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滑板鞋》到《我的父亲是瓦匠》,底层人的梦想与挣扎!

二土圭 2025-04-10 12:01:24

庞麦郎新歌《我的父亲是瓦匠》,整曲仅几句歌词不断重复,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说起庞麦郎,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耳熟能详的《我的滑板鞋》,从音乐人来看,可能会用“天塌了”来形容,大多数人来看,都会认为庞麦郎是个草根气息很浓的网红,甚至会用“荒诞”来形容,但是也有人喜欢他,觉得他很真实。看一个人还是要结合这个人的背景,了解他背后的故事,可能也更好理解他的作品。

庞麦郎(本名庞明涛),据说是因为受“今麦郎”的启发,出身于陕西汉中的农村家庭,父亲是瓦匠,从小就喜欢音乐,农村条件有限,父母也没有从小培养孩子学音乐的认识,根本没办法学琴学音乐,没接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所以他唱歌五音不全,歌词也是简单重复、略显粗糙,甚至“土味”,舞步也简单机械。从小学出来以后,他也是四处打工,和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没有什么区别。

2013 年 ,庞麦郎的推出作品《打吊针》(后改名为《摩的大飚客》),音频迅速获得大量关注。随后,北京华数唱片公司看中庞麦郎的草根气质,与他签约,并且花大价钱推广他。

2014 年 8 月,庞麦郎的专辑《旧金属》,其中歌曲《我的滑板鞋》走红。这首 “洗脑神曲”真是洗脑啊,我从未想过可以有人这么唱歌,不管你觉得好听还是难听,总之,听完之后,你就一定会记住的。但随后,巨大的名气为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他也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躲起来不见人,公司也找不到他,毁约,拒绝接受公司安排的各种通告。2021 年,其经纪人发布视频称他住进精神病医院,他父亲回应称庞麦郎是第二次被送去医院,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此后庞麦郎也经历了出院、继续康复治疗等过程。

其实,庞麦郎本身出身农村,这也就塑造了他朴素的价值观,比如对“成功”的直观理解(如赚钱、出名),或对艺术表达的粗糙但真挚的态度。这种环境也可能让他对城市生活、流行文化产生强烈的向往(如他歌词常出现”时尚“、“国际化”等),但缺乏系统艺术培训和资源支持,导致其作品呈现”土味“与”潮流“的冲突感。

说回《我的父亲是瓦匠》,依然是满满的庞麦郎风格,别觉得几句歌词不断重复很无聊,其实很多大热流行的歌曲都是这样,这样非常让人有记忆点,非常洗脑。父亲是瓦匠的背景,可能让庞麦郎在追逐音乐梦想时面临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他的成名作《我的滑板鞋》带有强烈的”草根叙事“,歌词中”一步两步摩擦“像是对底层努力的隐喻,而”时尚时尚最时尚“则是对脱离平庸的渴望。但成名后,他的争议行为(如拒绝承认农村出身、该口音、自称”台湾省人“等)被批评为虚荣或忘本。这种矛盾可能源于自卑与自尊的交织,他试图摆脱瓦匠儿子的标签却又无法真正融入精英文化圈层。

庞麦郎的歌好听吗?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真不好听,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海量信息不断堆叠到人们面前,走正统路线的音乐作品,已经很难再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而庞麦郎这种的歌旋律简单且节奏感强,让人听后容易在脑海中不断回响,具有很强的记忆点,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被大众所熟知。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些轻松、有趣的文化产品来缓解压力,庞麦郎的音乐和形象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他的作品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些乐趣和轻松的氛围,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消遣和娱乐来源。

庞麦郎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矛盾体:他是底层奋斗者,也是时代泡沫的缩影,他的音乐既有真诚的生命力又有笨拙的表演性。二、文化符号:他的故事折射了城乡差距、草根网红困境、大众对”荒诞“的消费心里。三:个体悲剧,父亲的瓦匠身份或许代表了他无法回归的朴实根源,而他的挣扎与失败,成了当代社会一个值得深思的注脚。

为什么有人喜欢庞麦郎?在公众面前,庞麦郎展现出的是一种真诚坦率的性格。他不做作,不刻意迎合大众,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在作品中,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真诚的态度让观众觉得他是一个真实可感的人,从而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和尊重,也感动他的执着。

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个不管什么怎么折磨自己,却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梦想、自己的音乐的人,仿佛看到的就是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产生了共情和投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