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开年王炸!阵容牛逼,怒刷5集,美剧又出息了!

乌鸦谈影 2024-02-23 07:17:14

年前,有一部美剧悄悄上线。

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强强联手,集结一众好莱坞新生代演员,耗资3亿美元,历时多年制作,被很多人看作Apple TV+的开年王炸…

按理说,这样的豪华配置,是妥妥的爆款。

但在春节档的话题度之下,这部各方面都可圈可点,堪称六边形剧王的美剧,却没有激起多大水花。

今天就来聊聊被忽视的它——

《空战群英》

1943年6月8日,二战期间。

几架美军轰炸机,从格陵兰岛飞往英国的索普-阿伯茨空军基地,奔赴欧洲的西线战场…

大西洋上空堆积着厚厚的云层,能见度几乎为零。

一架轰炸机,跟丢了队伍。

好巧不巧,这架轰炸机还出现了系统故障,领航员晕机吐得死去活来。

慌乱中,领航员报了一个新航向…

飞机冲破云层,一片海岸线映入眼帘。

大家松了一口气,以为英国近在眼前。

领航员却预感大事不妙,因为按飞行时间算,这时候他们不应该还在海域的上空飞行。

几秒钟后,密集的高射炮在前方炸开…

这架倒霉的轰炸机,竟独自闯进了敌巢法国!

好不容易死里逃生,飞机又出现了右轮放不下来的紧急情况,只能放手一搏,用机腹着陆…

《空战群英》共9集,现已更新5集,豆瓣评分8.4。

该剧和《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组成了斯皮尔伯格联手汤姆·汉克斯打造的“二战三部曲”。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

剧集《兄弟连》《太平洋战争》

2001年播出的《兄弟连》,12万豆瓣网友打出了9.6的高分,不仅是战争题材的天花板,更是无数人的美剧启蒙,有人给出超高评价:电视剧拍到这种水准,绝无仅有!

2010年播出的《太平洋战争》,曾是最贵的二战美剧(制作成本2.23亿美元),豆瓣评分也高达9.0,全员演技在线,尤其是对战争中各种情感的刻画,至今都无法被超越…

《太平洋战争》剧照

前作的大获成功,让观众对这部时隔近14年才推出的《空战群英》,抱有更高的期待。

那这部完结篇是为“二战三部曲”划上完美的句点,还是消耗情怀的续貂之作?

《空战群英》改编自唐纳德·L·米勒的著作《空中英豪:美国第八航空队对纳粹德国的空中之战》。

原著用45万字的篇幅,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了二战期间美国陆军第八航空队的经历,详实且生动,豆瓣评分高达9.4…

演员方面,都是正当红的好莱坞新生代。

凭《猫王》斩获奥提的奥斯汀·巴特勒、出演过《神奇动物》系列的卡勒姆·特纳、最近因《萨特本》中的争议情节而惹火上身的巴里·基奥恩、裘花的长子拉夫·洛…

左:奥斯汀·巴特勒 右:卡勒姆·特纳

几位导演也大有来头:执导过《权游》《大西洋帝国》的蒂莫西·范·帕腾、执导过《真探》的凯瑞·福永…

左:蒂莫西·范·帕腾 右:凯瑞·福永

原著惊艳,阵容豪华,又背靠财大气粗的Apple TV+,可以说《空战群英》有一个梦幻开局。

但还是有不少观众、媒体给出了中差评:男主太油、深度不够、剧情冗长、大失所望…

看完5集,乌鸦的感受是——

这部剧确实有优化空间,不过它细节考究、视听在线,不论是宏大的空战场面,还是颠覆性的二战认知,都非常值得一看。

你是否觉得,上文中那次一波三折,又是迷航、又是故障、又是晕机、又是迫降的飞行有点搞笑?

美国空军的实力有这么拉胯吗?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涉及庞杂的背景知识,如果不做功课,很容易一头雾水。

这也是我觉得,前两集虽然沉闷、冗长,但却有必要铺陈的原因…

剧中的主角,不是某个人,而是“第100轰炸机大队”。

剧中的100大队

五名100大队的领航员

这支轰炸队于1943年春被派往英国,加入美国第八航空队,与纳粹德国作战…

来自美国各州的年轻人,只接受了数百小时的飞行训练,有的人连远门都没出过,就被送上前线,讨伐希特勒。

用剧中台词说,就是“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准备好了”…

第一次实战,他们要轰炸位于德国不莱梅的潜艇坞。

这次任务状况百出。

比如,刚出发就差点与自家轰炸机相撞、编队飞得乱七八糟、机枪手被吓尿导致臀部严重冻伤(7600多米的高空气温低至-50℃)…

最后,连一颗炸弹都没掷出,还折了3架轰炸机。

仅3周,100大队就损失了6架轰炸机、66名战斗飞行员(共35架轰炸机、350名空勤人员)。

事实上,100大队的牺牲率极高——

22个月,执行300多次任务,损失229架轰炸机,785名飞行人员阵亡或失踪。

惨烈的战损,也让它有了“血腥100”的绰号…

值得一提的是,《空战群英》的旁白不是前几集戏份最多的角色,而是一位名叫克罗斯比的领航员。

那是因为,三个月后,克罗斯比是血腥100中唯一还活着的人,而谁又能想到,克罗斯比正是那个晕机吐得死去活来的领航员…

Harry Herbert Crosby

血腥100驾驶的,是波音公司生产的B-17轰炸机。

剧中关于B-17的细节,还原得非常好。

投弹中的B-17

比如,没有出现战斗机的身影。

当时,战斗机的航程不够,无法护航,B-17必须一边执行轰炸任务,一边通过自身装载的重型防御武器反击敌方…

比如,B-17飞过地狱一般的高射炮,机身被炸得面目全非,却还能安全返航。

B-17性能强悍,只剩一个引擎正常也能工作,因此有“空中堡垒”之称,是二战中投掷炸弹量最多的轰炸机,高达惊人的64万吨…

作为一部战争史诗,《空战群英》并没有执着于宏大场面的描绘,而是呈现了不少被忽视的二战图景。

这些图景,无疑提升了剧集的整体质感。

比如,盟军在轰炸策略上的差异。

当时,英国采取的是夜间轰炸策略,因为地面的灯火能提供指引,这导致英国轰炸的都是居民区,且精准度很低。

剧中,一名英国飞行员曾说:炸到什么无所谓,只要是德国的就行。

而美国则选择在晴朗的白天,轰炸德国的工厂、交通枢纽、潜艇坞等关键军事目标,但这样做的代价是无比惨烈的战损…

再比如,空袭前的“仪式感”。

每到执行任务的日子,美军基地的厨师都会为飞行员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像法国吐司、双倍培根、鲜榨葡萄柚汁,可不是平常能吃到的食物。

这样的早餐被称为“最后的晚餐”,原因不言而喻。

基地还设有教堂,每次飞行前,神父都会来到飞机前,为飞行员祈祷。

当时,盟军的地勤人员甚至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和空勤人员交朋友。

大家都知道,死亡是轰炸机的另一个名字…

此外,剧中还有大量细节,还原了盟军的轰炸日常——

弃机逃生前,飞行员会把写有行动指令的纸张吞进肚子,把绝密的二战黑科技“诺顿轰炸机瞄准器”丢入大海,避免落入纳粹之手…

一名美军飞行员,只要执行25次任务就能离开一线战场,但实际上,能做到的幸运儿少之又少,数据显示,活着飞够25次的概率只有7%…

本剧对坠毁前跳伞逃生的飞行员,也有着墨。

摆在他们眼前的,有两条路。

一是投降,成为《日内瓦公约》下的战俘。

二是逃跑,一旦被抓到,将按间谍处决。

剧中的小飞行员选择了第二条路,他要先从比利时到西班牙,再从西班牙回英国。

一路上困难重重,既要提防敌方间谍的渗透,又要在纳粹的眼皮子底下行动,如履薄冰。

原著还有关于战俘营的描写,被不少读者视为全书的高光时刻,想必后面的剧情也将有所呈现…

目前,《空战群英》在豆瓣上的评价人数刚刚过3000,这对于一部制作成本高达21.58亿人民币的美剧而言,是不相匹配的市场反馈。

诚然,狭小的机舱空间、有限的飞行视野,在空间上限制了视觉的震撼程度。

它无法像《敦刻尔克》《1917》《西线无战事》那样,任性地呈现战火中的人间炼狱。

《1917》

2022版《西线无战事》

又或许,这个牛逼的故事,已经不再被这个时代的人们喜爱,就像某家媒体所说:它和当今的热门美剧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

但我仍愿称它为好作品,仍愿将它推荐给你。

因为,《空战群英》讲的重点,不是某一堆战争数字,而是一个个具体的,甚至带点反英雄色彩的人的故事。

战争,说到底还是人的故事。

而人的故事,总是常看常新,充满寓言性…

0 阅读:0

乌鸦谈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