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大战在即,许世友擅自扣下吴忠的免职命令:他走了谁指挥?

五彩的记忆 2025-04-24 03:37:56

“看来是靠边站了。从此之后,老婆上班我做饭,做饭这一行虽然陌生,但有兴趣……”在得知自己被免职后的某个深夜,吴忠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段潦草的文字,同时落在纸上的,还有吴忠一滴又一滴的泪水。

自从吴忠上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越关系便开始恶化。按照组织决定,吴忠前往中越边境地区视察战备工作。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走过了边境线上每一个要地,目睹累累弹坑和伤亡的人民,预感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1978年12月,中央决定对越南进行一次有限规模的自卫还击作战。在许世友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吴忠主动请缨到一线指挥作战,军区党委批准了他的请求,安排他统一指挥广州军区南集团部队,准备担负向高平实施主要战役突击的任务。

高平是越南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着太原、谅山、河内等地,一旦失守将直接威胁到河内。因此,越南长期在高平部署精锐部队守卫这一战略通道,再加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天然屏障,越南将高平誉为“不可攻破的钢铁防线”。

吴忠受命之后,亲自带着各级指挥员到边境线上勘察,多次召开作战会议分析敌情,最终确定集中200多辆坦克、装甲运输车、自行火炮,搭载步兵部队组成强大的装甲突击集团,首先在布局关实现突破。

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一次冒险,高平省境内本就山高林密,交通条件差,特别不利于机械化部队作战,而吴忠选择从布局关突入,只有一条土质的牛车路,根本不适合坦克集团突击。一旦坦克遭遇敌方阻击,负责掩护的步兵部队无法及时到位还击,坦克安全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然而,这些天然的不利因素,却成为吴忠要集中使用坦克部队突击的原因。他认为就是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采用敌人意想不到的的方式出击,这样才能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致敌人于死地。

就在吴忠忙着为战斗做准备时,中央的一道命令下达到了广州军区:经党中央批准,免去吴忠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职务。此时作战准备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中央为何会作出临战易将的决定呢?

1967年,吴忠奉调进京,先担任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后晋升为司令员。在首都,吴忠的职务虽然不算高,但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在很多重要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

调任广州前,吴忠已经被列为清查对象,北京军区还成立了专案组,专门调查吴忠在京任职期间的表现。经过严格的审查后,专案组向中央呈报了初步结论。

中央的命令到了广州军区后,许世友当即将其扣了下来,他这样做既是为了避免动摇军心,也是出于对吴忠的信任:“他走了,谁指挥战斗?”

吴忠出生于书香门第,不满13岁就参军闹革命。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吴忠就从普通士兵升任师政治部共青团书记,成为一名营职干部。1942年,时任团作战参谋的吴忠奉命拔除根据地的据点,在仔细分析情报后,吴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先派主力将据点包围,在利用茂密的谷子地,拦住并消灭敌人的增援,避免和敌人硬碰硬,给自身造成重大损失。

战斗打响后,大批的日军增援因穿着皮鞋,在谷子地里举步维艰,而八路军的布鞋却能够来去自如。只用了18分钟的时间,一个38人的日军小队就被全部歼灭,据点的伪军得知消息后,不等八路军发起进攻,就吓得纷纷仓皇出逃。

这一仗吴忠以极小的代价全歼一个日军小队,击垮伪军2个连,他也因其创造的“谷子战术”一战成名,在同级指挥员中脱颖而出。

抗战胜利后,吴忠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任团长。1946年巨野战役打响后,吴忠所在部队被要求歼灭章逢集守敌这一最艰巨的攻坚任务。当时驻守章逢集的是配有全套美式装备的整编11师,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吴忠终于率部撕开了一个缺口,突进了村里。

整编11师立刻用重火炮对突破口进行封锁,随吴忠突入村里的部队顿时陷入了敌人的反包围中。仗着装备上的优势,敌军发起了疯狂的反攻,吴忠在与指挥所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一边指挥作战,一边亲自上场阻击敌人。

在颈部被子弹贯穿的情况下,吴忠强忍着疼痛指挥战士们打击敌人,手榴弹用完了就和敌人拼刺刀,眼看着部队已经伤亡大半,村外的主力部队开始反击,吴忠命令部队立刻出击接应主力。

经过三天的酣战,驻守章逢集的敌军被大部歼灭,给国民党军五大主力造成了内战爆发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而吴忠与其率领的180名勇士,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坚守13个小时,被军首长全军通令嘉奖,吴忠也成了闻名全军的英雄团长。

1955年,年仅34岁的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极少数以师长身份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军官,也是新中国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将军。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世友才没有让免职命令送到吴忠的手中。

尽管如此,吴忠被免职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前线,令吴忠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他已经没有了指挥权,却要在对越反击战的战场上行使统帅的职权,虽然已经不是军区副司令,却仍然是前敌总指挥。

此时距离战斗发起只有13天的时间,吴忠白天照常下部队检查战备,可到了晚上,吴忠就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当时他真想一走了之,可最终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前线指挥作战。

对越反击战打响后,吴忠一声令下,部队向布局关发起进攻。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吴忠的装甲部队就结束了战斗,打通了通往东溪的道路,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

已经年过六旬的吴忠与战士们一样,扛着枪跟着部队一起行动,翻山越岭直插敌人的老巢。就在吴忠准备命令部队向高平发起总攻时,军区前指下达命令:南集团和北集团部队会合后,由北集团指挥员统一指挥攻城战斗。

电报中没有安排吴忠协助指挥攻城,甚至连吴忠的名字都没有提。吴忠明白,这道命令实际上已经解除了他的指挥权。在等待北集团的时间里,他再度陷入了两难境地,抽了整整一夜的烟后,吴忠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当然应以党性参战!”

不能对部队行使指挥权,吴忠还要尽一个老兵的义务,为攻克高平出谋划策。在率领指挥所到达高平城下后,吴忠听取了情况汇报,认为应立即发起进攻,不能等到北集团到达。许世友回电指示:同意吴忠的建议,任命吴忠为总指挥,统一指挥高平附近地区的所有部队。经过7个小时的激战,高平战役胜利结束。

1980年,已经回到国内的吴忠被正式免去军区副司令员职务。经过8年的组织审查,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作出最后结论,还了吴忠一个清白。不久,中央批准吴忠离职休养,他55年的军旅生涯由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0 阅读:49