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上坟和从不上坟的人,有什么区别?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2025-02-22 22:17: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快要到清明节了,而这个节日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也就是农村老话俗称的上坟。

前几天,听村里的老人们也谈论起这个事情,一些老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上坟的态度意见很大。

就如李大爷所言,现在的年轻人常年在外面,很多都已经多年不回来给先人上坟了。

确实也是如此,现在年轻人都是在大城市里打拼,生活压力也大,而且来回麻烦不说,关键是假期也有限,所以多数人也不会特意赶回去给先人上坟了。

对此一些老年人表示理解,有些却有不同的意见。那么经常去上坟,和从来不去上坟的人,都有哪些区别呢?

村里的老张就说了,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没有出去打过一天工,都是在村里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转,生活朴素而简单。

每年清明和春节,他都会早早准备好祭品,带着家人前往祖坟,也祈求祖先保佑。

可是日子还是普普通通的,后辈也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如今小儿子都已经30多岁了,可还是没有娶到媳妇。

再来说说隔壁胡大爷的儿子,他可是当初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考上大学以后就在大城市里打拼,从那以后,基本上就是城里人了,基本都没有回来过。如果老人想他了,想孙子了,都是老两口进城去看他。

这个胡大爷的儿子,听说现在是一个企业的高管,平时忙得很,别说平时回家来看看了,就连清明节、除夕祭祖这些日子都没有回来过。

即便是他们家族的人对他的这种行为意见很大,说他有出息了,挣大钱了,可是忘了祖宗。

在我们村里,还有一户人家,就是村口的王奶奶,独自拉扯一双儿女长大了。而且她的子女也都很争气,一个比一个有出息,纷纷都在国外。

这些年也都没有回来给父亲上过坟,有一年回来了,却连他们父亲的坟都没有找到。

这在当时还成为了村里很多人的笑谈,然而这也丝毫不影响他们事业的发展,生活也是顺风又顺水。

那么上坟真的有必要吗?有人认为这是迷信行为,尤其是上坟烧纸,觉得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形式。

不会去上坟了,就真的能得到祖先的庇佑了,所以没有必要。甚至还说,生前尽孝了比什么都要强。

但实际上,上坟烧纸绝非迷信,而是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继续传承。

从文化层面来看,上坟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我们对“孝”的重视,“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上坟,我们表达对先辈的感恩与怀念,将这份孝道代代相传。这种文化传承让我们明白自己从何而来,根在何处,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从情感角度而言,上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当我们站在亲人的坟前,那些与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会涌上心头,思念之情也有了宣泄的出口。

比如我们的亲人去世了,在特别的日子非常的思念了,这样如何化解思念之情呢?

那就是去上坟,在他的坟前倾诉,是对亲人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的慰藉是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替代的。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家族成员来说,一起上坟也是一次团聚的机会,在缅怀先辈的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家族的纽带更加紧密,即这样也能增加家族的凝聚力。

从心理层面分析,上坟对个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当我们看到生命的终结,会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明白生命的宝贵。

上坟与否,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行为的选择,但背后却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家族情感以及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

经常上坟的人,在与先辈的“对话”中,传承着家族的精神,收获着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指引;

而从不上坟的人,或许会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淡忘那份来自家族根源的力量。

上坟,这一古老的传统,即便是 在今天,依然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和传承的,你们说呢?

0 阅读:189
评论列表
  • 2025-02-23 17:22

    没什么区别,一样被小编拿来骗药费[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5-02-23 19:56

    上个毛线纹,不上的还发财了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