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的真面目:一个光耀后世的文明,为何会被中国历史课本抹掉?

七拼八凑 2025-04-30 18:25:11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四大文明古国”这一概念想必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国际历史学界,却并不存在“四大文明古国”这样的正式说法,取而代之的是“五大文明发源地”。

那么,为何在国内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被排除在外的那个文明发源地究竟是谁?它又因何被“除名”?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背后的奥秘。所谓五大文明发源地,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人类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按照时间顺序,它们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以及古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源于地中海东侧,这片土地上流淌着两条气势磅礴的大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几乎平行地向南流淌,在两岸形成了广袤的冲击平原,最终汇入波斯湾,这片平原便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早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原住民苏美尔人,就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进入了农业社会。随着人口的不断聚居,大大小小的城市逐渐形成。

为了满足交流和贸易的需求,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此后,闪米特人、胡里人等其他民族也纷纷在此定居,建立起自己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变得紧张,各城邦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不断爆发战争。

在战争与吞并的过程中,一种更大规模的国家形态——帝国逐渐形成。公元前2300年左右,由闪米特人建立的阿卡德城邦,通过一系列征服行动,率先发展成为帝国,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农业、文字、城市建设以及国家形态等方面的开创性成就,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古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邻,位于地中海的东南侧,其核心区域是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两岸的冲击平原。和苏美尔人一样,古埃及人同样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间便进入了农业社会,并沿着尼罗河形成了众多城邦。

这些城邦分布在尼罗河上游的河谷地区和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历史学家分别将其称为上埃及和下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也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公元前318年左右,法老美尼斯成功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城邦,使古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由多个不同民族文明组成且早期苏美尔文明较早消亡不同,古埃及文明展现出了强大的延续性。

古埃及王国在尼罗河下游坚挺存在了将近4000年,历经34个朝代,直至公元7世纪被阿拉伯人占领并逐渐阿拉伯化,才宣告终结。古埃及文明在建筑(如金字塔)、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印度河和萨拉斯瓦地河为其提供了孕育和发展的沃土。两河沿岸形成的冲击平原滋养着古印度人,他们沿着河流建立起城邦,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前两大文明相似,只是时间稍晚,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间,古印度文明达到鼎盛,其中规模最大的城邦是摩亨佐达罗。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公元前1300年,古印度文明因不明原因逐渐消亡,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城邦发展成为帝国规模。尽管如此,古印度文明在宗教(如佛教、印度教)、哲学、数学(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等方面的成就,依然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文明对于我们来说最为熟悉,它在长江和黄河的滋养下诞生。许多人相信,传说中的夏朝便已出现国家形态,因此中华文明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略晚于古印度文明。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夏朝只是部落联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政权,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大约在商朝(公元前16世纪 - 公元前11世纪)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文字,而且商王朝控制的土地和人口规模也达到了帝国标准。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体系,在文学、艺术、科技、哲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以上四大文明发源地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古埃及文明源于尼罗河,古印度文明得益于印度河与萨拉斯瓦蒂河,中华文明则由长江与黄河滋养。

这四大文明发源地均是在大河的孕育下诞生,因此历史学家将它们统称为“大河文明”。而这“大河文明”,其实就是中国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来源。那么,被排除在外的古希腊文明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古希腊文明同样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与中华文明在时间上相近。但与其他四大文明不同的是,古希腊文明并非仰赖大河而生,而是以海洋为依托,属于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的城市聚落主要沿着河流分布,而古希腊的城市聚落则分布在岛屿和海边。这种不同的文明环境,使得古希腊在政权组织形态、经济模式和扩张模式等方面都与大河文明有着显著差异。

在扩张方面,大河文明往往通过不断吞并周边地区来扩大势力范围,而古希腊则采用满世界殖民的方式;在经济模式上,大河文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古希腊则以商业贸易为重要经济支柱,通过与世界各地进行商品交换来发展经济。

这些差异导致古希腊与大河文明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截然不同,从根源上体现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不同模式。事实上,“四大文明古国”这一说法最早由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一首诗歌中提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梁启超提出这一概念,意在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因此,“四大文明古国”并非国际历史学界认可的学术概念,而是梁启超个人文艺创作中用于抒情的内容。

然而,中国人却将这一说法沿用下来,甚至写入课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排除在外。由于古希腊文明与大河文明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不符合“大河文明”的特征,便在这一概念中被“除名”。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久以来中国主流声音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而且这种抵制并非针对西方文明的某一部分,而是近乎全盘否定,甚至否定西方文明的存在和西方历史。

这一现象或许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意识形态宣传的结果,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天朝上国”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其他文明的包容度。回顾历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明。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无论是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画卷。只有摒弃偏见,相互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才能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向前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2 阅读:38
猜你喜欢

七拼八凑

简介:新资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