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死了多少人?难怪蒋介石关押张学良一辈子

史中阅灯火 2025-03-14 10:31:43

辛亥革命结束之后,虽然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但当前的社会状况十分不容乐观,因为革命并不彻底,伴随着袁世凯称帝复古的逆流,刚刚建立的民主共和思想再次受到冲击。

此时国内的情况还没能得到解决,虎视眈眈的日本已经开始对我国出兵。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本应该一致对外,但当时的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领袖,依然强调“攘外必先安内” 的错误措施,对日本人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态度,依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

为了免遭亡国之祸,让枪口一致对外,爱国将领杨虎城和张学良计划发动了西安事变,抓捕软禁了蒋介石之后逼迫其抗日,并且达成了一致,这原本只是一次“兵谏”,却在事后导致张学良被蒋介石关押了一辈子,那么西安事变究竟死了多少人?

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博弈

最初张学良和蒋介石一样,都是民国期间军阀之中的一个,张学良原本统领东北军,为了缓解各方面的压力,才选择改旗易帜归属国民政府管辖。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我国的入侵,很快锦州危急,长城抗战遭遇失败之后,日本方面更是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

当时的蒋介石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加紧围剿共产党。

在1933年3月之前,张学良及其下辖的东北军对这项政策高度信任,但到了1934年之后,各种荒唐的停战协议让张学良对“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产生了怀疑。

内心既然产生了动摇,双方的博弈也就此开始。

按照蒋介石原本的计划,张学良作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的副司令,应该抓紧时间围剿陕甘宁地区的红军,只可惜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在他行动期间吃了多次败仗,甚至有不少军队的建制被完全打散,这种莫名其妙的内耗让张学良感到十分痛心,与此同时,他的心理上也开始发生变化。

但蒋介石目前的工作重心依然以剿共为主,所以双方在思想上的对抗已经开始,当然这只是前期的萌芽状态,而接下来的计划与爆发就是西安事变。

1935年11月下旬,伴随着东北军109师的全军覆没,张学良的思想彻底发生转变,他认为自己小看了共产党的力量,况且现在国家面临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大敌当前,优秀的军人不应该死在内战之中,国内的中坚力量也不能用来内耗。

这时候起,张学良已经开始寻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共产党问题,其诉求变成了停止内战。

1936年1月,张学良和共产党员李克农开始接触,并开始逐渐缓解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一来二去,张学良和周恩来也有了一定的交流,双方在会谈之后决定联合蒋介石抗日。

只可惜现在的蒋介石却上了头,尤其是在得知张学良与共产党有联系后,开始进一步安排剿匪的部署工作,甚至还在10月22日亲自到达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剿共,全然不顾及国内的被动局面。

就这样,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蒋介石进行“兵谏”,二人通过武力的方式扣押了蒋介石,并且通电全国,逼迫其联共抗日。

可因为蒋介石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西安事变爆发的一开始,全国并没有出现群起响应的局面,国内的多方势力依然处于观望状态,国内外对蒋介石的处理方式也众说纷纭。

为了和平解决这次事件,周恩来甚至亲自来到西安,连宋家的二位夫人也先后到来,最终经过两天的激烈谈判之后,蒋介石最终接受了一致抗日的协定,但张学良却遇到了问题。

西安事变提出解决意见后,蒋介石几乎掌控了当时的舆论导向,甚至杜撰出了《对张杨的训词》,树立了自己正面的形象,对二人的承诺闭口不谈,南京方面的各种媒体也开始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拥护蒋介石,张学良则一到南京便被软禁了起来。

台湾的幽禁岁月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的人生转折点,蒋介石认为他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被最高军事法庭判了10年的牢狱之灾,虽然在第二年就被国民政府特赦,但依然难逃软禁的命运。

张学良先后走过了贵州,重庆等地,总计被软禁了10年时间,后来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于1946年11月2日被秘密转移到了台湾,从当时的情况看,张学良一直被软禁在人烟稀少的山里,有时候在新竹,有时候在高雄,最后又被迁往台北。

总而言之,张学良一生中的很长时间都处于被蒋介石的软禁之中,这件事情甚至鲜为人知,当时的张学良连自己的日记手稿等都很难传出来,因为地处偏远,即使公布了也很难为大众所知。

尤其是在内战结束,新中国建立之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就算后来张学良的侄女发现了这些照片,也已经因为受潮而毁坏严重。

一直到2008年,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政策放开,张学良被幽禁时的照片才逐渐流传给大众,甚至还有相关的作品不断问世。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张学良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被软禁在清泉地区,这是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被群山环绕,环境相对闭塞,张学良就居住在清泉大桥北侧河畔,虽然处于软禁状态,但也和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

其实张学良的遭遇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他凭借一己之力达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起来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从某种方面来讲,也算是促进了全中国的统一,而且在被法庭判刑的第二年就得到了特赦,为什么蒋介石却执意把他软禁起来?

西安事变中的死伤

蒋介石之所以把张学良软禁起来,除了站在国民党立场的考虑之外,还有一定的个人恩怨成分在其中,既然是实行“兵谏”,那么双方就难免发生冲突,蒋介石也不会坐以待毙,等待其他的人来抓捕自己,两者存在一定的对抗性。

蒋介石是一个有仇必报之人,他十分重用张学良,但最终却换来了一场扣押,自然对张学良充满仇恨,他一定会进行报复,但有碍于舆论问题,又不能将张学良处死,所以才想出了软禁的办法,辗转多处地方不说,还把他带去了台湾。

蒋介石这不仅是为自己出一口气,也是为西安事变之中的死难者发泄报仇。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西安事变也是一场武装军事行动,张学良想要抓住蒋介石,自然需要大费周折,毕竟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身边也安排有警卫员和保镖,还有一些自己的亲近之人。

张学良明确表示不会杀蒋介石,但却并不包括他的身边之人,他想要一举成功,难免会造成死伤,只需要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即可。

从当时的真实情况来看,张学良在实施抓捕的时候,虽然明确表示了不会伤害蒋介石,但依然遭到了对方的顽强抵抗,所以张学良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在双方长时间的对峙之中,有不少人都为了保护蒋介石而死。

比如蒋介石的宪兵团团长蒋堃,他在华清池所爆发的激烈冲突之中不幸牺牲。

除此之外还有蒋介石的贴身保镖施文彪,他曾是蒋介石最得力的护卫之一,出现突发事件之时,他总是能一马当先,挡在蒋介石身前。

在西安事变爆发的过程之中,施文彪为了掩护蒋介石撤退,和张学良之间爆发了冲突,最终不幸中枪身亡。

另外还有蒋介石的警卫官竺培基,他算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为了掩护蒋介石撤退,他身中数枪依然在坚持着,最终也不幸身亡。

最后在此次事变之中牺牲的,还有蒋介石的侄孙蒋孝先,他不仅是蒋介石的亲人,也是其得力助手,自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蒋孝先就担任了教导第一团排长,后续在战争之中不断磨练,通过自己的浴血奋战获得了少将军衔,只可惜在西安事变中被东北军击毙。

凭借他的战场经验,在将来一定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只可惜却死在了西安事变的内耗之中,对此蒋介石感到十分惋惜,甚至在他死后也追封为陆军中将。

总的来说,西安事变之中也有死伤,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一个人对于蒋介石而言都十分重要,除了陪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是自己精心培养起来,将来要为国出力的骨干,他们的牺牲对于蒋介石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所以才会对张学良如此仇恨,选择把他长时间软禁。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