退役速度……也就是说,在中国压根没进入所谓的“军备竞赛状态”下,美军就已经感受到了尤为明显的压力,那假设未来某天我们真的军工产能大爆发,乃至如西方所言开启军备竞赛,美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美军的弹药库存量不太够了
总的来说,当前美利坚开始为“小弟”国家的军工业提供帮助,乃至帮助它们扩大军工产能的动作,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己的压力,并为美军建立起更丰富的装备来源,但这毕竟是高端的军事工业,绝不像造锅碗瓢们那么简单。也就是说,若想让澳大利亚等国做到批量生产符合北约标准的武器,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还将持续性地遭受军工产能低迷的困扰,以这种状态维持世界霸权,要不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