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溺爱出逆子,溺子如害子。有节制的爱,才是家长给予子女最好的家教环境。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家长就应该为他们树立规则意识,虽然过程有些艰辛,无法完全顺应天性,可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后的成长利大于弊。
有些家长自己不懂教育,还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希望其他人也能像自己一样溺爱孩子,因此也出现了不少“熊孩子事件”。很多人预测,这些家长早晚会遭到反噬,溺爱造成的悲剧也会不断上演。
网络时代,让很多家长的教育失败案例曝光于众。一位戴着红领巾的男学生,手持菜刀把一中年男子逼到墙角的视频火遍全网,给很多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悉拿菜刀的男生今年10岁,因为平时爱玩手机影响学习成绩,多次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如今网课已经结束,恢复线下教学也就不用手机了。家长把手机没收,结果该男生很生气,拿起菜刀就把父亲堵在墙角威胁父亲拿出手机。
这个年纪的学生还没有长大,思维比较简单容易冲动,下手也没轻没重。家长深知儿子的脾气也吓得够呛,生怕儿子真的伤害自己,一直躲闪并安抚儿子的情绪,直到找到机会夺下菜刀周围人才放下心来。
周围的邻居表示,平时这个家长就很惯着孩子,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倒反天罡的行为。本来沉迷手机就有错在先,家长没收手机也是为了学生着想,能因为一个手机和父亲拼命,说明存在很大的教育缺失。若家长还不加以管理,日后受影响的可就不止是学习成绩了。
很多网友直呼这样的学生就是欠揍,即便现在不提倡棍棒教育,但是必要的情况下,揍一顿比单纯的说教更为有效。很多学生直呼,要是自己敢有动菜刀的念头,早就被家长打死了,根本没有机会付诸实行。这样的家长还是自己心软,害人终害己。
父母之爱,是天底下最无私伟大的感情。有些家长对于子女,真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平时百依百顺,不光自己舍不得说狠话,就连老师批评教育几句,都生怕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这些家长有时候明知道孩子的做法不太妥当,甚至看到有坏习惯也不忍心严格管教,总怕自己批评让孩子伤心,以为等他们长大以后就能自觉收敛。老师发现学生有问题,跟家长反馈的时候,家长还会帮学生找借口开脱,老师也无语了。
一小学生在听写考试中作弊,被老师没收课本,课后叫到办公室单独听写。没想到晚上家长就对老师一通指责,表示老师的做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学生作弊无非是想考一个好成绩,让老师和家长开心罢了,老师为啥要当着全班同学面没收课本。
老师无语了,刚准备反驳自己做的没问题,家长便说自己是博士学历,比老师的学历高,老师就不用过多插手他家的教育问题。老师彻底无奈了,以后这个学生干什么老师都不会理会,至于以后能有啥出息,家长自求多福吧。
类似的家长溺爱现象不绝于耳,说好听些是关心则乱,实际上就是溺爱。虽然眼下提倡鼓励式教育,但是该严厉的时候也不能心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适当的挫折教育会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必要。尤其是沉迷手机的习惯,一定要尽早纠正。
有些家长反映,现在的中小学生很聪明软硬不吃,尤其是沉迷手机的坏习惯就是戒不掉。从小到大家长就在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可是网课三年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学生上课、写作业都离不开电脑和手机,家长防不胜防。
多数学生沉迷手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受家长影响。若家长没有玩手机的习惯,平时业余爱好丰富,相信学生也不会养成手机不离手的习惯。学生休息时,家长抽出时间陪他们去锻炼身体、旅行、看书,学生忙得根本没时间玩游戏。
若是家长放假就躺在家里玩手机,学生当然有样学样,觉得玩手机就是天下最舒服的事情,无法理解家长为啥光顾自己玩,不让自己玩手机。学生若没有比玩手机更好的选择,才会选择沉迷。家长最好还是要从自身找问题,或许难题就迎刃而解。
今日话题:如何帮中小学生戒掉玩手机的坏习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