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最后6个小时:被美国士兵轮番戏谑,对着镜头留下临终遗言

若润看过去文化 2025-01-28 19:46:41

12月30日,凌晨的卡迪米亚区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萨达姆·侯赛因,被伊拉克曾经的最高统治者,如今却成了美国士兵眼中的囚徒。

他的最后6小时充满了嘈杂与不安,时钟的滴答声在这座简陋的水泥建筑内回响。牢房的铁丝网外,一盏不熄的灯光冷冷地照亮着一切,萨达姆被迫面对这一切的无力与孤独。

美军看守们并不打算给他一丝喘息的机会。他们轮番走进牢房,时而挑衅,时而无情地嘲笑,仿佛想通过这种方式,将萨达姆最后的尊严彻底摧毁。他的死,真的是他应得的结局,还是另有隐情?

两伊战争的背景与爆发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侯赛因宣布发动战争,向伊朗发起进攻。此时的伊拉克与伊朗关系复杂,根源在于长期的领土争端。尤其是对于胡兹斯坦省的控制问题,这个地方富含石油,历史上曾在不同的时间段被两国争夺。

除此之外,萨达姆心中的恐惧也助推了战争的爆发。伊朗在1979年发生了剧变,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西方的巴列维王朝,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伊朗从此彻底脱离了西方的影响。

在伊朗革命的冲击下,伊拉克在地缘政治上感到十分脆弱。萨达姆对霍梅尼的革命政府充满戒心,他害怕伊朗的新政权会通过支持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反叛势力来推翻伊拉克的统治。为了遏制这种潜在威胁,萨达姆决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伊拉克的陆军在初期几周内就占领了伊朗的部分领土,尤其是在边境地区,伊拉克迅速推进,甚至一度威胁到伊朗重要的石油设施。然而,伊朗民众的强烈抵抗和全军的英勇奋战很快让伊拉克军队陷入了困境。

伊朗的军队虽然在战争初期遭遇重创,但很快恢复了战斗力,民众的支持和霍梅尼的号召力使得伊朗军队在激烈的抵抗中找到了新的动力。伊朗通过加强动员,恢复了战斗意志,随着时间推移,战争逐渐变得僵持。

与此同时,战争的局势也不断恶化。两国军队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战役中,双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伊拉克的军事力量虽然占据了优势,但战斗的消耗远超预期。随着战争的进行,伊拉克的经济也开始出现疲态。

直到1988年8月20日,双方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终于签署了停火协议,宣布战争结束。虽然战争的直接战斗终结,但其对伊拉克的影响却远未结束。

入侵科威特与国际反应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侯赛因决定大举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军队在当天迅速越过边界,短短几天内就占领了科威特的全境。

萨达姆宣称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19个省,试图通过吞并这个富饶的石油国家,扩大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储备,并削弱科威特作为一个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实力。

科威特在伊拉克军队的压倒性进攻下几乎没有抵抗的能力,科威特的军队和人民被迅速压制,国家的行政、政治和经济系统几乎在几天之内完全瘫痪。

萨达姆的入侵并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默许,反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强烈反应。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强烈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并对其采取经济制裁。

1991年1月,联合国授权组成国际联军,并为这支联军提供了合法的军事行动支持。美国领导下的国际联军由30多个国家组成,兵力庞大,装备精良。经过数月的军事准备,国际联军在1991年1月17日正式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对伊拉克展开了全面空袭。

空袭后,地面部队于2月24日开始进攻。国际联军在短短几周内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伊拉克军队,萨达姆的军队几乎没有反抗能力。伊拉克军队在科威特境内的驻军被迅速击溃,萨达姆的统治在军事上遭遇了惨重的失败。

美伊对峙与萨达姆的危机

2002年,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关注再次升温,主要原因是伊拉克被指控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指责萨达姆·侯赛因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未履行解武义务。

联合国安理会迅速通过决议,要求萨达姆政府彻底解除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要求伊拉克配合联合国的调查。萨达姆政府对这一要求回应冷淡,声称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拒绝完全配合联合国的武器检查。

随着局势的恶化,美国开始为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2003年3月,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正式开始,美国对伊拉克发起了军事打击。美军的进攻速度极为迅猛,几乎在几周之内,伊拉克的主要城市相继被占领,萨达姆的政权陷入危机。

美军依托先进的空中打击技术,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指挥中心和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大量地面部队迅速推进,逼近巴格达。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萨达姆的军队抵抗乏力,伊拉克的军事防线逐渐崩溃。

4月9日,巴格达市中心的萨达姆雕像被推倒,街头一片欢腾。民众走上街头,举着标语,庆祝萨达姆政权的倒台。这一幕标志着萨达姆20多年统治的终结。然而,这种庆祝的氛围并未持续太久。随着萨达姆政权崩溃,巴格达和其他地区陷入了混乱。

大规模的掠夺与暴力事件在巴格达各地迅速蔓延,商店被洗劫一空,伊拉克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萨达姆的囚禁与虐待

萨达姆·侯赛因在被捕后被关押在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的“胜利营”内,这座监狱是美军为了关押他而临时改建的。与其曾经作为伊拉克总统的豪华行宫相比,这个地方显得极为简陋。

萨达姆被关在一个仅12平米的小牢房内,条件极为艰苦,根本无法与他过去的奢华生活相提并论。美军声称萨达姆在监禁期间得到了“优待”,但实际上,他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各种困扰与煎熬。

牢房的四周被铁丝网密布,构成了严密的防御圈,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接近。监狱外的照明灯通宵不断地亮着,刺眼的灯光几乎从不熄灭。对萨达姆来说,这样的灯光让他每晚都无法安然入睡,哪怕是深夜也常常有刺眼的光线照射进来,打破了他每晚渴望的宁静。

除了照明的困扰,牢房内的空调也是一个极大的折磨。空调设备陈旧且老化,每当开启时,发出轰鸣般的噪音,这种声音在封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刺耳。尽管气温常常很高,空调的运转却无法带来多少舒适,反而让他倍感不适。

除了这些环境上的困扰,萨达姆还被严密监视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呼吸,都在美军的密切观察之中。牢房内安装了大量的录像和录音设备,萨达姆几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每当他试图坐下休息,或是做任何活动时,都会被摄像头和监听设备记录下来。

美军对他的监控几乎覆盖了所有生活细节,从他进食、喝水,到每次外出活动,都有专门的监控记录下来,这让他在这座狭小的牢房内几乎没有一点私人空间。美军和看守们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限制了他的自由,同时也让他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控制和压迫。

死亡与最后的时刻

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院宣布萨达姆·侯赛因因在1982年杜贾尔村屠杀案中犯下反人类罪,判处其死刑。

这一判决标志着萨达姆长达几年的司法斗争进入了终结阶段。尽管萨达姆的辩护团队立即提出上诉,但在12月26日,伊拉克上诉法院维持了原判,进一步确认了死刑裁决。

12月29日,萨达姆被美军从拘留地转交给伊拉克政府,随后被带往位于巴格达卡迪米亚区的一座简陋水泥建筑中关押。这座监狱的条件更加简陋,环境也异常恶劣。萨达姆被关在这里,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死亡。

就在临刑的前夜,萨达姆在监狱里经历了无情的折磨。监狱的看守阿里拿出一根绳子,时刻提醒萨达姆他的死期已至。看守的目的是不断加剧萨达姆的心理压力,让他在最后的时光里无法逃避即将来临的命运。

其他看守们也不时来到他的牢房,不停地骚扰他,每隔半小时就进来一次,目的就是让他无法获得片刻的安宁。他们的举动显然是有意要让萨达姆在临终前无法平静下来,折磨他的身心,直到最后一刻。

尽管如此,萨达姆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冷静,面对看守们的骚扰,他并没有展现出慌乱或惧怕的情绪。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萨达姆有一个简单的请求,他向看守提出了希望能吸一根香烟的要求。这个请求被无情地拒绝了。尽管他曾是伊拉克的最高领导人,权力曾让他掌控一切,但此时的萨达姆已经完全沦为囚徒,连最基本的愿望也无法实现。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的死亡终于到来。当天凌晨,他被带到了绞刑架前。在将绞索套在萨达姆脖子的那一刻,一名蒙面警卫走上前,冲萨达姆喊道:“你毁了我们,杀害我们,导致我们陷入贫困。”

这些话充满了仇恨和愤怒,警卫显然是受到萨达姆过去统治时期种种政策的深刻影响。听到这些话,萨达姆没有屈服,反而毫不示弱地回应:“我救你们于贫穷和苦难之中,摧毁了你们的敌人,波斯人和美国人。”

萨达姆的话激怒了这名警卫,他再次咒骂道:“真主诅咒你。”萨达姆则大声回应道:“真主诅咒你!动手吧!我不会害怕你们中的任何一人。我是一名战士,从拿起枪的那刻起,就知道随时会死去。”即便他已是囚徒,已无权力支撑,但他依旧以战士的姿态迎接生命的终结。

参考资料:[1]钱雪梅.从萨达姆的政治遗产看伊拉克反美抵抗运动[J].现代国际关系,2006(5):17-23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