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恪守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以法治之力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定政治立场、彰显使命担当、体现为民情怀的好报告。”
“报告所列的详实数据和案例,体现了法治不只有力度也有温度,增强了民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两年前,我提出的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做到平等保护的建议,在今年的报告中得到了回应。”
……
3月8日下午、3月9日全天、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审议、讨论“两高”工作报告。他们认真履职、畅所欲言,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过去一年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的成效,不吝肯定和鼓励;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给予期待与鞭策。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同时,紧张有序的修改工作即予启动。最高法院领导带队,406名干警分赴全国人大各代表团、全国政协各界别委员小组听取审议、讨论意见,全身心地投入到严谨细致的当面倾听、记录意见建议的工作中;报告起草组形成多个小组收集前方发回来的意见建议、研究吸收对报告的修改建议、梳理起草具体答复意见;与此同时,由最高法办公厅和地方高院同志组成的工作专班,负责梳理、沟通、答复代表委员意见建议。
这是最高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场生动实践,更吹响了人民法院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奋斗号角。
认真倾听 记录下代表委员的关心关切
“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提出意见建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负责,是希望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无论是‘老将’还是‘新兵’,都要以‘第一次听会’的紧迫意识做好准备、做足功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极端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完成听会任务。”
“反馈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强工作统筹和协作配合,确保准确及时,提高反馈质量,让代表委员从每一份反馈中感受到人民法院自觉接受监督的真心、诚意。”
3月8日中午,刚刚在人民大会堂作完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就立即赶往院机关,看望慰问专班同志,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
截至3月10日12时,最高人民法院共收到182条对最高法工作报告的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涉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科学审判管理、夯实基层基础、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等多个方面。
有着眼细处,对报告文本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在‘五、自觉接受监督’部分的开头,建议将确保公正司法相关内容加进去,与主题更加贴切。”
“建议‘2025年工作安排’部分中,能够提到对外开放领域、网络领域新型犯罪以及违规异地执法问题。”
“建议在报告附件中增加典型案例。”
“建议增加支持保障人工智能规范发展的内容。”
“建议增加与依法保障国防军事设施和军事利益的相关表述。”
有立足长远,对法院未来工作的期望与期许——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增加,希望加大力度,打击犯罪集团,形成恒常效应。”
“进一步完善专利纠纷案件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和做好行政工作和审判工作的衔接。”
“建议进一步重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研究和法治建设,就立法、司法等工作如何适应技术迅速进步的新形势,提前谋划。”
“进一步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司法保护研究,加强对地方法院的监督指导,提高审判能力和审判质量。”
“法治建设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扎根基层土壤,建议加强基层司法能力建设,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基层法院运用。”
……
代表委员们高度认真负责审议讨论报告,反映人民群众对严格公正司法的心声。各组听会同志专心致志聆听,忠实记录下这些宝贵的建议、监督与支持并第一时间发回院机关。
充分研究 把握住人民群众的心声期盼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最高法办公楼熄灯最晚的时候。
报告起草组有一份细致到具体人员的工作流程图,大家对此牢记在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张军院长作完工作报告的那一刻,就打起了百倍精神,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每收到一批前方听会人员发来的意见建议,报告起草组就立刻着手梳理、登记造表,逐条提出初步吸收采纳意见。
3月8日至9日,张军院长先后到河南、吉林、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3月9日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审议工作,张军院长立即赶回院机关,与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邓修明一同召集报告起草组,带领大家逐字逐句认真研究吸纳意见建议直至深夜十一点半。3月10日中午,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报告结束,返回机关后顾不上午饭,张军院长再次召集报告起草组研究,逐条逐项研究代表修改建议。
“代表的每一条意见,都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心声期盼,都是对严格公正司法的更高期待!有的代表针对报告文字提出修改建议,我们要准确领会这些具体文字背后的意涵,更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对人民法院履行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责任的期盼。”
“要准确理解、把握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深刻体现的关切重点和所思所想,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答复、反馈工作,在自觉接受监督下、在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
“多位代表都对报告案例选用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提出了意见建议。今后报告起草中要更加注重案例的提炼、呈现,更要在工作中注重做好以案释法、以案促治工作。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司法裁判的价值不仅仅是个案定分止争,更应通过公正裁判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促进法治进步和社会发展,要善于通过鲜活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向代表报告好人民法院做好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工作和案例库建设使用的具体举措、下步打算。”
“代表委员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要认真思考、吸纳,不仅具体修改好报告,更要转化到公正司法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司法审判实践中落实落细。”
“要把工作中落实的情况及时向代表反馈、报告,代表们的意见建议是对人民法院工作更高的期待,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鞭策。”
张军院长带领报告起草组同志逐条逐项梳理研究意见建议,指导商议如何真诚反馈答复代表委员。大家一边探讨、一边记录,蓝色、红色的笔迹在一本本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台账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密。
今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代表对依法治军、法院涉军维权工作审议更具体深入,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建议。
“我们要把这些意见建议吸收好,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实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在全社会营造尊军爱军拥军的氛围,让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感受到司法保障的力度和温度。”
对于今年两会的热点关切——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电信网络诈骗、营商环境等,代表委员们纷纷表达了对法院相关工作的关注和期待,不少内容也体现在了修改后的报告中。
“根据这一条建议,在报告中要增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容。还要给代表做好反馈答复,表明人民法院在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犯罪的依法惩治力度,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夜已深,万籁俱寂,最高法的百年皂角树沐浴在夜风中,枝桠微动。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办公楼里,奋斗的热情犹在燃烧。
消化吸收 把每一条意见建议落到文字上更落到实践中
3月10日凌晨一点二十四分。
报告起草组的同志们梳理完成第一批修改说明并形成“花脸稿”,在仔细反复校核后盖上了红色的最高人民法院印章。一部分同志前往人大印刷厂修改、排版、送印,一部分同志继续奋战、起草答复意见,争分夺秒。
深夜的办公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3个大字在LED屏上闪烁,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路经此处,一名起草组同志不由地拿出手机随手记录下此时此刻,发在他的朋友圈并配文——“午夜,一切为了公平正义。”
“看到这句话,已经非常疲惫的我们,突然觉得又有了莫大的力气。为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一切都值得。”报告起草组同志言辞恳切地告诉记者。
后半夜的键盘声,一直持续到凌晨4时。报告起草组对照听会记录和大会秘书处发送的各代表团审议简报再次仔细核对,务求精准采纳、准确回复。
3月10日下午,经过“白加黑”“连轴转”、紧锣密鼓但有条不紊的40余小时后,报告起草组综合135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工作报告的182条修改建议,统筹、合并修改充实了共计39处。
张军院长认真审阅后,在《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修改情况的说明》最后一页郑重签上姓名,这是对人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充分尊重,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践行。
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法院来说,这份“修身版”的报告则意味着全新的开始。
2025年,如何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如何更好以严格公正司法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更好书写党领导人民司法的新篇章?
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音,年年有发展。2025年刚刚过去近五分之一,人民法院新的“报告”已在酝酿书写。这一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姜佩杉
责任编辑: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