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唐朝诗人白居易生活得并不快乐。他当官比别人晚,人到中年又被贬江州,更是落后别人许多。于是他情绪不高,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整天把不开心挂在脸上。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大山里,看到了山坡上的桃花,他的心情突然间好了起来。
这些桃花没有开在万紫千红的三月,而是直到芳菲凋谢的四月才次第盛放。尽管错过了最好的花期,但却开得让人感觉春意盎然。
面对这些山里的桃花,他诗兴大发,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细细读这首诗,慢慢地品味,我们的心境似乎也开阔了许多,那些时常想起的烦心事,那些萦绕在头脑中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渐渐地烟消云散。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过上所谓的标配生活。大诗人如此,我们亦如此。
有人25岁当上了总经理,有人40岁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人花三分钟泡面,有人用三小时煲汤。有人一出生就黄袍加身,有人直到四五十岁还在为考秀才而拼命;有人衔着金钥匙出生,有人出生就不得不离开父母。
这些差距无疑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我们不必为此而焦虑,也不必为此而伤心。
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虑别人比你提前绽放,也不必羡慕那些看似走在你前面的人,你只管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去走,走完自己的漫漫人生路。
正所谓:“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会迟到,一切都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