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后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史中阅灯火 2025-03-15 14:47:04

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但也造成了很多让人难以释怀的遗憾。

其中一个遗憾,就是毛主席长子毛岸英的英勇牺牲。

我们很难去想象,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因为光是想一想,悲哀就会油然而生,我们也能体会到当年人们的伤痛。

如果毛岸英真的没有死,那他能收获什么成就?他会成为像父亲一样杰出的政治家吗?

国家领导人在谈到青年人才的时候说过,年轻一代要想成才,得有坚定的思想信念,得有过硬的能力本领,还得有正直的作风原则。

如果这三点是青年人成才的必要条件,那么毛岸英烈士,势必会成为创造更多价值的国家栋梁。

从思想信念来看,他的政治素养,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的儿子,小时候生活在红色家庭。

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品德和气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

他喜欢牵着妈妈的衣角,听妈妈聊一聊远方的梦想。

他喜欢窝在父亲的怀里,听父亲讲那些自己还听不懂的革命故事。

他目睹母亲受苦,承受母亲的牺牲,承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

都说虎父无犬子,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毛岸英的政治信念,无需任何人的怀疑。

无论是在上海的街头流浪,还是在苏联留学,毛岸英身处困难当中,丝毫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初心。

而且在国外留学时,他还一心想着尽快有所收获,能够早一点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他深知母亲是为了什么而牺牲的,也知道父亲是为了什么而常年漂泊在外,父母是他人生中最早的也最好的榜样。

寻着长辈们的足迹,他也坚定不移的踏上了无产阶级的道路。

在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当中,毛岸英也像一个大哥哥一样,是许多弟弟妹妹们的榜样。

不管是他自己的亲生妹妹,还是其他叔叔伯伯家里的孩子,都会把他当成自己学习的目标。

所以像这样一位人才,如果1950年没有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那么回到国内之后,一定会接受政治工作路线的考验,而后在政治工作领域有所成就。

经历抗美援朝这场功勋卓著的战役,毛岸英在军队当中的资历一定会更深。

所以很有可能,他会被调到某个军区或者某个作战单位当中,担任政委,从政治工作路线上为军队建设做贡献。

除了政治信念过硬之外,毛岸英个人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

他是毛主席最为欣赏的小辈,而且这份欣赏不是出于父亲对儿子的欣赏,而是出于一个革命前辈对于后辈的欣赏。

在没有回国之前,毛岸英留学很长时间,对苏联的语言和文化都非常熟悉。

他可以非常自然和生动的与来自苏联的专家做交流,也可以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苏联的贵宾你来我往的沟通。

当国家需要接待外来的客人时,毛岸英可以站出来,挑起大梁。

当国际会议召开时,毛岸英也能跟随领导人一同出席,担任专业的翻译,无论是从口语上还是从文字上,他都能担起这个责任。

当对外交涉工作进行时,他还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优势,据理力争,为我国争取更多的权益。

所以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凭借他的语言学习背景与留学经历,他很有可能会被外交工作领域的领导给挑中,从此以后深耕于外交工作战线。

也有可能,对他一向看重的周总理会亲自把他带在身边,亲自在工作上、为人处世上提点他,把他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外交官。

因为毛岸英牺牲的时间太早,所以我们也没有根据去猜测,他能不能胜任外交官的工作。

但是从毛岸英过去的工作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总是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完全可以坦然迎接挑战。

如果他真的还在,那么说不定,新中国外交工作史上,就会留下他的大名。

如果不从事外交工作,毛岸英也有可能当一名翻译。

这一点,我们能够从毛岸青的规划当中看出来。

毛岸青和毛岸英一样,都有留学背景,也都擅长语言方面的工作。

所以他翻译了很多重要的文件和材料,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价值。

这兄弟俩何其相似,两个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完全是相依为命。

在毛岸青的心里,哥哥又当爹又当妈,才把他照顾着长大。

毛岸青能够做到的事情,相信毛岸英一定也能做得非常出色。

当然还有一种猜测是,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那他可能会从事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因为他懂得很多,并且实践能力很强。

还记得刚刚回国的时候,毛岸英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工厂开展工作。

他虽然担任党委的领导职务,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小干部,而是经常亲自深入一线,与广大工人一起劳动。

工厂的机器坏了,他能想办法修好。

工厂的生产原料缺失,他能以最快的速度给大家供应到位。

工厂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他也能想出有趣的办法,把大家的能量调动起来。

可以说毛岸英就是个全才,而且经过基层工作的打磨,他对于中国的国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后不论是去往哪个岗位,他都能基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形成一套个人科学的工作模式。

如果去工厂继续工作,他能够发挥一如既往的价值。

如果去农村指导基层建设,那他也能勇敢的担当起农村建设者的使命。

就算是在部队当中,他也能够调动战士们的训练和作战积极性。

除了这段工作经历之外,毛岸英还曾经去往农村,进行田野工作。

所以他看得到工人和农民的疾苦,也看得到底层百姓真实的生活情况。

在经济建设的整个背景之下,如果有这样的领导干部,相信很多事情都能事半功倍。

所以毛岸英也有可能担任经济建设方面的指挥者,又或者是去基层历练,成为基层干部。

总是凭借他的履历和各项表现,没有人会怀疑,毛岸英无论去到哪个工作岗位,都会有一番成就,也都能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至于政治家这个身份,这只是人们对于“子承父业”的猜测。

但以毛主席与毛岸英父子的性格来看,他们可能不会印证这个猜测。

毛主席最为反对裙带关系,从来没有动用自己的权力,给家里的亲人朋友谋差事。

在他当选国家主席之后,他的亲人却还是只能在韶山当农民。

可见,毛主席的公心一向大于私心。

政治家这个衣钵,他不会擅自传给任何人,就算那人是自己的儿子。

同样,毛岸英也一直致力于摆脱父辈的光环,靠自己的双手取得成绩,不会仰仗父亲的照顾去做任何事。

个人作风问题上,毛岸英所坚持的原则,比很多普通人都要坚定。

他吃过苦,所以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

他接受过毛主席的耳提面命,所以知道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敢于向下扎根。

他也见到过父母最生动的样子,所以从来都勤俭节约,不索取任何特权。

现在的毛岸英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牺牲而名垂青史。

但换个角度,如果在某一个时空中,毛岸英能活着,他也一定会因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名垂青史。

英雄的光辉,始终无法被埋没。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