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容易混淆米酒和黄酒,有些地方就把黄酒称为“米酒”。因为,黄酒和米酒本身就是同宗同源的酿造酒,有着相同的工艺,有着相同的基因。黄酒的英文是“Rice wine”,结果就是更会让人和米酒混淆了。
黄酒和米酒之间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单从定义上说,黄酒是我国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因此米酒也是黄酒的定义之下。黄酒是在米酒工艺之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出来的。如果要来一个简单的区别就是:黄酒的酿造时间长,米酒的酿造时间短。黄酒的工艺成熟复杂,可以长期存放,愈久愈香。米酒的工艺简单,保存期短,越新越好喝。

在具体的原料工艺上,我们来看看二者的细微差别。
原料与酒曲黄酒:原料以糯米、黍米为主,部分产品会添加大米。酒曲种类丰富多样,常用麦曲、红曲、米曲等,有时会多种酒曲混合使用。麦曲由小麦制成,能赋予黄酒独特香气与醇厚口感;红曲由红曲霉菌接种于大米培养而成,可让黄酒拥有特殊色泽与风味。
米酒:主要原料就是糯米 ,酒曲相对单一,一般使用甜酒曲,这种酒曲含有根霉、毛霉和少量酵母,主要作用是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和少量酒精。
发酵工艺黄酒:采用复式发酵法,发酵过程较为复杂。先让淀粉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糖,再由酵母将糖转化为酒精。发酵周期长,短则数周,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长时间发酵促使黄酒生成丰富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如氨基酸、酯类等。发酵过程还会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条件,保障发酵顺利进行。酒精度一般在10度以上。
米酒:多为单式发酵,以糖分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为主。发酵时间短,通常 2 - 7 天。发酵温度相对宽泛,一般在 20 - 30℃。相对简单快速的发酵过程,使得米酒保留较多糖分,口感清甜,酒精含量也较低,一般在10度以下,甚至多为5度以下。
后续处理黄酒:发酵完成后,需经过压榨工序,分离酒液与酒糟;煎酒则是将酒液加热至 85℃左右,起到杀菌、促进蛋白质等物质凝固、稳定酒质的作用;陈酿环节更是黄酒品质提升的关键,在适宜环境下储存数年,使酒的风味更醇厚、香气更浓郁。
米酒:通常仅进行简单过滤,去除酒糟等杂质后即可饮用。一般不经过煎酒和长时间陈酿过程,以保持新鲜口感和清甜风味 。
外观与口感黄酒:则呈现出独特的琥珀色、棕色或深褐色,色泽浓郁,给人一种古朴、醇厚的感觉 。
米酒:多为无色或米白色,甚至含有米粒。
在口感方面:米酒以其清甜爽口而著称。入口时,能明显感受到糯米的香甜,酒精含量相对较低,口感较为柔和,适合不太能接受高度酒刺激的人群饮用,尤其是女性和初次饮酒者。黄酒的口感则更加丰富醇厚,既有粮食发酵带来的醇厚感,又有多种酒曲赋予的复杂香气,如酯香、醇香等。同时,黄酒的酒精含量相对较高,入口后会有一定的刺激感,但回味悠长,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以上内容均为《四度酒话》作者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与真实情况对等,仅供酒友之间探讨,如引用的图文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本人,以便及时删除相关内容。另外,本号已经申请“原创保护”,转发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